中文名 | 粒徑分類法 | 外文名 | grain size classification |
---|---|---|---|
學????科 | 建筑工程 | 定????義 | 用于區(qū)分顆粒粒徑的方法 |
方????法 | 篩分法、比重計法 | 有關(guān)術(shù)語 | 粒徑 |
測定砂的粗細程度和顆粒級配的一種分析方法。用一套孔徑為10、5、2.5、1.25、0.63、0.315、 及0.16mm的標準篩,將500g重的干砂試樣由粗到 細依次過篩,稱出余留在各個篩上的砂子重量,以計算篩余百分率和累計篩余百分率以及細度模數(shù)。
干篩法
將試驗的織物固定在孔徑為2 mm直徑 200mm 的細篩網(wǎng)上作篩布,然后將已濾定好粒徑的顆粒材料放在篩布上振篩。秤量通過的顆粒重量得過篩量,可計算出該粒徑材料截留在織物內(nèi)部和上部的顆粒重量占總投放量的百分比—篩余率。更換不同粒徑的顆粒和織物試樣進行平行試驗。繪制篩余率與孔徑的關(guān)系曲線,用以判定織物孔徑的分布情況, 并確定特征孔徑 。
濕篩法
濕篩法試驗的顆粒材料有兩種組合方法。分級標準顆粒材料法,與干篩法相同 。混合標準顆粒材料法:把各種粒徑的材料混合起來,組成良好的標準顆粒料,放在織物試樣上進行篩分,再把通過織物的顆粒料進行顆粒分析。歐洲很多國家使用濕篩法 , 篩的直徑一般為180 mm,搖振時間為5 min~ 15 min,所用混合標準砂的重量為 200 g ~ 300 g 。
粒狀材料被廣泛應(yīng)用于巖土工程中,比如堆石大壩,鐵路路基等,涉及到大量粒狀材料級配變動引起的工程問題。工程實踐和室內(nèi)試驗表明,破碎導致的粒狀材料的顆粒級配演化對其力學性能有顯著的影響。研究不排水條件下粒狀材料的某些力學特性,如抗剪強度和不穩(wěn)定性,對巖土工程有重要的科學與工程意義。近年來,粒狀材料不排水抗剪強度的影響因素得到了廣泛的關(guān)注。這些研究中大部分將顆粒級配的影響因素和其他因素混合在一起,比如平均粒徑、顆粒形狀等。顆粒級配又稱(粒度)級配。由不同粒度組成的散狀物料中各級粒度所占的數(shù)量。常以占總量的百分數(shù)來表示。由不間斷的各級粒度所組成的稱連續(xù)級配;只由某幾級粒度所組成的稱間斷級配。合理的顆粒級配是使配料獲得低氣孔率的重要途徑。2100433B
在巖土工程中,土的粒徑分布是影響土的工程特性的重要因素, 如對粘性土而言, 其壓縮、 強度、滲透等力學特性均與土中粘粒的含量密切相關(guān)。因此,了解土的粒徑分布具有重要的意義。比重計法是利用不同大小的土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來確定小于某粒徑的土粒含量,再根據(jù)Stocks定律反演出土顆粒的粒徑;或指沙樣混勻連續(xù)在靜水沉降過程中,用比重計測定其不同時刻的渾液密度變化,來推求泥沙顆粒級配的方法。比重計法適用于粒徑小于0.075 mm的土顆粒。比重計法的試驗過程相對復(fù)雜, 不同國家或地區(qū),比重計法的具體做法也存在差異 。
兩個數(shù)據(jù)中,80%不包含,90%包含。
庫存ABC分類和帕累托原理(Pareto) 有著類似的思想, 帕累托圖最早用于解釋經(jīng)濟學中的一個現(xiàn)象,即20%的人口控制了80%的財富, 這一現(xiàn)象被概括為”重要的少數(shù)和次要的多數(shù)”,這就是帕累托原理...
人大法: 《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共有17個大類: 然后后面的小號代表了作者、年代等出版信息,便于借閱者和圖書管理員查找。 &nb...
格式:pdf
大?。?span id="1hu4cim" class="single-tag-height">4.1MB
頁數(shù): 8頁
評分: 4.8
現(xiàn)行地質(zhì)勘察規(guī)范所制定的圍巖工程地質(zhì)分類法,適用于開工前的設(shè)計階段。結(jié)合橙子溝水電站工程引水隧洞施工,具體落實修訂規(guī)范對地下洞室施工階段工程地質(zhì)工作的要求,提出本分類法。本分類法由工程地質(zhì)分類法提升為地質(zhì)工程分類法。在橙子溝試用的同時,介紹給同行并征求意見,力求使本分類法在更多的工程實踐中接受檢驗。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將本科列在山茶目中,1998年根據(jù)基因親緣關(guān)系分類的APG 分類法和2003年經(jīng)過修訂的APG II 分類法不承認這個科,將其中各屬合并到玉蕊科,屬于杜鵑花目。
土顆粒的粗細一般用平均粒徑表示,它的物理意義是土中大于此粒徑和小于此粒徑的土粒含量各占50%,該粒徑大,則表示整體上顆粒較粗,小則整體上顆粒較細。有效粒徑是指粒徑分布曲線上小于該粒徑的土含量占總土質(zhì)量的10%的粒徑。經(jīng)過大量試驗資料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不均勻砂土的透水性與全部由這種砂土的累計含量為10%的顆粒(dm)所組成的均勻砂土的透水性相當。它可用來計算不均勻系數(shù)和曲率系數(shù)以及評價土的抗?jié)B流穩(wěn)定性及砂土振動液化的可能性。連續(xù)粒徑是指小于該粒徑的土粒含量占土樣總量的30%,通常用
對球形塵粒,粒徑是指它的直徑。
實際的塵粒形狀大多是不規(guī)則的,一般也用“粒徑”來衡量其大小,然而此時的粒徑卻有不同的含義。同一粉塵按不同的測定方法和定義所得的粒徑,不但數(shù)值不同,應(yīng)用場合也不同。因此,在使用粉塵粒徑時,必須了解所采用的測定方法和粒徑的含義。例如,用顯微鏡法測定粒徑時,有定向粒徑、定向面積等分粒徑和投影面積粒徑等;用重力沉降法測出的粒徑為斯托克斯粒徑或空氣動力粒徑3用光散射法測定時,粒徑為體積粒徑。在選取粒徑測定方法時,除需考慮方法本身的精度、操作難易程度及費用等因素外,還應(yīng)特別注意測定的目的和應(yīng)用場合。在給出或應(yīng)用粒徑分析結(jié)果時,也應(yīng)說明或了解所采用的測定方法。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