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心式冷水機組中,壓縮機油箱分為內(nèi)置油箱以及外置油箱,與內(nèi)置油箱相比,外置油箱具備減小壓縮機體積、冷凍油利用率高、降低維護成本等優(yōu)勢。已有外置油箱由兩塊圓形封板、殼體、頂部平衡端、油泵、油加熱器組成,由安裝在圓形封板上的油泵提供動力將冷凍油泵入壓縮機,頂部平衡端回收氣態(tài)冷媒,平衡油箱內(nèi)部壓力,此結構油泵安裝高度較高,整機運行變工況、變負荷時油箱油位存在波動,長期油位過低導致油泵空轉(zhuǎn),無法有效將冷凍油泵入壓縮機,從而造成壓縮機缺油磨,頂部平衡端直接與機組吸氣管相連,油箱容積過小時冷凍油易隨氣態(tài)冷媒進入系統(tǒng),造成油泵無法有效供油以及造成油箱跑油導致壓縮機軸承磨損等機械故障問題。
《油箱結構、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油箱結構、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油箱不能有效供油的問題。
《油箱結構、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提供了一種油箱結構,包括:殼體,殼體呈筒狀結構,殼體的軸線沿水平方向設置;密封板,密封板設置于殼體的端部以將殼體的端部進行密封,密封板具有凸緣部,凸緣部沿豎直方向向下逐漸收縮設置以形成安裝部;油泵,油泵與密封板相連接并靠近形成安裝部的凸緣部設置,油泵用于將殼體內(nèi)的冷凍油泵入壓縮機內(nèi)。
進一步地,油泵的位于殼體內(nèi)的吸油端與殼體的底部的距離為L1,其中,10毫米≤L1≤20毫米。
進一步地,密封板包括:第一本體,第一本體的外邊沿的型線為第一圓?。坏诙倔w,第二本體與第一本體相連接,第二本體的外邊沿的型線為第二圓弧,第一圓弧的半徑大于第二圓弧的半徑,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的連接處為弧面過渡,油泵設置于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上,第二本體形成凸緣部。
進一步地,第一圓弧的半徑為R1,第二圓弧的半徑R2,第一圓弧與第二圓弧的圓心距為L2,其中,L2=R1-R2-A,10毫米≤A≤20毫米。
進一步地,140毫米≤R2≤150毫米。
進一步地,油箱結構還包括分流結構,分流結構包括:筒體,筒體的第一端與殼體相連接并與殼體內(nèi)部相連通,筒體的第二端用于與壓縮機的吸氣管相連通;折流組件,折流組件設置于筒體內(nèi)。
進一步地,折流組件包括:絲網(wǎng)組件,絲網(wǎng)組件設置于筒體內(nèi);折流板組件,折流板組件設置于筒體內(nèi)并位于絲網(wǎng)組件的下方。
進一步地,折流板組件包括:第一折流板,第一折流板的第一端與筒體的內(nèi)壁相連接并與絲網(wǎng)組件具有距離地設置,第一折流板的第二端沿筒體的徑向方向延伸并與筒體的內(nèi)壁具有距離地設置;第二折流板,第二折流板的第一端與筒體的內(nèi)壁相連接并與第一折流板具有距離地設置,第二折流板的第二端沿筒體的徑向方向延伸并與筒體的內(nèi)壁具有距離地設置;其中,第一折流板的第二端與第二折流板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相反。
進一步地,折流板組件還包括:第三折流板,第三折流板的第一端與筒體的內(nèi)壁相連接并與第二折流板具有距離地設置,第三折流板的第二端沿筒體的徑向方向延伸并與筒體的內(nèi)壁具有距離地設置,第三折流板與第一折流板位于筒體的內(nèi)壁的同側。
進一步地,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和第三折流板中的至少一個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豎直方向向下逐漸傾斜設置。
進一步地,密封板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油泵的螺栓孔,螺栓孔為多個,多個螺栓孔間隔地設置并圍成環(huán)形結構,多個螺栓孔至第二本體的圓心的距離相同。
根據(jù)《油箱結構、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壓縮機,包括油箱結構,油箱結構為上述的油箱結構。
根據(jù)《油箱結構、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空調(diào)器,包括油箱結構,油箱結構為上述的油箱結構。
將密封板設置成具有朝向豎直方向向下逐漸收縮的凸緣部,并將油泵靠近凸緣部設置,這樣設置能夠有效地減小油泵與殼體底部之間的距離,能夠保證油泵能夠?qū)嚎s機實現(xiàn)有效地供油,提高了該郵箱結構的實用性和可靠性。
圖1示出了根據(jù)《油箱結構、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的油箱結構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根據(jù)《油箱結構、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的密封板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示出了根據(jù)《油箱結構、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的分流結構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10、殼體;20、密封板;21、第一本體;22、第二本體;30、油泵;40、筒體;50、折流組件;51、絲網(wǎng)組件;52、折流板組件;521、第一折流板;522、第二折流板;523、第三折流板;53、蓋板。
|
|
|
首先介紹壓縮機按結構形式的不同分類如下:1、按其原理可分為:往復式(活塞式)壓縮機;回轉(zhuǎn)式(旋轉(zhuǎn)式)壓縮機;(渦輪式、水環(huán)式、透平)壓縮機;軸流式壓縮機;噴射式壓縮機及螺桿壓縮機等各種型式。2、按壓縮...
如果是家庭中央一般用的美的和東芝合作生產(chǎn)的 美芝 壓縮機 如果是打多聯(lián) 一般是用的日立壓縮機 風冷模塊機也就是水機用的谷輪的渦旋壓縮機 螺桿機是美的自己的機頭
壓縮機最常見的故障就是卡缸,就是活塞卡住在缸里動彈不得,現(xiàn)象就是電流非常大,熱保護器很快就會跳,而壓縮機不運轉(zhuǎn)。拔插頭半小時后開機只有“嗡嗡”的聲音,很快就會有啪的一聲,壓縮機就不“嗡嗡”了。壓縮機好...
《油箱結構、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涉及空調(diào)器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油箱結構、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
1.一種油箱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殼體(10),所述殼體(10)呈筒狀結構,所述殼體(10)的軸線沿水平方向設置;
密封板(20),所述密封板(20)設置于所述殼體(10)的端部以將所述殼體(10)的端部進行密封,所述密封板(20)具有凸緣部,所述凸緣部沿豎直方向向下逐漸收縮設置以形成安裝部;
油泵(30),所述油泵(30)與所述密封板(20)相連接并靠近形成所述安裝部的所述凸緣部設置,所述油泵(30)用于將所述殼體(10)內(nèi)的冷凍油泵入壓縮機內(nèi)。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30)的位于所述殼體(10)內(nèi)的吸油端與所述殼體(10)的底部的距離為L1,其中,10毫米≤L1≤20毫米。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20)包括:
第一本體(21),所述第一本體(21)的外邊沿的型線為第一圓??;
第二本體(22),所述第二本體(22)與所述第一本體(21)相連接,所述第二本體(22)的外邊沿的型線為第二圓弧,所述第一圓弧的半徑大于所述第二圓弧的半徑,所述第一本體(21)與所述第二本體(22)的連接處為弧面過渡,所述油泵(30)設置于所述第一本體(21)和所述第二本體(22)上,所述第二本體(22)形成所述凸緣部。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油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圓弧的半徑為R1,所述第二圓弧的半徑R2,所述第一圓弧與所述第二圓弧的圓心距為L2,其中,L2=R1-R2-A,10毫米≤A≤20毫米。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油箱結構,其特征在于,140毫米≤R2≤150毫米。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結構還包括分流結構,所述分流結構包括:
筒體(40),所述筒體(40)的第一端與所述殼體(10)相連接并與所述殼體(10)內(nèi)部相連通,所述筒體(40)的第二端用于與所述壓縮機的吸氣管相連通;
折流組件(50),所述折流組件(50)設置于所述筒體(40)內(nèi)。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油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組件(50)包括:
絲網(wǎng)組件(51),所述絲網(wǎng)組件(51)設置于所述筒體(40)內(nèi);
折流板組件(52),所述折流板組件(52)設置于所述筒體(40)內(nèi)并位于所述絲網(wǎng)組件(51)的下方。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油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組件(52)包括:
第一折流板(521),所述第一折流板(521)的第一端與所述筒體(40)的內(nèi)壁相連接并與所述絲網(wǎng)組件(51)具有距離地設置,所述第一折流板(521)的第二端沿所述筒體(40)的徑向方向延伸并與所述筒體(40)的內(nèi)壁具有距離地設置;
第二折流板(522),所述第二折流板(522)的第一端與所述筒體(40)的內(nèi)壁相連接并與所述第一折流板(521)具有距離地設置,所述第二折流板(522)的第二端沿所述筒體(40)的徑向方向延伸并與所述筒體(40)的內(nèi)壁具有距離地設置;
其中,所述第一折流板(521)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折流板(522)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相反。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油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組件(52)還包括:
第三折流板(523),所述第三折流板(523)的第一端與所述筒體(40)的內(nèi)壁相連接并與所述第二折流板(522)具有距離地設置,所述第三折流板(523)的第二端沿所述筒體(40)的徑向方向延伸并與所述筒體(40)的內(nèi)壁具有距離地設置,所述第三折流板(523)與所述第一折流板(521)位于所述筒體(40)的內(nèi)壁的同側。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油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流板(521)、所述第二折流板(522)和所述第三折流板(523)中的至少一個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豎直方向向下逐漸傾斜設置。
11.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油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20)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油泵(30)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為多個,多個所述螺栓孔間隔地設置并圍成環(huán)形結構,多個所述螺栓孔至所述第二本體(22)的圓心的距離相同。
12.一種壓縮機,包括油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結構為權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油箱結構。
13.一種空調(diào)器,包括油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結構為權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油箱結構。
結合體圖1至圖3所示,根據(jù)《油箱結構、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油箱結構。
如圖1所示,具體地,該包括油箱結構殼體10、密封板20和油泵30。殼體10呈筒狀結構,殼體10的軸線沿水平方向設置。密封板20設置于殼體10的端部以將殼體10的端部進行密封,密封板20具有凸緣部,凸緣部沿豎直方向向下逐漸收縮設置以形成安裝部。油泵30與密封板20相連接并靠近形成安裝部的凸緣部設置,油泵30用于將殼體10內(nèi)的冷凍油泵入壓縮機內(nèi)。
在該實施例中,將密封板20設置成具有朝向豎直方向向下逐漸收縮的凸緣部,并將油泵30靠近凸緣部設置,這樣設置能夠有效地減小油泵30與殼體底部之間的距離,能夠保證油泵30能夠?qū)嚎s機實現(xiàn)有效地供油,提高了該郵箱結構的實用性和可靠性。
其中,油泵30的位于殼體10內(nèi)的吸油端與殼體10的底部的距離為L1,其中,10毫米≤L1≤20毫米。這樣設置能夠保證油泵30始終能夠?qū)んw內(nèi)的冷凍油泵入壓縮機中進行供油作業(yè),避免了壓縮機缺油的情況。
如圖2所示,密封板20包括第一本體21和第二本體22。第一本體21的外邊沿的型線為第一圓弧。第二本體22與第一本體21相連接,第二本體22的外邊沿的型線為第二圓弧。第一圓弧的半徑大于第二圓弧的半徑,第一本體21與第二本體22的連接處為弧面過渡,油泵30設置于第一本體21和第二本體22上,第二本體22形成凸緣部。這樣設置能夠使得該密封板20的面積最小,有效地減輕了密封板20的用材和重量。
優(yōu)選地,第一圓弧的半徑為R1,第二圓弧的半徑R2,第一圓弧與第二圓弧的圓心距為L2,其中,L2=R1-R2-A,10毫米≤A≤20毫米。其中,140毫米≤R2≤150毫米。
如圖1和圖3所示,油箱結構還包括分流結構。分流結構包括筒體40和折流組件50。筒體40的第一端與殼體10相連接并與殼體10內(nèi)部相連通,筒體40的第二端用于與壓縮機的吸氣管相連通。折流組件50設置于筒體40內(nèi)。這樣設置能夠避免郵箱存在跑油的情況,有效地提高了該郵箱結構的實用性和可靠性。
具體地,折流組件50包括絲網(wǎng)組件51和折流板組件52。絲網(wǎng)組件51設置于筒體40內(nèi)。折流板組件52設置于筒體40內(nèi)并位于絲網(wǎng)組件51的下方。這樣設置能夠提高分流結構的分離效果。
進一步地,折流板組件52包括第一折流板521和第二折流板522。第一折流板521的第一端與筒體40的內(nèi)壁相連接并與絲網(wǎng)組件51具有距離地設置,第一折流板521的第二端沿筒體40的徑向方向延伸并與筒體40的內(nèi)壁具有距離地設置。第二折流板522的第一端與筒體40的內(nèi)壁相連接并與第一折流板521具有距離地設置,第二折流板522的第二端沿筒體40的徑向方向延伸并與筒體40的內(nèi)壁具有距離地設置。其中,第一折流板521的第二端與第二折流板522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相反。即在該實施例中,第一折流板521的第二端與內(nèi)壁之間形成過流通道,第二折流板522的第二端與內(nèi)壁之間形成過流通道,第一折流板521與第二折流板522形成過流通道,這樣設置能夠增加冷凍油在分流結構中流程,能夠最大化的提高分流結構的分離作用。
折流板組件52還包括第三折流板523。第三折流板523的第一端與筒體40的內(nèi)壁相連接并與第二折流板522具有距離地設置,第三折流板523的第二端沿筒體40的徑向方向延伸并與筒體40的內(nèi)壁具有距離地設置,第三折流板523與第一折流板521位于筒體40的內(nèi)壁的同側。這樣設置能夠進一步地提高分流結構的分離作用。
第一折流板521、第二折流板522和第三折流板523中的至少一個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豎直方向向下逐漸傾斜設置。這樣設置能夠方便經(jīng)分離后的油體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折流板回流至殼體內(nèi)。優(yōu)選地,如圖3所示,第一折流板521、第二折流板522和第三折流板523沿水平方向向下傾斜1°。其中,分流結構的端部還設置有蓋板53。
如圖2所示,密封板20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油泵30的螺栓孔,螺栓孔為多個,多個螺栓孔間隔地設置并圍成環(huán)形結構,多個螺栓孔至第二本體22的圓心的距離相同。這樣設置能夠提高油泵的安裝穩(wěn)定性。
上述實施例中的郵箱結構還可以用于壓縮機設備技術領域,即根據(jù)《油箱結構、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壓縮機,包括油箱結構,油箱結構為上述實施例中的油箱結構。
上述實施例中的郵箱結構還可以用于空調(diào)器設備技術領域,即根據(jù)《油箱結構、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空調(diào)器,包括油箱結構,油箱結構為上述實施例中的油箱結構。
具體地,采用該郵箱結構,解決了油泵安裝位置過高導致的壓縮機缺油問題,解決了油箱體積大導致的安裝難度大問題,降低了機組油箱頂部平衡端跑油問題。
采用該郵箱結構,將油泵安裝在密封板的下部,保證油泵內(nèi)部吸油端殼體與油箱殼體間隙在10-20毫米范圍內(nèi),該結構形式有效降低油泵安裝位置,油泵吸油端均處于油箱冷凍油液面下,保證機組有效供油,縮小油箱體積,增加安裝空間余量。同時油箱頂部采用“折流分離 絲網(wǎng)分離”二級分離結構設計,有效分離油箱回氣冷媒中的冷凍油,降低整機跑油率。
采用該郵箱結構保證外置油箱油泵在不同負荷下能夠進行有效供油,降低油箱體積。油箱頂部分流結構,能夠有效提升冷凍油的利用率,降低系統(tǒng)冷凍油的灌注量。
密封板結構可以通過加工中心加工,該結構由兩個圓并增加圓弧過渡而成,大圓部分視不同機型潤滑冷凍油灌注量可計算出具體直徑A,小圓直徑一般取280-300毫米(與油泵外圓尺寸保持一致,不同型號油泵略有不同),其中油泵內(nèi)部吸油端直徑取B(略小于小圓直徑),封板上兩圓之間圓心距C=A/2-B/2-(10~20毫米),按照計算出的圓心距,確定的小圓圓心,油泵安裝螺栓孔按照小圓圓心在封板上打孔攻絲排布,有效保證了油泵安裝后吸油端位于油箱筒體底部10~20毫米范圍內(nèi),有效降低了油泵安裝高度,滿足在不同負荷下油箱內(nèi)冷凍油液面均處于油泵吸油端以上,保證了油泵有效供油。
分流結構采用圖3所示3塊間距相等(水平向下傾斜1°)半圓形折流板組成,形成3道折流通道,由于氣態(tài)冷媒與液態(tài)冷凍油密度不同,當一起流動時,氣態(tài)冷媒會折流而走,液體由于慣性,向前附著在筒體以及折流板壁上,剩余流體再經(jīng)過鋼絲網(wǎng)篩分,氣態(tài)冷媒順利通過,液態(tài)冷凍油則攔截在鋼絲網(wǎng)上,二次攔截的冷凍油受重力作用通過傾斜的折流板流入油箱中,有效降低油箱頂部回氣的跑油率。
該種外置油箱結構可以廣泛用于大型商用冷水機組中,提升機組在極限負荷下的供油能力,降低油箱回氣跑油率。尤其是直流變頻離心機組供油系統(tǒng)中可采用此種結構,此種結構可提升極限工況下的供油能力,降低回氣跑油率。
2021年8月16日,《油箱結構、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獲得第八屆安徽省專利獎金獎。 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zvcu38w" class="single-tag-height">283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在實際的維修工作中,我們常會遇到空調(diào)器上壓縮機“跳機”現(xiàn)象。引起“跳機”的因素較多,這就要求維修人員平時要勤于積累和總結。工作時善于觀察,提高自己的準確判定、正確處理能力。 現(xiàn)象之一:一臺KC-20的窗式空調(diào)運行10分鐘停機,很快又開機。經(jīng)檢查發(fā)現(xiàn)感溫探頭位置被人改動,緊綁在蒸發(fā)器銅管上,這樣探頭錯誤地把蒸
圖1-圖6為《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的壓縮機具有一個可變?nèi)輾飧椎慕Y構示意圖;
圖7-圖9為《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的壓縮機在二級氣缸可卸載情形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10-圖12為《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的壓縮機在兩個一級氣可卸載情形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13-圖18為《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的壓縮機在一個一級氣缸和一個二級氣缸可同時卸載情形下的結構示意圖。
|
|
|
|
|
|
|
|
|
《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涉及制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缸雙級增焓變?nèi)輭嚎s機及空調(diào)器。
《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壓縮機實現(xiàn)多模式運行,可根據(jù)不同的運用場合選擇不同模式,從而提高制熱能力,提高額定點和中間點的能力。
一種壓縮機,包括第一一級氣缸、第二一級氣缸、二級氣缸和下法蘭,第一一級氣缸、第二一級氣缸、二級氣缸疊放設置,相鄰的兩氣缸之間設置隔板,所述二級氣缸置于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的同側,或所述二級氣缸置于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之間,所述下法蘭置于所述第一一級氣缸、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和所述二級氣缸的下側;
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具有第一吸氣口和第一滑片槽,在所述第一滑片槽內(nèi)設置第一滑片,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具有第二吸氣口和第二滑片槽,在所述第二滑片槽內(nèi)設置第二滑片,所述二級氣缸具有排氣口和第三滑片槽,在所述第三滑片槽內(nèi)設置第三滑片;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并聯(lián)設置,并聯(lián)后的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與所述二級氣缸串聯(lián),進入所述第一吸氣口和所述第二吸氣口的冷媒經(jīng)一級或/和二級壓縮后從所述排氣口排出;
兩個所述隔板分別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下法蘭中的任意一個或任意兩個設置有用于控制滑片動作的滑片控制裝置,每個所述滑片控制裝置對應一個所述滑片。
較優(yōu)地,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均置于所述二級氣缸的下側,所述第一隔板或/和第二隔板上設置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或/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較優(yōu)地,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均置于所述二級氣缸的下側,所述下法蘭上設置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中置于下側的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或所述第二隔板上設置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中置于上側的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或所述二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較優(yōu)地,所述二級氣缸置于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之間,所述第一隔板或/和所述第二隔板上設置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或/和所述二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或者,所述第二一級氣缸或/和所述二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較優(yōu)地,所述二級氣缸置于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之間,所述下法蘭設置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中置于下側的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較優(yōu)地,所述第一隔板或所述第二隔板上設置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中置于上側的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或所述二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較優(yōu)地,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均置于所述二級氣缸的上側,所述第一隔板或/和所述第二隔板上設置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或/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較優(yōu)地,所述第一一級氣缸和所述第二一級氣缸均置于所述二級氣缸的上側,所述下法蘭上設置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二級氣缸作為可下載氣缸。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或所述第二隔板設置所述滑片控制裝置,所述第一一級氣缸或所述第二一級氣缸作為可卸載氣缸。
較優(yōu)地,所述滑片控制裝置包括銷釘和彈性復位元件,所述彈性復位元件設置在所述銷釘?shù)奈膊浚龅谝换?、第二滑片和第三滑片中的任一個或任意兩個設有止鎖槽,所述銷釘用于與所述止鎖槽相配合,所述銷釘置于所述止鎖槽內(nèi)時,所述滑片被鎖定,所述銷釘脫離所述止鎖槽后,所述滑片解鎖。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或/和所述第二隔板上設置與所述止鎖槽相對應的通孔;或者,所述第一隔板或/和所述下法蘭設置有與所述止鎖槽相對應的通孔;或者,所述第二隔板或/和所述下法蘭設置有與所述止鎖槽相對應的通孔;所述銷釘置于所述通孔中,所述銷釘與所述通孔密封配合,所述銷釘能夠在所述通孔的軸向方向移動。
較優(yōu)地,所述壓縮機在雙級壓縮模式下,二級容積與一級容積比為0.3-0.6或0.8-1.3。
較優(yōu)地,所述下法蘭設置有中間腔。
還涉及一種空調(diào)器,包括壓縮機,所述壓縮機為上述任一技術方案的壓縮機。
《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的壓縮機及空調(diào)器,壓縮機實現(xiàn)多模式運行,可根據(jù)不同的運用場合選擇不同模式,從而提高制熱能力,提高額定點和中間點的能力,不受結構限制,放大排量,從而縮小壓縮機體積,降低成本;兩個一級氣缸可不受系列限制實現(xiàn)大排量壓縮機;通過氣缸的工作與卸載狀態(tài)的改變而實現(xiàn)變?nèi)?,保證不同壓縮機工況下的能效和能力的要求,如三缸雙級增焓運行,可大大提高低溫制熱情況下的制熱量,單缸運行可提高中間點的能效,雙缸雙級增焓或雙缸運行可提高及保證額定點的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