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標題 |
類型 |
作者 |
---|---|---|---|
1 |
Study on constitutive relation |
期刊論文 |
Chen Danian, Fan Chunlei, Xie |
2 |
Mechanical yielding and streng |
期刊論文 |
Chen Danian, Fan Chunlei, Hu J |
3 |
高壓、高應變率與低壓、高應變率 |
期刊論文 |
陳大年,劉國慶,俞宇穎,王煥然 |
4 |
無氧銅平面沖擊波實驗的橫向應力 |
期刊論文 |
范春雷,胡金偉,陳大年,王煥然 |
5 |
Spall investigations for LY12 |
期刊論文 |
Yuying Yu, Danian Chen, Hua Ta |
6 |
延性材料平面沖擊波基本實驗數(shù)值 |
期刊論文 |
陳大年,俞宇穎,譚華,吳善幸, |
7 |
對于直接測量平面沖擊狀態(tài)下材料 |
會議論文 |
范春雷,胡金偉,陳大年,王煥然 |
8 |
試論鎂鋁合金高應變單軸壓縮擬合 |
期刊論文 |
王煥然,謝書港,陳大年,俞宇穎 |
9 |
三角形波致LY12鋁層裂的平板沖擊 |
期刊論文 |
俞宇穎,陳大年,譚華,王煥然, |
10 |
高導無氧銅高壓、高應變率本構關 |
會議論文 |
陳大年,范春雷,胡金偉,吳善幸 |
1)建立一種耦合高壓與高應變率效應的塑性變形基本特性方程:選擇剪切模量為流動應力尺度,由剪切模量的密度與溫度相關性及高壓狀態(tài)方程,確定流動應力尺度的壓力與溫度相關性。在此尺度下度量流動應力,由應變率控制機理,確定無量綱流動應力與無量綱應變率及溫度的相關性。從而表達高壓與高應變率對于塑性變形耦合效應的可分離函數(shù)特性。2)揭示非過載平面沖擊波定常塑性波流動應力隨高壓與高應變率變化的實測結果:發(fā)展錳銅應。 2100433B
物體在受到外力時發(fā)生形變,去掉外力時變形不回復,這是塑性變形,實質是物體內(nèi)部的晶粒和晶粒之間發(fā)生滑移和晶粒發(fā)生轉動
1、科研成果的社會評價通常是指參加鑒定的專家團根據(jù)成果的現(xiàn)狀和國內(nèi)外技術背景所作出的評價,一般有: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nèi)空白,國內(nèi)領先,省內(nèi)空白等等。2、科研成果指科研人員在他所從事的某一科學技術研...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取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審核權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7]833號)第一條規(guī)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fā)[1999]...
格式:pdf
大?。?span id="8jrjldj" class="single-tag-height">24KB
頁數(shù): 6頁
評分: 4.4
地鐵隧道變形自動檢測系統(tǒng)研究 主要完成單位: 上海地鐵盾構設備工程有限公司 同濟大學 主要完成人員: 何自強、張 恒、史海舟、周奇才、熊肖磊、陳傳林、趙炯、呂 強、李 炯 1、研究背景和項目來源 地鐵是一種在狹小空間內(nèi)快速載運高度密集人群的交通裝備, 空間狹小決定 了其管理措施的難度和復雜性;高速運轉更突顯了系統(tǒng)多方面協(xié)調(diào)配合的重要 性,每一個系統(tǒng)每一個細節(jié)都可能是影響安全的因素; 人口高度密集決定了軌道 交通一旦發(fā)生事故就是巨大的危險和災難; 軌道交通的安全與規(guī)劃、 建設、運營 各個階段密切關聯(lián), 又決定了軌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 這些因素都 對地鐵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也同時說明了城市軌道交通一旦發(fā)生安 全事故,其后果是極其嚴重的。 結構體的安全監(jiān)測包括隧道結構侵蝕監(jiān)測、 結構形變監(jiān)測、結構內(nèi)力監(jiān)測和 環(huán)境情況監(jiān)測,其中尤其是結構形變監(jiān)測非常重要, 其監(jiān)測內(nèi)容主要為
格式:pdf
大?。?span id="btoepjz" class="single-tag-height">24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3
考慮應變率效應的混凝土損傷特性試驗研究——利用損傷力學的觀點,用彈性模量損傷和能量損傷相結合的方法定義損傷變量,分析了基體強度為40 MPa、鋼纖維含量為0和2.0%的混凝土在4種應變速率(10 、10 、10 、5-10 S )下的單軸壓縮試驗數(shù)據(jù),比較了普通混凝土和...
那么,為什么會產(chǎn)生人際上、學習上的耦合效應呢?經(jīng)研究,一般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是耦合的聯(lián)動作用。在一個群體中,個體之間是有耦合的,耦合的越緊密,聯(lián)動的作用就越大。學習的本質也是一種互動,這種互動包括人際互動、社會互動,也包括自我互動即內(nèi)部的我與自己對話。這種互動,很重要的是班級耦合的結果,沒有這種班級耦合,互動就會發(fā)生困難,學習也不可能進步??梢?,耦合效應的產(chǎn)生與耦合的聯(lián)動作用分不開的。
二是耦合的情感作用。一般來說,人際間只要有耦合就會作出情感上的反應。心理學家李雷從幾千份人際關系的研究報告中,歸納出了人際耦合的八種情感反應:即由一方發(fā)出的管理、指揮、指導、勸告、教育等態(tài)度和行為,會導致另一方的尊敬、服從;由一方發(fā)出的同意、合作、友好等態(tài)度和行為,會導致另一方的協(xié)助、溫和;由一方發(fā)出的幫助、支持、同情等態(tài)度與行為,會導致另一方的信任、接受;由一方發(fā)出的尊敬、信任、贊揚、求援等態(tài)度和行為,會導致另一方的勸導、幫助;由一方發(fā)出的害羞、禮貌、服從等態(tài)度和行為,會導致另一方的驕傲、控制;由一方發(fā)出的反抗、懷疑等態(tài)度和行為,會導致另一方的懲罰、拒絕;由一方發(fā)出的攻擊、懲罰等態(tài)度和行為,會導致另一方的敵對、反抗;由一方發(fā)出的激烈、拒絕、夸大等態(tài)度和行為,會導致另一方的不信任、自卑。在人際互動中可能按此八種模式進行反應,也可能按此外的其他模式進行反應,但有一點從中可見,人際耦合的反應是情感因素左右的。賦之于積極的得到的將是積極的反應。這是不是過去我們講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呢?可見,耦合效應是情感因素作用的結果。 解讀詞條背后的知識 星思考 通過故事和案例,對各種理論、定律、效應、法則和現(xiàn)象進行深度解讀,力求淺顯易懂,引領思考。
容易忽略的“耦合效應”現(xiàn)象
在生活當中,我們一定不能忽略耦合效應。 我們不但要努力制造良好的耦合效應,也要學會識別負面的耦合效應。
2020-11-0918閱讀3083《高聳結構風重耦合效應研究》主要闡述了高聳結構的風重耦合效應,包括由問題產(chǎn)生、機理分析、計算方法到規(guī)律研究。研究內(nèi)容包括順風向、橫風向和_三維風振響應分析,同時還介紹了風重耦合效應的計算方法、等效風荷載及高聳結構液態(tài)調(diào)諧阻尼器的減振效果等。
《高聳結構風重耦合效應研究》可以作為結構風工程方向研究生的學習用書,也可以供各類相關專業(yè)人員學習參考。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高聳結構風荷載計算理論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
1.2.1 高聳結構順風向響應
1.2.2 等效靜力風荷載
1.2.3 我國規(guī)范對于等效靜力風荷載的規(guī)定
1.3 高聳結構風重耦合效應及其分析方法
1.3.1 兩種二階效應
1.3.2 國內(nèi)外文獻綜述
1.3.3 國內(nèi)規(guī)范條文規(guī)定
1.3.4 重力二階效應計算方法
1.4 研究目的與內(nèi)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內(nèi)容
參考文獻
第2章 高聳結構單側風重耦合動力方程計算
2.1 基本假定
2.2 計算模型與方程
2.2.1 分析模型
2.2.2 方程推導
2.3 方程求解與驗證
2.3.1 差分離散
2.3.2 方程求解
2.3.3 方程驗證
2.4 順風向時程算例
2.4.1 算例條件
2.4.2 脈動風荷載風速曲線
2.4.3 結構在風荷載作用下的振動
2.5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第3章 計入風重耦合效應高聳結構順風向隨機風振響應
3.1 風重耦合效應下結構隨機響應解
3.1.1 非線性方程求解的方法
3.1.2 方程的分解
3.1.3 脈動動力方程解耦
3.1.4 非線性項的取舍
3.1.5 方程線性化
3.1.6 結構風振響應
3.2 結構參數(shù)對順風向風重耦合效應的影響
3.2.1 相關分析參數(shù)
3.2.2 平均風作用下位移的變化
3.2.3 結構體系基頻的變化
3.2.4 結構脈動風響應的變化
3.2.5 幾何非線性影響程度
3.3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計入風重耦合效應順風向等效靜力風荷載
4.1 計入風重耦合效應高聳結構的結構抗力
4.2 結構恢復力方差
4.3 等效靜力風荷載的分布值
4.3.1 背景風荷載分布值
4.3.2 慣性力風荷載分布值
4.3.3 重力風荷載分布值
4.3.4 算例
4.4 等效靜力設計風荷載
4.5 計入風重耦合效應后風振系數(shù)的變化
4.5.1 結構重剛比的影響
4.5.2 結構阻尼的影響
4.5.3 地貌系數(shù)的影響
4.5.4 基本風壓的影響
4.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計入風重耦合效應高聳結構橫風向隨機風振響應
5.1 高聳結構橫風向風效應
5.1.1 橫向風激勵機理
5.1.2 各國規(guī)范表述
5.1.3 橫向風振動計算方法
5.2 結構參數(shù)對橫風向風重耦合效應的影響
5.2.1 重剛比的影響
5.2.2 結構阻尼的影響
5.2.3 地面粗糙度的影響
5.2.4 順風向平均風速的影響
5.2.5 截面深寬比的影響
5.3 矩形截面高聳結構橫風向等效靜力風荷載
5.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計入風重耦合效應超高層建筑三維響應分析
6.1 計人風重耦合效應超高層建筑三維有限元方程
6.1.1 基本假設
6.1.2 層間構件端部力與位移的關系
6.1.3 樓層受力平衡方程
6.1.4 最終矩陣方程
6.1.5 方程的簡化
6.2 偏心結構風重耦合效應對結構動力特性的影響
6.2.1 偏心結構風重耦合效應對頻率和模態(tài)的影響
6.2.2 三維風振頻域計算方法
6.2.3 參數(shù)分析
6.3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第7章 設置調(diào)諧減振器高聳結構風振響應
7.1 液體調(diào)諧阻尼器背景資料
7.1.1 TLCD原理的研究
7.1.2 TLCD實驗工作
7.2 設置LCVA高聳結構順風向減振分析
7.2.1 水箱與主結構動力方程
7.2.2 脈動風荷載作用下的結構響應
7.2.3 LCVA參數(shù)特征分析
7.3 計入風重耦合效應高聳結構順風向LCVA減振分析
7.3.1 主結構運動方程
7.3.2 傳遞函數(shù)封閉解
7.3.3 風重耦合影響參數(shù)分析
7.4 計人風重耦合效應高聳結構橫風向LCVA減振分析
7.4.1 求解方法
7.4.2 風重耦合影響參數(shù)分析
7.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成果回顧與展望
8.1 工作總結
8.2 創(chuàng)新點
8.3 研究工作展望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