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建筑與西方哥特式教堂的審美比較
格式:pdf
大小:168KB
頁數(shù):2P
人氣 :51
4.7
宗教建筑作為宗教精神的物質載體,極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宗教的基本理念。東西方宗教的區(qū)別和差異也直接導致了宗教建筑之間的審美差異。本文以東方具有代表性的中國佛教建筑與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哥特式教堂作為比較對象,將兩者之間的審美趨同性特別是兩者之間的審美差異性做了比較,從而體現(xiàn)出東西方宗教各自的特點在宗教建筑上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也從審美的角度研究了東西方宗教建筑各自的特點。把中國傳統(tǒng)的佛教建筑和歐洲傳統(tǒng)的哥特式教堂進行比較,從美學的角度分享兩者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和差距。
美術鑒賞論文中國佛教建筑之美
格式:pdf
大?。?span id="gyk6e04"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7MB
頁數(shù):6P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靈魂”。佛教文化現(xiàn)在已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吸引著眾 多中外游客,佛教建筑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寺廟的建筑之美在于殿 落、亭廊與群山、松柏、流水、白云的相互呼應之間,含蓄溫蘊,展示出文化與 自然所賦予的和諧統(tǒng)一、天人合一的寧靜與韻味。 關鍵詞:旅游;佛教;建筑;審美 正文: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中國傳統(tǒng)文 化是儒釋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補的文 化,宗教文化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形成發(fā) 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旅游文化的重要 組成部分。佛教文化與旅游接下了不解之 緣,其中佛教建筑的莊嚴肅穆、雄偉大氣 更是給旅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極大 的審美享受。 佛教建筑包含了豐富的人文內(nèi)容,當 它們成為古跡為我們所欣賞時,其人文內(nèi) 涵亦融進山水風景之內(nèi),成為山水文化的 一部分。佛教建筑以其特有的形式美給山 水增添了特異的聲色和韻致。在我國,五 臺山、峨眉山等佛教四大名山、莫高
哥特式建筑與中國古典建筑之比較
格式:pdf
大?。?span id="qmmcm4c"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26KB
頁數(shù):1P
置于各自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中西方建筑都有自身發(fā)展的脈絡可尋,兩者無論在外在形式上又或是深層的文化基礎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風格特點。在西方建筑典范中,哥特式建筑以其獨有的造型和審美特征,首當其沖的列在西方建筑文化之鏈的重要部位。這朵交織著細膩詩性與堅韌力量般的奇跡之花,看起來與它所中斷的羅曼傳統(tǒng)元素大相徑庭、分別被釋為天主教、建筑守誠、經(jīng)院哲學等多重意義。而它與東方古典建筑上的差異又隱含著各自不同的文化、歷史、地緣特性所決定著的更為深層的精神寄托。
哥特式教堂彩繪玻璃窗
格式:pdf
大?。?span id="yecqgim"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3MB
頁數(shù):4P
4.3
淺談哥特式教堂的彩繪玻璃窗 摘要:教堂里的玻璃窗基本是以紅、藍二色為主,藍色象征天國,紅色象征基督的鮮血。彩 繪玻璃窗不僅改變了羅曼式建筑采光不足而沉悶壓抑的感覺,還通過圣經(jīng)故事表達了人們向 往天國的內(nèi)心理想,同時起到了向民眾宣傳教義的作用。 關鍵詞:彩繪玻璃窗哥特式教堂宗教 琴鍵上透著光/彩繪的玻璃窗/裝飾著歌特式教堂/誰誰誰彈一段/一段流浪 憂傷/順著琴聲方向/看見/薔薇依附十八世紀的油畫上-----《布拉格廣場》 聽著布拉格廣場優(yōu)美的旋律,看著才子方文山寫的歌詞歌詞,想象著高聳 的尖頂,彩繪的玻璃,莊重的神職人員,虔誠的信徒,空靈的圣歌,多美啊。從 此,就愛上了中世紀的歐洲哥特式教堂的彩繪玻璃窗。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于法國,13~15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一種 建筑風格。哥特式建筑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圣經(jīng)故事的 花窗玻
中國古代佛教建筑設計的思想特色與風格分析
格式:pdf
大小:25KB
頁數(shù):3P
4.8
中國本土佛教文化的形成經(jīng)歷了漢代、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三個階段,其建筑設計的思想特色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皇權思想的影響。就階段風格而言,早期以漢代的白馬寺為代表,基本為印度、西域式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石窟建筑則在吸收印度、西域藝術元素的基礎上,木構架建筑風格更加鮮明;而隋唐五代的佛教建筑設計風格已經(jīng)基本中國化,形成了本土化的建筑體系和建筑風格。
哥特式教堂玻璃窗色彩語言的影響因素分析
格式:pdf
大?。?span id="woc2e06"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9MB
頁數(shù):1P
4.6
隨著歐洲中世紀哥特式建筑藝術的興起和發(fā)展以及宗教思想的影響,一朵藝術奇葩——哥特式教堂彩色玻璃窗的色彩語言也隨之產(chǎn)生。對于彩色鑲嵌玻璃窗這一藝術表現(xiàn)形式,國內(nèi)給予的關注比較少,特別是對其神秘的裝飾色彩語言,本文旨在通過對歐洲中世紀哥特式教堂中彩色玻璃鑲嵌畫作品色彩語言的了解,結合當時的藝術背景,闡述宗教思想和教堂建筑結構、玻璃技術的發(fā)展對彩色玻璃窗色彩語言的影響,來體現(xiàn)彩色玻璃的審美價值及現(xiàn)代意義。
論哥特式教堂彩繪鑲嵌玻璃窗藝術產(chǎn)生之原因
格式:pdf
大?。?span id="6ya6uki"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64KB
頁數(shù):2P
4.4
本文從基督教思想傳播的需要、建筑結構的改進、玻璃制造技術的條件以及中世紀視覺美學理論的影響等幾個方面探討了哥特式教堂內(nèi)部彩繪鑲嵌玻璃窗藝術誕生及發(fā)展的緣由。得出了彩繪鑲嵌玻璃窗藝術是中世紀后期宗教理論、科學技術、美學思想及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結論。
論哥特式教堂建筑結構與玻璃花窗的宗教寓意
格式:pdf
大?。?span id="ssoes4e"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67KB
頁數(shù):6P
4.6
基督教信仰是哥特式教堂建筑藝術風格的靈魂。哥特式教堂為了這種信仰而建造,同時也是為了這種信仰而存在。石材與玻璃在教堂的整體結構中組成了一種和諧,石頭和玻璃的材質美組合在一起,構成了教堂的形式美,形式美又寓意了基督教信仰。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目的不在于建筑的本身,而在于其中所蘊藏的基督教的思想和信仰。信仰與材質,信仰與建筑構成了一種平衡,它既是為了追求這種平衡而誕生的,也是因為這一平衡的喪失而沒落的。
哥特式教堂玻璃窗紋樣與羊毛氈工藝的結合論文楊忠鑫
格式:pdf
大?。?span id="ca6cuuq"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495KB
頁數(shù):17P
4.6
本科畢業(yè)論文 論文題目:法蘭西教堂彩色玻璃窗藝術與羊毛氈工藝的結合與實踐 系別: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 專業(yè):纖維專業(yè) 論文作者:楊忠鑫 指導教師:周永紅 完成日期:2014年6月1日 魯迅美術學院畢業(yè)論文任務書 學生姓名楊忠鑫系別染服系專業(yè)纖維 年級2010級畢業(yè)論文的起止時間2014.5.6-2010.6.4 論文題目法蘭西教堂彩色玻璃窗藝術與羊毛氈工藝的結合與實踐 畢業(yè)論文主要研究內(nèi)容 通過研究與發(fā)覺古代法蘭西教堂彩色玻璃窗藝術,了解其裝飾性,色彩性, 并用羊毛氈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來表現(xiàn),應用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來表達出兩種 藝術的碰撞與結合。 本課題的目的、意義和國內(nèi)外研究概況 目的在于淺析,學習與發(fā)掘古代法蘭西教堂的彩色玻璃窗藝術的基礎之上, 運用古老的羊毛氈藝術為之表現(xiàn),使傳統(tǒng)的工藝美術工藝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 力,對于不同的古代藝術表現(xiàn)形
從審美的角度分析哥特式建筑與中國古代寺廟的異同
格式:pdf
大小:98KB
頁數(shù):1P
4.5
自有人類文明以來,宗教就伴隨著人類文明的起源、成長、輝煌。而宗教似乎天生就是藝術生長的一片沃土。很多偉大的宗教用品本身就是偉大的藝術品。歷史悠久的中國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有著燦爛的宗教文化。他們各自衍生出來的\"宗教藝術品\"的代表之一就是西方的哥特式建筑和中國古代寺廟。它們或雄壯,或優(yōu)雅,或神秘,或靜穆,它們是東西方建筑藝術的瑰寶。
中國佛寺建筑源流與湖北省佛教建筑的解析
格式:pdf
大小:551KB
頁數(shù):4P
4.4
佛寺是佛教的物化形式,是佛教的象征。佛教傳入我國經(jīng)過不斷的發(fā)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點的佛教文化和具有中國傳統(tǒng)建筑形式的佛教寺院。湖北省現(xiàn)存的佛教建筑布局具有本身特點,但基本上是遵循中國傳統(tǒng)佛教寺院的形制。
解讀印尼婆羅浮屠佛教建筑的方圓意韻
格式:pdf
大?。?span id="0sqkugs"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4KB
頁數(shù):1P
4.7
本文解讀了印尼婆羅浮屠佛教建筑中的方形、圓形、三角形在該建筑外觀構造形態(tài)和佛教密宗觀上具有的形意作用及視覺意義。由方形、圓形、三角形構成的造型藝術品具有表現(xiàn)人類宇宙觀的潛意識之共性與異性,上述"三形"在構成造型藝術品上具有方圓意韻。
藝術字在佛教建筑中的裝飾體應用
格式:pdf
大?。?span id="ueyyycs"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2MB
頁數(shù):2P
4.7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不斷提高,佛教已不僅僅只是一種信仰,更多是運用藝術裝飾來研究表現(xiàn)佛教藝術文化,從而達到佛教裝飾的效果.藝術字是通過對傳統(tǒng)文字及圖案的研究設計來詮釋出新的文字藝術效果.我們每個人對梵文文字的見解不同,所雕刻出的文字也會略有不同.我主要是對梵文文字的字體加以研究,從而達到藝術裝飾效果,是一種蘊含圖案或裝飾意味的字體變形.藝術字能從梵文的義、形和結構特征出發(fā),對梵文的筆畫和結構進行合理的變形裝飾,書寫出美觀形象的藝術字.藝術字經(jīng)過變體后,千姿百態(tài),變化萬千,是一種字體藝術的創(chuàng)新.我想要把佛教與書法的藝術相融合在一起,我相信佛教文化的傳播將更眾所周知,然而我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響,所以想要與書法結合表現(xiàn)出來,在結合自己對佛教以及梵文的理解表現(xiàn)出自己所書寫的文字形式.以雕刻的形式把文字表現(xiàn)出來,具體而不失韻味在其中,使整個畫面極其富有裝飾性意味,畫面突顯佛教主題結合梵文文字的表現(xiàn),其裝飾效果很強.
哥特式教堂中彩繪鑲嵌玻璃窗的盛行原因分析
格式:pdf
大小:65KB
頁數(shù):2P
4.7
本文從"創(chuàng)作方"和"審美方"兩個方面談了哥特式教堂中彩繪鑲嵌玻璃窗的盛行原因,"創(chuàng)作方"包括美學思想以及建筑、玻璃制造業(yè)兩方面,審美方則是指當時社會的主流審美觀念。最后得出的結論,哥特式教堂中彩繪鑲嵌玻璃窗的盛行是這兩方面原因相輔相成的結果,缺一不可。
在中國佛教協(xié)會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閉幕式上的講話
格式:pdf
大?。?span id="eyu6k2o"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50KB
頁數(shù):3P
4.8
(2015年4月21日)尊敬的學誠會長、明學咨議委員會主席,各位代表、各位朋友:今天,中國佛教協(xié)會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就要勝利閉幕了。經(jīng)過與會代表的共同努力,會議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取得了豐碩成果。我謹代表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國家宗教局對大會的圓滿舉行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各位代表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這次會議是中國佛教界新形勢下召開的一次
異曲同工的精神建筑——試比較西歐哥特式教學與中國古塔
格式:pdf
大?。?span id="yqoegyy"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55KB
頁數(shù):3P
4.3
■建筑論壇 臻 i異曲同.t. 臻謄。 的精神建鞏ira- 黲 一一試比較西歐哥特式教堂 與中國古塔 張衛(wèi)宋盈 作者張衛(wèi)在法國漢斯大教堂前 漫步在世界建筑的歷史長河 中,我們時時會發(fā)現(xiàn)一些有趣的現(xiàn) 象,在西方與東方這兩個完全不同 的建筑體系中,卻有頗具異f}fi同工 之妙的建筑類型,它們靠形式、特征 及象征性等方面不謀而合.而溯其 文化根源,義有迥然同的答案。 這種觀察、比較、分析的過程是繞有 趣味而頗有得益的.而得出的結論 又往往引人人勝在對西歐中世紀 哥特式建筑和中國古塔進行比較分 析時,我們就能深刻地體會到這一 點 l相似的歷史背景 西歐哥特式教堂與巾國古塔的
最早的哥特式建筑--法國圣但尼大教堂
格式:pdf
大?。?span id="eqs2c6k"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42KB
頁數(shù):2P
4.5
位于巴黎近郊的圣但尼教堂是最早的哥特式建筑.主持修建者是法國大主教、圣但尼修道院院長絮熱.圣但尼修道院的教堂是法國君主的墓地、法國君主政府的圣殿,長期以來得到法國政府的支持.在尖銳的神學爭論中,絮熱在建造圣但尼教堂的指導思想上,在神秘主義和理性主義之間,小心謹慎地選擇了一條中間道路.
某佛教建筑弱電施工方案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shù):93P
4.8
1 目錄 目錄...........................................................1 一、工程概況.....................................................6 1.1工程簡介...................................................6 1.2工程內(nèi)容...................................................7 1.3工程特點...................................................8 1.4編制依據(jù):.................................................8 二、
試析佛教建筑造像藝術對魏晉服飾的影響
格式:pdf
大?。?span id="k8i2uuk"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0MB
頁數(shù):1P
4.5
時下21世紀我國設計藝術學科發(fā)展迅猛,建筑設計與服裝同作為視覺藝術表達形式的一種相互影響。在佛教文化傳播過程中,建筑造像藝術深深影響著魏晉服飾的設計風格和走勢,可見這兩門設計藝術共同積淀了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達到了和諧與統(tǒng)一。本文主要從石窟建筑藝術、造像設計、衣著裝扮等內(nèi)容探析魏晉時期佛教建筑風靡對服飾的深遠影響。
佛教建筑的現(xiàn)代化嘗試 以水月禪寺為例
格式:pdf
大?。?span id="y0yusuc"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681KB
頁數(shù):2P
4.6
宗教文化的空間表達形式,隨著社會文明的發(fā)展與進步,不斷發(fā)生著變化,新技術、新材料不斷被運用到宗教空間的設計中。以江蘇睢寧的水月禪寺為例,其建筑就在設計上大膽突破傳統(tǒng)規(guī)制,一改中國傳統(tǒng)寺院的建筑風格,在遵循佛教殿堂布局制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融入現(xiàn)代建筑元素,形成了當前獨具特色的現(xiàn)代寺廟建筑群。
論山西佛教建筑色彩裝飾文化的基本特征
格式:pdf
大小:2.6MB
頁數(shù):5P
4.5
堪稱匯聚中國佛教建筑博物館的山西,其佛教建筑色彩裝飾文化形式多樣,特征鮮明,底蘊弘厚,獨具東方文明特色的色彩文化體系。通過對山西佛教建筑色彩裝飾文化的體量,探究和梳理其所具有的"青廟"色彩裝飾式、"黃廟"色彩裝飾式、多教色彩融合裝飾式三種類型;整體性、對比性、喻意性的三大特性;歷史與文化信息的傳遞、視覺審美與情感的震撼、多元文化的傳承與吸納的三大歷史價值等基本特征。
哥特式風格建筑物廣州圣心大教堂的修繕工程
格式:pdf
大?。?span id="seyo6su"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37KB
頁數(shù):4P
4.5
本文通過介紹廣州市為數(shù)極少的哥特式風格建筑物廣州圣心大教堂("石室")修繕工程的技術與方法,籍此了解有關哥特式建筑的建筑風格,對今后維修與修復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石頭與玻璃的平衡——試論哥特式教堂玻璃花窗的宗教寓意
格式:pdf
大小:542KB
頁數(shù):5P
4.5
基督教信仰是哥特式教堂藝術風格的靈魂。哥特式教堂為了這種信仰而建造,為了這種信仰而存在。石材與玻璃在教堂的整體結構中構成了一種和諧,石頭和玻璃的材質美組合在一起,構成了教堂的形式美,形式美又寓意了基督教信仰。信仰與材質,信仰與建筑構成了一種平衡。
6哥特式建筑賞析
格式:pdf
大?。?span id="ikwu6s4"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85KB
頁數(shù):5P
4.4
現(xiàn)代藝術設計結課論文 1 中國礦業(yè)大學 chinauniversityofmineandtechnology 現(xiàn)代設計藝術結課論文 題目:哥特式建筑賞析 姓名:周盛林 學號:02100820 專業(yè):工程力學10-1 時間:2011.05.03 現(xiàn)代藝術設計結課論文 2 哥特式建筑賞析 【論文摘要】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于法國,13~15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一種建 筑風格。主要見于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筑。高超的技術和藝術使其在建筑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建筑總體風格特點是:空靈、纖瘦、高聳、尖峭。尖 峭的形式,尖券、尖拱技術的結晶;高聳的墻體,則包含著斜撐技術、扶壁技木 的功績,體現(xiàn)了創(chuàng)造者無窮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最負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 母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論文關鍵詞】 哥特式建筑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建筑行業(yè)結構工程師
擅長專業(yè):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