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森林土壤交換性鉀與鈉的測定 | 標準號 | LY/T 1246-1999 |
---|---|---|---|
制修訂 | 制定 | 發(fā)布日期 | 1999-07-15 |
批準發(fā)布部門 | 國家林業(yè)局 | 實施日期 | 1999-11-01 |
批準發(fā)布部門
國家林業(yè)局。
測定土壤容重的方法很多,著重介紹環(huán)刀法:儀器:環(huán)刀(容積為100厘米3)、天平(感量0.1克和0.01克)、烘箱、環(huán)刀托、削小刀、小鐵鏟、鋁盒、鋼絲鋸、干燥器等。操作步驟:先在田間選擇挖掘土壤剖面的位...
土壤有效鈣、鎂的測定(一)方法原理溶液中鈣、鎂離子測定同樣采用原子吸收光譜法進行,其基本原理同銅、鐵、錳、鋅等的測定。但與它們不同的是,溶液中的鈣、鎂離子容易與P、Al、Si、S及其它陰離子形成穩(wěn)定化...
(1)施用粉 每平方米的苗床,摻入100~200g的粉,其酸性有效期可維持2~3年。 (2)施用亞鐵粉末 每平方米施入150g的亞鐵粉末,施后可降低0.5~1.0單位的pH值;對于特別粘重的土壤,用量...
格式:pdf
大?。?span id="pxthvbm" class="single-tag-height">44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6
土壤容重的測定 土壤容重是指土壤在未受到破壞的自然結構的情況下,單位體積中的重量,通常以克 / 厘米 3 表示。土壤容重的大小與土壤質地、結構、有機質含量、土壤緊實度、耕作措施等有 關。砂土容重較大,粘土容重較小。一般腐殖質多的表層容重較小。耕作土壤中,耕層容 重一般為 1.0-1.3 克 / 厘米 3,土層越深則容重越大,可達 1.4-1.6 克/ 厘米 3。沼澤土的潛育 層容重可達 1.7-1.9 克/ 厘米 3或更大。土壤容重不僅用于鑒定土壤顆粒間排列的緊實度, 而且是計算土壤孔隙度和空氣含量的必要數(shù)據(jù)。 測定土壤容重的方法很多,如環(huán)刀法、蠟封法、水銀排開法等。環(huán)刀法是常用的方法 之一。 實驗原理: 利用一定容積的環(huán)刀切割未攪動的自然狀態(tài)的土樣,使土樣充滿其中,稱量后計算單 位體積的烘干土重量。本法適用于一般土壤,對堅硬和易碎的土壤不適用。 實驗步驟: 準備工作:用凡士林在環(huán)刀內壁薄
格式:pdf
大?。?span id="eb9et4w" class="single-tag-height">44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對韶關地區(qū)土壤及其水稻不同部位的鎘含量進行了采樣測定,分析了水稻中重金屬鎘含量與其土壤的關系,為土壤的使用、修復處理及水稻生長機制的研究提供了借鑒。
本標準適用于森林土壤鉀的測定。
備案信息
備案號:3838-1999
交換性鉀,是指受靜電引力而吸附在土壤膠體表面并能被溶液中的陽離子在短時間內代換的鉀。是土壤鉀素形態(tài)之一。土壤交換性鉀含量因成土條件、土壤質地和耕作狀況而異,是土壤速效鉀的主體。土壤交換性鉀被土壤溶液中其他陽離子所取代后,則以鉀離子進入溶液。交換性鉀向水溶性鉀的釋放依賴于土壤溶液中其他離子的交換作用。交換性鉀的吸附位置、黏粒礦物種類、土壤顆粒表面電荷特性、土壤溶液離子組成、濃度及鉀飽和度等因素都會影響交換作用。鉀肥以外的其他肥料對土壤交換性鉀含量的影響有時也較大。礦物吸附交換性鉀的位點有三種類型,分別在礦物晶面的外表面、邊緣的楔形帶和層間,不同位點對鉀的吸附選擇性程度有所不同。
交換性鉀:指吸附在土壤膠體表面的鉀離子。在土壤中的含量一般為40-600mg/kg,占土壤全鉀量的1-2%。
交換性鉀進入溶液的量,受交換性鉀本身的含量、膠體結合能、土壤pH、水土比例等因素的影響。交換性鉀和非交換性鉀之間也存在著平衡關系。交換性鉀可以進入層狀硅酸鹽礦物晶層之間成為非交換性鉀而被固定,而非交換性鉀也可釋放而補充交換性鉀。土壤交換性鉀含量因測定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