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海上鉆探 | 目????的 | 地質勘探工作 |
---|---|---|---|
工作性質 | 近海淺鉆鉆探、海上石油鉆探 | 海上油井出現 | 1897年 |
世界上已探明的海上石油儲量占地球石油總儲量的25.2%,天然氣儲量占26.1%。海上石油儲量有55%~70%在水深小于200米的大陸架范圍內。1897年,美國最先在加利福尼亞州西海岸用木棧橋打出第一口海上油井。1920年,委內瑞拉在馬拉開波湖利用木制平臺鉆井,發(fā)現了一個大油田。1922年,蘇聯在里海巴庫油田附近用棧橋進行海上鉆探成功。1936年以后,美國又在墨西哥灣的海上開始鉆第一口深井,1938年建成世界上最早的海洋油田。20世紀40~60年代,隨著焊接技術和鋼鐵工業(yè)的發(fā)展,相繼出現了鋼質固定平臺、坐底式平臺、自升式平臺等鉆井裝置,使海上油氣開采擴大到30米水深的海域。1950年,出現了移動式海洋鉆井裝置,大大提高了鉆井效率。1951年,沙特阿拉伯發(fā)現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20世紀60年代后,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造船、機械工業(yè)的發(fā)展,建成各種大型復雜的海上鉆井、采集、儲輸設施,促進了海上油氣開采的迅速發(fā)展。世界上有近千座海上石油鉆井平臺,遍及世界各大洋。墨西哥灣是世界上鉆井最活躍的近海區(qū)域,作業(yè)的就有19000多口井。在海灣地區(qū)作業(yè)的近海鉆井船120多艘。美國路易斯安娜州沿岸有鉆機近百座。挪威、巴西等國的海上石油鉆探很興旺,有鉆井平臺數十座,還有大量供應船、直升飛機在近海作業(yè)。20世紀80年代時,海上勘探的國家已逾100個,海上產油國超過40個。近20年中,海洋原油產量的比重在世界總產油量中增加了1倍。2100433B
海上鉆探除具有陸上鉆探的特點外,由于鉆機與井口之間尚隔著一層深度不等的海水,因此就增大了海上鉆探的復雜性。第一,必須有一套適應海上條件的鉆探裝置,以便把鉆探設備等支撐在海面上,并提供工作場地。第二,要設置一套從海底井口到海上鉆探裝置之間的特殊隔水通道以循環(huán)泥漿、引導鉆具及套管。海上鉆探已有數十年歷史。早期時均在濱海淺水處,采用人工島和固定平臺式的鉆探裝置。利用移動式海上鉆探裝置到幾十米以上的深水處進行鉆探,則是50年代初才開始的。
格式:pdf
大小:974KB
頁數: 6頁
評分: 4.3
海上鉆探施工離不開鉆探平臺的支撐。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鉆探施工采用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自主研發(fā)的海上鉆探平臺,目前已完成鉆探工作量達120 km,最大鉆孔深度達1 973.46 m,在海域巖金勘查領域具有重要意義。結合海上鉆探工程實施情況,介紹了鉆探平臺的安裝和拆卸作業(yè),并重點對鉆孔結構、鉆進方法、金剛石鉆進參數及沖洗液等工藝技術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提出確保鉆探工程順利實施的若干質量保證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適用于淺海海域固體礦產勘查鉆探工程的技術方案,為類似淺海鉆探項目提供一定的技術參考。
格式:pdf
大小:974KB
頁數: 1頁
評分: 4.8
小井眼鉆進技術雖然出現了很多年,但在現場的應用中卻比較少,相關的經驗和技術也呈現空白。青東32井是勝利海上首次利用小井眼鉆探技術,本文就施工中小井眼鉆探技術進行了總結和分析,為勝利海上小井眼鉆探提供技術經驗。
海上鉆探取樣,是指在海洋、海灣等海域內依靠鉆探船實施的,按一定要求對地質體或其他自然產物進行樣品采集的鉆井工程,主要應用在海洋地質調查、海底地殼研究、能源勘查等方面。海上鉆探取樣時,工作水深從幾十米至幾千米,甚至能夠達6000米,其海底鉆進深度為幾米至幾千米。鉆進時,一般不使用海洋隔水管,泥漿直接排至海底。
它必須具備下述條件:有足夠的強度,能經受住風、浪、涌、流及冰的作用;能適應一定的水深;可容納全套鉆探設備、管材、工具和其它材料,并提供一個工作場地及必需的生活條件;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保持位置的能力,在風、浪和潮流的作用下,其運動參數不超過規(guī)定的范圍,以保持鉆探工作的正常進行。海上鉆探裝置可分為固定式鉆探平臺、坐底式鉆探平臺、自升式鉆探平臺(或樁腳式鉆探平臺)、半潛式鉆探平臺和鉆探船幾種。其中半潛式鉆探平臺和鉆探船的作業(yè)是在浮動狀態(tài)下進行的,故稱浮動式鉆探裝置。它們同自升式鉆探平臺和坐底式鉆探平臺一樣,都可以整體自航或拖航,從一個井位移至另一個井位。因此,四者又合稱移動式海上鉆探裝置。
offshore petroleum drilling
鉆探深度一般為幾千米,目前最深的海上石油鉆井可達六千多米。海上石油鉆探的典型海域是北海、墨西哥灣和委內瑞拉灣等。中國的渤海、北部灣等海域亦正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