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鍋爐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標準與技術 | 出版社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
---|---|---|---|
出版時間 | 2009年03月01日 | ISBN | 9787504575357 |
《鍋爐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標準與技術》鍋爐是利用燃料燃燒釋放出的熱能或其他能量將工質(水或其他中間載熱體)加熱到一定參數的設備。鍋爐使用極為普遍,其類型很多?!跺仩t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標準與技術》從實用性角度出發(fā),介紹了鍋爐工安全基本要求、鍋爐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鍋爐房安全管理基本要求;同時還介紹了鍋爐安全技術、安全操作技術與管理參考,包括鍋爐分類與各種類型鍋爐的特點、鍋爐點火前檢查內容與注意事項、鍋爐運行時司爐人員操作注意事項、安全閥的分類和基本要求、壓力表的選用要求和維護檢查、水位表常用種類與注意事項、鍋爐缺水事故原因分析與緊急處置、鍋爐工安全作業(yè)標準、鍋爐停爐保養(yǎng)需要注意的問題、鍋爐爆炸事故原因分析與預防措施等。此外,還對28起鍋爐工作業(yè)典型事故案例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事故防范措施。
作 者: 《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相關法律法規(guī)文件匯編》編委會 編
出 版 社: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ISBN: 9787504575357
出版時間: 2009-03-01
版 次: 1
頁 數: 174
裝 幀: 平裝
開 本: 32開
所屬分類: 圖書>>其它分類
砂輪機安全操作規(guī)程 一、使用前準備 1砂輪機要有專人負責,經常檢查,以保證正常運轉。 2更換新砂輪時,應切斷總電源,同時安裝前應檢查砂輪片是否有裂紋,若肉眼不易辨別,可用堅固的線把砂輪吊起,再用一根木...
供參考:天車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 1.天車司機要熟悉天車構造、性能和特點,并能排除一般的故障,經安全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取得操作證書后,方能單獨操作。司機室內要有合格的滅火器材和安全繩。2.天車工的視力不得...
電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 1、所有絕緣、檢驗工具,應妥善保管,嚴禁他用,并應定期檢查、校驗。 2、現場施工用高低壓設備及線路,應按施工設計及有關電氣安全技術規(guī)程安裝和架設。 3、線路上禁止帶負荷接電或斷電,并...
格式:pdf
大?。?span id="zwt4sg4" class="single-tag-height">57KB
頁數: 12頁
評分: 4.6
鍋爐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 鍋爐操作規(guī)程 1、 目的:為確保鍋爐的規(guī)范操作和安全運行, 保證生產正常供汽, 特制訂本操作規(guī)程。 2、 使用范圍:凡從事鍋爐操作人員,應經過國家授權專業(yè)機構的 安全培訓技術考核,取得安全操作證和等級證后方可上崗,同 時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有關安全操作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 3、 鍋爐基本參數: 鍋爐型號: SHT10-1.25-WT 額定壓力: 1.25MP 額定蒸發(fā)量: 20T/H 蒸汽濕度: 194℃ 4.職責: 鍋爐操作工:負責 20T/H 蒸汽鍋爐和輔助設備操作,保養(yǎng)。 汽水班長:負責司爐工操作及設備保養(yǎng)工作督導。 鍋爐維修工:負責 20T/H 蒸汽鍋爐和輔助設施的維護工作。 5、內容: 5.1 升火 5.1.1 鍋爐在升火前應全面檢查,(包括有關附件、管道),而后進 行給水工作,未進水前必須關閉排污閥,讓鍋爐內空氣必須排出。 5.1.2 將已處理的水通過省煤器緩
格式:pdf
大?。?span id="1vvjs00" class="single-tag-height">57KB
頁數: 5頁
評分: 4.4
鍋爐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 (生火前的檢查) 1、 檢查安全閥要特別注意重鉈的位置是 否正確和牢固。 2、 檢查各閥門和其他附件,并調到下述位 置。 a、 嚴禁關閉所有水門; b、 關閉吹灰管主氣門和吹灰氣閥; c、 水位計的水門和氣門應關閉; d、 開啟管路上的各個閥門; e、 檢查壓力表和三通考克,并排除導管的 空氣。 3、 鍋爐的進水全部時間:夏季不得小于 1 小時,冬季不得低于 1.5 小時,對于冷卻 的鍋爐進水溫度不宜超過 90~100 進水量 進行最低位置應立即停止。 4、 檢查煙道風門,風門擋板的開閉位置, 有無堵塞和運轉不靈活等情況。 5、 進水完畢后詳細檢查各個入口,手孔等 處于無泄露,并檢查水位是否有逐漸降低 的情況,如有上述情況立即處理。 (生火工作) 1、 冷鍋爐生火必須逐漸加熱,使氣壓緩緩 上升,鍋爐生火至并入蒸汽所需要時間。 以 2~3 小時為宜,如果裝鍋爐有地座,必
中國BIM標準編制進展
有人說“2012年是中國BIM 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2012年是研究單位、設計、施工單位探討嘗試、應用BIM的關鍵年。中國政府也開始重視BIM 技術,并積極思考怎樣推進BIM 的應用,以及從哪些方面著手制定BIM 標準。為做好BIM 標準編制前期工作,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于2012年2月29日在北京組織召開了BIM 標準研討會。來自業(yè)主、政府主管部門、科研院所、規(guī)劃設計單位、施工單位、 軟件廠商、咨詢服務等單位的共計200余名代表參加了此次研討會,足見大家對BIM 的關注度非常高。
那么如何把一本標準編好?如何把它編成有用的標準?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黃強副院長提出了四句話“一本標準,千萬資金,千人參與,快樂工作”。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8家標準承擔單位、企業(yè)籌集千萬元資金發(fā)起成立了“中國BIM 發(fā)展聯盟”,設置10個課題,38個子課題,共計132家單位參與申報。同時在“中國BIM 門戶網”開設“中國BIM 標準‘千人參與’計劃之網絡建言”板塊,讓更多人參與到BIM 標準制定中去。
中國BIM 標準的研究重點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信息共享能力,這是BIM 的核心;二是協同工作能力,這是BIM 的應用過程;三是專業(yè)任務能力,這是BIM 的目標。項目的框架是研究全生命周期,并把它分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對應的幾個任務。從全生命周期來講有五個階段,分別是:規(guī)劃、設計、施工、運營、拆除。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引用了P-BIM 概念,P-BIM 并不是要改變BIM的內涵和本質,而是中國BIM 標準編制的技術路線和工作方法,是表達通過“P" 實現BIM 的過程,結果仍然是BIM。
中國BIM 標準必須要考慮的行業(yè)現狀,中國有自成體系的語言、工程標準和規(guī)范,此外中國有相當數量符合上述工程標準和規(guī)范的專業(yè)應用軟件,離開這些軟件,很多企業(yè)就無法正常工作。重要的是,國內沒有一個軟件或一家公司的軟件能滿足項目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的所有需求,技術上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出現一批可以替代上述所有專業(yè)應用軟件的其他BIM 軟件。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技術上,建筑、設計企業(yè)都沒有能力短期內更換所有專業(yè)應用軟件。
如此一來,就不得不考慮BIM 標準和軟件同步發(fā)展,以中國建筑工程專業(yè)應用軟件與BIM 技術緊密結合為基礎,首先開展專業(yè)BIM 技術和標準的課題研究,用BIM 技術和方法改造專業(yè)軟件,形成專業(yè) BIM,將專業(yè)BIM 集成,再形成階段BIM,最后將各階段BIM 連通,形成項目全生命期BIM。在上述BIM 課題成果(技術和軟件)達到可實施的基礎上,再編制《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應用統(tǒng)一標準》,在該標準基本準則的統(tǒng)領下制定其它各層次的BIM 標準。中國BIM 軟件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改造和提升現有專業(yè)軟件的BIM 能力;第二步是開發(fā)新的完全基于BIM 技術體系的專業(yè)軟件。
我國BIM技術政策研究進展
目前,BIM 應用的基礎和現狀不可高估;未來,BIM 發(fā)展的速度不可低估。在《2011-2015年建筑業(yè)信息化發(fā)展綱要》中9次提到BIM 技術,把BIM 作為支撐行業(yè)產業(yè)升級的核心技術重點發(fā)展?!毒V要》的總體目標是加快BIM、基于網絡的協同工作等新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具體目標是推動基于BIM 技術的協同設計系統(tǒng)建設與應用,加快推廣BIM、協同設計、4D項目管理等技術在勘察設計、施工和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改進傳統(tǒng)的生產與管理模式。
一項新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需要政府的引導,BIM 技術作為下一代工程項目數字化建設和運維的基礎性技術,其重要性正在日益顯現。作為一個大國,特別是我國正在進行著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建設,有必要著力推進BIM 技術的應用,以促進我國建筑工程技術的更新換代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這一過程更加需要政府引導行業(yè)BIM 應用、提升BIM 應用效 果、規(guī)范BIM 應用行為。
另一課題《勘察設計和施工BIM 發(fā)展對策研究》是以“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tǒng)的建筑業(yè)”為目標,引導行業(yè)BIM 應用,提升BIM 應用效果,規(guī)范BIM 應用行為,促進建筑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推動全行業(yè)技術進步。使我國勘察設計和施工領域BIM 技術應用向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的方向健康發(fā)展,促進建筑業(yè)信息化水平的整體提升,促使工程建設各階段、各專業(yè)之間的協作配合可以在更高層次上充分共享資源,有效地避免由于數據流不通暢帶來的重復性勞動,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深入研究 BIM 技術對建筑業(yè)技術進步的意義與價值, 全面梳理我國勘察設計與施工領域對BIM 已開展的研究和工程應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不斷分析行業(yè)發(fā)展需求,系統(tǒng)總結BIM 技術對我國勘察設計、施工,以及軟件開發(fā)等相關領域的重要意義與作用是尤為重要的。其次探索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BIM 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情況,調查研究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BIM 技術研究與應用現狀及發(fā)展趨勢,了解并掌握其在BIM 標準與技術政策、BIM 商業(yè)模式、BIM 軟件開發(fā)、BIM 工程應用路線圖和應用效果等。最終為我國勘察設計和施工BIM 技術發(fā)展提供對策,提出我國在勘察設計與施工領域的BIM 技術應用技術政策、BIM 發(fā)展發(fā)展模式與技術路線、近期應開展的主要工作等建議。
主要欄目
《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設有專家論壇、工程設計、規(guī)范標準、經驗交流、產品方案、技術論壇等欄目。
據2020年第11期《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期刊內頁顯示,《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編輯部有責任編輯1人、編輯5人、美術編輯1人。
職務 |
名單 |
---|---|
責任編輯 |
付錚 |
編輯 |
張愛杰、周勝、李江平、李亞華、王雅輝 |
美術編輯 |
席振蟬 |
《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網等收錄。
據2020年11月23日中國知網顯示,《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共出版文獻6962篇。
據2020年11月2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載文量為5110篇、基金論文量為286篇。
據2020年11月23日中國知網顯示,《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總被下載496896次、總被引16734次;(2020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626、(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47。
據2020年11月2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被引量為15940次、下載量為99311次;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影響因子為0.65,在全部統(tǒng)計源期刊(6719種)中排第2942名。
據2020年11月23日維普網顯示,《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被引量5473次,影響因子0.42。
《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曾獲工信部“優(yōu)秀科技期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