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原書前言與致謝
第1章電力系統(tǒng)1
11電網(wǎng)2
111輸電系統(tǒng)4
112配電系統(tǒng)5
12傳統(tǒng)輸電系統(tǒng)6
121變電站組成7
122變電站和設備8
123氣體絕緣開關設備15
124電力系統(tǒng)穩(wěn)態(tài)運行17
125電力系統(tǒng)動態(tài)運行(瞬態(tài)情況)17
13傳統(tǒng)配電系統(tǒng)18
131配電饋線18
132住宅電氣連接20
14智能電網(wǎng)22
141智能高壓輸電系統(tǒng)23
142智能配電網(wǎng)24
15練習24
16習題25
第2章發(fā)電站26
21火力發(fā)電廠29
211燃料儲藏與處理29
212蒸汽鍋爐30
213渦輪機36
214發(fā)電機與電氣系統(tǒng)37
215燃氣渦輪機41
216聯(lián)合循環(huán)發(fā)電廠41
22核電廠42
221核反應堆43
222壓水反應堆46
223沸水反應堆47
23水力發(fā)電廠48
231低水頭水電廠51
232中與高水頭水電廠52
233抽水蓄能設施54
24風力發(fā)電廠55
25太陽能發(fā)電廠57
251光伏發(fā)電57
252太陽能熱電廠61
26地熱發(fā)電廠62
27海洋發(fā)電63
271海洋潮汐64
272海流65
273海浪65
274海洋熱能66
28其他發(fā)電66
29電能經濟性67
291運營和維護成本68
292燃料成本68
293固定資本成本69
294總成本70
210負荷特性與預測71
211環(huán)境因素73
212練習74
213習題75
第3章單相電路77
31電路分析基礎77
311基本概念與術語77
312電壓與電流相量78
313功率79
32交流電路80
33阻抗82
331串聯(lián)85
332并聯(lián)85
333阻抗計算實例88
34負載92
341功率因數(shù)94
342電壓調整率97
35基本定律與分析方法98
351基爾霍夫電流定律98
352基爾霍夫電壓定律102
353戴維南定理與諾頓定理106
36單相電路分析應用106
37小結115
38練習116
39習題117
第4章三相電路120
41三相分量120
42星形聯(lián)結發(fā)電機125
43星形聯(lián)結負載128
431對稱星形聯(lián)結負載(四線制系統(tǒng))129
432不對稱星形聯(lián)結負載(四線制系統(tǒng))130
433三線制星形聯(lián)結負載132
44三角形聯(lián)結電路134
441三角形聯(lián)結發(fā)電機134
442對稱三角形聯(lián)結負載135
443不對稱三角形聯(lián)結負載137
45小結138
46三相功率測量143
461三相四線制電路144
462三相三線制電路144
47標幺值146
48對稱分量150
481相序分量的相電壓計算150
482相電壓的相序分量計算151
483負載阻抗的相序分量151
49應用實例155
410練習168
411習題168
第5章輸電線與電纜171
51結構172
52輸電線的組件178
521桿塔和桿塔基礎178
522導線178
523絕緣子181
53電纜184
54輸電線的電氣參數(shù)185
55輸電線電磁場188
551磁場能量190
552單個導線產生的磁場190
553復數(shù)空間矢量的數(shù)學運算193
554三相輸電線產生的磁場194
56輸電線電感199
561外部磁通量199
562內部磁通量200
563導體的總磁通量202
564三相導線電感202
57輸電線電容206
571電場的產生206
572導線周圍的電場208
573三相輸電線產生的電場212
574三相輸電線電容225
58輸電線網(wǎng)絡227
581對稱系統(tǒng)的等效回路227
582長距離輸電線229
59傳輸線保護234
591輸電線故障234
592保護方法236
593熔斷保護237
594過電流保護237
595遠程保護239
510應用實例240
5101Mathcad實例240
5102PSpice:輸電線中的暫態(tài)短路電流251
5103PSpice:輸電線通電254
511練習256
512習題257
第6章機電能量轉換261
61磁路261
611磁路理論262
612磁路分析264
613磁場能量268
614磁化曲線269
615磁化曲線模型272
62磁場和電場產生的力278
621電場產生的力278
622磁場產生的力279
63機電系統(tǒng)283
631電場284
632磁場285
64電磁力的計算286
65應用290
651驅動器290
652換能器293
653永磁鐵電動機和發(fā)電機299
654微機電系統(tǒng)300
66小結303
67練習303
68習題304
第7章變壓器309
71結構309
72單相變壓器314
721理想變壓器315
722實際變壓器322
723變壓器等效電路參數(shù)的確定328
73三相變壓器335
731-聯(lián)結337
732-△聯(lián)結340
733△-聯(lián)結343
734△-△聯(lián)結344
735小結344
736三相變壓器分析344
737三相變壓器等效電路的參數(shù)350
738計算變壓器參數(shù)的通用程序353
739應用實例356
7310變壓器保護的概念366
74練習369
75習題370
第8章同步電機373
81結構373
811隱極轉子發(fā)電機374
812凸極轉子發(fā)電機377
813勵磁機379
82工作原理381
821主旋轉磁場381
822電樞磁通383
83發(fā)電機的應用386
831負載386
832無功功率調節(jié)386
833同步并網(wǎng)387
834靜態(tài)穩(wěn)定性388
84感應電動勢和電樞反應電抗的計算399
841感應電動勢的計算400
842電樞反應電抗的計算406
85發(fā)電機保護414
86應用實例418
87練習438
88習題439
第9章感應電機443
91簡介443
92結構444
921定子445
922轉子447
93三相感應電動機448
931工作原理448
932等效電路453
933電動機的運行狀況455
934電動機的最大輸出456
935運行分析458
936電動機參數(shù)的試驗確定466
94單相感應電動機485
941工作原理485
942單相感應電動機的運行分析489
95感應發(fā)電機495
951感應發(fā)電機的分析496
952雙饋感應發(fā)電機498
96電動機保護概述499
97練習501
98習題503
第10章直流電機507
101結構507
102工作原理510
1021直流電動機510
1022直流發(fā)電機513
1023等效電路515
1024勵磁方式516
103運行分析518
1031他勵電機519
1032并勵直流電機523
1033串勵直流電動機530
1034小結535
104應用實例536
105練習550
106習題551
第11章電力電子與電機控制553
111直流電機控制的概念553
112交流感應電機控制的概念556
113半導體開關562
1131二極管562
1132晶閘管564
1133門極關斷晶閘管569
1134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571
1135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571
1136小結572
114整流器572
1141簡單不可控二極管整流器572
1142單相可控整流器583
1143觸發(fā)和緩沖電路597
1144三相整流器600
115逆變器601
1151脈沖寬度調制的電壓源逆變器603
1152有源可控晶閘管逆變器606
1153高壓直流輸電609
116柔性交流輸電610
1161靜態(tài)無功補償器610
1162靜止同步補償器613
1163可控晶閘管串聯(lián)電容615
1164統(tǒng)一的潮流控制器616
117DC-DC變換器618
1171升壓變換器618
1172降壓變換器623
118應用實例626
119練習639
1110習題639
附錄643
附錄AMathcad介紹643
A1工作表和工具欄644
A11文本區(qū)644
A12計算646
A2函數(shù)648
A21迭代計算650
A22定義一個函數(shù)650
A23繪制函數(shù)651
A24最小和最大函數(shù)值652
A3方程求解器653
A31根方程解算器653
A32找出方程的求解器653
A4矢量和矩陣654
附錄BMATLAB介紹656
B1桌面工具657
B2運算符、變量和函數(shù)658
B3矢量和矩陣659
B4冒號運算符660
B5方程的迭代估算661
B6繪圖661
B7基本的程序設計664
附錄C基本單位和常數(shù)665
C1基本單位665
C2基本的物理常數(shù)669
附錄DPSpice介紹669
D1獲取并安裝PSpice軟件670
D2PSpice軟件的使用方法670
D21創(chuàng)建電路670
D22電路仿真671
D23分析仿真結果673
答案675
參考文獻682
本書提供關于電力傳輸、發(fā)電和應用方面基本知識的相關資料。全書共分11章,分別為電力系統(tǒng)、發(fā)電站、單相電路、三相電路、輸電線與電纜、機電能量轉換、變壓器、同步電機、感應電機、直流電機及電力電子與電機控制。
本書附錄提供了人工計算分析方法和基于利用計算機軟件Mathcad、MATLAB以及PSpice計算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原書第2版是針對電能的轉換和傳輸對當前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并聯(lián)系當前的工業(yè)發(fā)展而進行的全新修訂。
本書的閱讀對象是電氣及相關專業(yè)本科生和教師,也可作為電氣及相關專業(yè)工程師的參考用書。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類與工程性質1.2 場地平整、土方量計算與土方調配1.3 基坑土方開挖準備與降排水1.4 基坑邊坡與坑壁支護1.5 土方工程的機械化施工復習思考題第2...
第一篇 綜合篇第一章 綠色建筑的理念與實踐第二章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總體情況第三章 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推進綠色建筑發(fā)展第四章 綠色建筑委員會國際合作情況第五章 上海世博會園區(qū)生態(tài)規(guī)劃設計的研究與實踐第六...
前言第一章 現(xiàn)代設計和現(xiàn)代設計教育現(xiàn)代設計的發(fā)展現(xiàn)代設計教育第二章 現(xiàn)代設計的萌芽與“工藝美術”運動工業(yè)革命初期的設計發(fā)展狀況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第三章 “新藝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的背景法國的“新藝...
格式:pdf
大小:546KB
頁數(shù): 40頁
評分: 4.3
柜號 序號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格式:pdf
大?。?span id="4knf9ha" class="single-tag-height">546K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7
1 工程常用圖書目錄(電氣、給排水、暖通、結構、建筑) 序號 圖書編號 圖書名稱 價格(元) 備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電氣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給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 ?動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結構體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 節(jié)能專篇-暖通空調 ?動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造詳圖(現(xiàn)澆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框架 -剪力墻、框 支剪力墻結構、現(xiàn)澆混凝土樓面與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轉換器傳輸速率
不同的轉換器產品由于轉換接口的不同,傳輸速率也不同,典型接口傳輸速率如下:
《計算機仿真技術與CAD: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統(tǒng)(第2版)》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全書全面論述控制系統(tǒng)計算機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系統(tǒng)介紹了當前國際控制界最為流行的面向工程與科學計算的高級語言MATLAB及其動態(tài)仿真集成環(huán)境Sirraalink,并以最新版MATLAB為平臺,詳細闡述控制系統(tǒng)的數(shù)學模型及其轉換、連續(xù)系統(tǒng)和離散系統(tǒng)的仿真方法、控制系統(tǒng)的計算機輔助分析與設計;最后特別介紹基于圖形界面的MA"n.,AB工具箱的線性和非線性控制系統(tǒng)設計方法。《計算機仿真技術與CAD: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統(tǒng)(第2版)》取材先進實用,講解深入淺出,各章均有大量的例題,并提供了相應的仿真程序,便于讀者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
福州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古田溪水力發(fā)電廠的研究人員陳政、閆海、毛行奎等,在2018年第3期《電氣技術》上撰文,闡述了磁諧振無線電能傳輸?shù)墓ぷ髟?,從電路角度對系統(tǒng)進行建模分析。
針對磁諧振無線電能傳輸系統(tǒng)滿足最大輸出功率時效率比較低的情況,提出以最大功效積為優(yōu)化函數(shù)。針對線圈設計過程中各參數(shù)之間的制約關系,提出了在尺寸有限的情況下的PCB線圈優(yōu)化設計方法。以最大功效積為目標函數(shù),運用理論與仿真分析結合的手段,解決了在尺寸有限的情況下的PCB線圈優(yōu)化設計問題。
最后根據(jù)優(yōu)化結果,制作出一組線圈,并對發(fā)射和接收線圈間的互感及交流電阻進行測試,測試結果與理論計算和仿真結果基本一致,驗證了所提優(yōu)化方法的可行性。
將電能進行無線傳輸,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夢想,自從法國物理學家赫茲發(fā)現(xiàn)電磁波后,美籍科學家特斯拉便提出利用電磁波攜帶能量實現(xiàn)無線電能傳輸?shù)臉嬒隱1] ,多年來國外的一些科學家堅持開展著這項研究,但是進展緩慢[2],直到2007年MIT的科學家們成功在1.9m距離外“隔空”點亮一盞60W的燈泡[3]以來,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研究無線電能傳輸?shù)臒岢盵4-5]。
在許多應用場合,對于無線電能傳輸系統(tǒng)的PCB線圈尺寸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有限空間下對其進行優(yōu)化是很有必要的,文獻[6]提出以最大效率為目標,以強耦合系數(shù)為優(yōu)化函數(shù),對PCB線圈進行優(yōu)化。但優(yōu)化后的線圈在效率最優(yōu)的情況下,功率往往較低。文獻[7]針對磁耦合諧振系統(tǒng)滿足最大輸出功率時效率比較低的情況,提出了功效積指標。
首先,本文通過對磁諧振無線電能傳輸系統(tǒng)進行建模分析,通過分析系統(tǒng)的輸出功率和傳輸效率與負載、互感、頻率之間的關系,得出系統(tǒng)無法實現(xiàn)對同一負載同時兼顧最大輸出功率與最大傳輸效率兩種特性。提出了以功效積為優(yōu)化函數(shù),優(yōu)化PCB線圈。
之后,運用Mathcad數(shù)學軟件作出功效積優(yōu)化函數(shù)隨線圈各參數(shù)變化的曲線,通過找這些曲線的最優(yōu)點初步確定線圈參數(shù)。隨后,在此基礎上,采用電磁場有限元分析軟件Ansoft進行仿真優(yōu)化設計。最后,根據(jù)優(yōu)化結果制作了一組線圈,并對互感和交流電阻進行了測試,驗證了該方法的正確性。
圖17理論優(yōu)化的線圈實物
圖18 仿真優(yōu)化的線圈實物
結論
本文通過對四線圈結構的磁諧振無線傳輸系統(tǒng)進行建模分析,得出了影響系統(tǒng)傳輸效率和輸出功率的因素,以線圈的參數(shù)為變量對系統(tǒng)傳輸特性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Po和η無法實現(xiàn)同時達到兩者的最佳值。
因此提出以最大功效積為優(yōu)化目標,提出了一種在有限尺寸空間下的PCB 線圈優(yōu)化設計方法,通過理論和仿真的優(yōu)化方法,尋找最優(yōu)功效積下的線圈各參數(shù),最后,根據(jù)優(yōu)化結果,制作了兩組線圈,分別對兩組線圈的互感和交流電阻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與理論計算和仿真結果基本一致,從而驗證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與正確性。
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及其應用 ¥32.4 天貓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