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文化符號的現(xiàn)代表達——以中華成語博物館建筑設計為例
格式:pdf
大?。?span id="lj5zdf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4.7MB
頁數(shù):4P
人氣 :67
4.3
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和代表性文化符號,生動展現(xiàn)了中國千年歷史文化,集中了古人的語言藝術(shù)和思想哲學。這種傳統(tǒng)的文化藝術(shù)和符號,運用到建筑設計中常走入生搬硬套的形式表達誤區(qū),如何從現(xiàn)代美學和建筑藝術(shù)的角度來展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的語言文化符號,是建筑師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該文以中華成語博物館建筑設計為例,探究成語文化符號在建筑中的現(xiàn)代表達的形式與方法。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格式:pdf
大?。?span id="9hhzv3t"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5KB
頁數(shù):4P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第一章總則 第1.0.1條為適應博物館建設的需要,保證博物館建筑設計符合適用、安全、衛(wèi)生等 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規(guī)范。 第1.0.2條本規(guī)范適用于社會歷史類和自然歷史類博物館的新建和擴建設計。改建設 計及其它類別博物館設計可參照本規(guī)范有關條文執(zhí)行。 第1.0.3條博物館分為大、中、小型。大型館(建筑規(guī)模大于10000㎡)一般適用于中央 各部委直屬博物館和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博物館;中型館(建筑規(guī)模為4000~10000㎡)一 般適用于各系統(tǒng)省廳(局)直屬博物館和省轄市(地)博物館;小型館(建筑規(guī)模小于4000㎡)一 般適用于各系統(tǒng)市(地)、縣(縣級市)局直屬博物館和縣(縣級市)博物館。 注:建筑規(guī)模僅指博物館的業(yè)務及輔助用房面積之和,不包括職工生活用房面積。 第1.0.4條藏品庫區(qū)和陳列區(qū)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大、中型館的耐久年限不 應少于100年,小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3)
格式:pdf
大?。?span id="tt3dlpx"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5KB
頁數(shù):9P
第一章總則 第1.0.1條為適應博物館建設的需要,保證博物館建筑設計符合適用、安全、衛(wèi)生 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規(guī)范。 第1.0.2條本規(guī)范適用于社會歷史類和自然歷史類博物館的新建和擴建設計。改 建設計及其它類別博物館設計可參照本規(guī)范有關條文執(zhí)行。 第1.0.3條博物館分為大、中、小型。大型館(建筑規(guī)模大于10000㎡)一般適用 于中央各部委直屬博物館和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博物館;中型館(建筑規(guī)模為4000~ 10000㎡)一般適用于各系統(tǒng)省廳(局)直屬博物館和省轄市(地)博物館;小型館(建筑規(guī) 模小于4000㎡)一般適用于各系統(tǒng)市(地)、縣(縣級市)局直屬博物館和縣(縣級市)博物 館。 注:建筑規(guī)模僅指博物館的業(yè)務及輔助用房面積之和,不包括職工生活用房面積。 第1.0.4條藏品庫區(qū)和陳列區(qū)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大、中型館的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格式:pdf
大小:46KB
頁數(shù):14P
4.5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jgj66-91 第1章總則 第2章基地和總平面 第3章建筑設計 3.1一般規(guī)定 3.2藏品庫區(qū) 3.3陳列區(qū) 3.4技術(shù)及辦公用房 第4章藏品防護 4.1一般規(guī)定 4.2濕度要求 4.3防潮和防水 4.4光照要求 4.5防煙塵和防有害氣體 4.6防蟲和防鼠 4.7防盜 第5章防火 5.1建筑防火 5.2安全疏散 5.3消防設施 第6章建筑設備 6.1給排水 6.2暖通空調(diào) 6.3電氣 附錄一名詞解釋 附錄二用詞說明 第1章總則 第1.0.1條為適應博物館建設的需要,保證博物館建筑設計符合適用、安全、衛(wèi)生等基 本要求,特制定本規(guī)范。 第1.0.2條本規(guī)范適用于社會歷史類和自然歷史類博物館的新建和擴建設計。改建設計 及其它類別博物館設計可參照本規(guī)范有關條文執(zhí)行。 第1.0.3條博物館分
中國博物館建筑設計的得失談
格式:pdf
大?。?span id="f3jzj3f"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07KB
頁數(shù):4P
4.5
博物館事業(yè)是國家社會文明程度的主要標志之一,我國正處于建國以來博物館建設熱潮最高峰,近10年的發(fā)展是一個奇跡。我們的城市發(fā)展已由物質(zhì)積累開始轉(zhuǎn)型為打造城市文化精神、建構(gòu)和諧社會體系。建筑設計本身的變化不僅反映著所處時代的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的變化,也反映著主導的社會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博物館是城市文化的象征,是時代文化的積淀,如何使博物館既能記錄時代的變遷,又能充分發(fā)揮城市文化核心功能,是我們要重點討論的問題。
符號學在博物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格式:pdf
大?。?span id="vvv11px"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91KB
頁數(shù):2P
4.3
文章從符號學的角度出發(fā),介紹了符號學在博物館建筑設計中的一些基本理論觀點,闡明了建筑與符號之間的原則概念。分析博物館建筑符號的特征及其運用手法,探究博物館建筑設計中的符號現(xiàn)象,具體分析圖形、點線面、色彩等建筑符號性表現(xiàn),結(jié)合蘇州博物館的設計用符號學做出進一步的解讀,并試圖尋找一定的規(guī)律,以有效地指導建筑實踐的進行。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2)
格式:pdf
大?。?span id="fh33x7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0KB
頁數(shù):4P
4.8
1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第一章總則 第1.0.1條為適應博物館建設的需要,保證博物館建筑設計符合適用、安全、衛(wèi)生等基 本要求,特制定本規(guī)范。 第1.0.2條本規(guī)范適用于社會歷史類和自然歷史類博物館的新建和擴建設計。改建設 計及其它類別博物館設計可參照本規(guī)范有關條文執(zhí)行。 第1.0.3條博物館分為大、中、小型。大型館(建筑規(guī)模大于10000㎡)一般適用于中 央各部委直屬博物館和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博物館;中型館(建筑規(guī)模為4000~10000㎡) 一般適用于各系統(tǒng)省廳(局)直屬博物館和省轄市(地)博物館;小型館(建筑規(guī)模小于4000㎡) 一般適用于各系統(tǒng)市(地)、縣(縣級市)局直屬博物館和縣(縣級市)博物館。 注:建筑規(guī)模僅指博物館的業(yè)務及輔助用房面積之和,不包括職工生活用房面積。 第1.0.4條藏品庫區(qū)和陳列區(qū)
中型博物館建筑設計中功能分區(qū)的研究
格式:pdf
大小:387KB
頁數(shù):3P
4.8
博物館往往是一個涵蓋了多個部分的綜合體。如何將各個部分有效地布局,是博物館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本文從基地中各功能區(qū)入口布局和館內(nèi)功能分區(qū)兩方面加以探討,將博物館的布局方式分為嵌入式、并聯(lián)式、獨立式。并分析了各種布局方式的長處與不足。
國家博物館建筑設計展
格式:pdf
大?。?span id="7jd3n1t"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6MB
頁數(shù):1P
4.6
國家博物館建筑設計展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2)
格式:pdf
大?。?span id="9fphlzf"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7KB
頁數(shù):7P
4.7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66-91 主編單位:華東建筑設計院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施行日期:1991年8月1日 第一章總則 第1.0.1條為適應博物館建設的需要,保證博物館建筑設計符合適用、安全、衛(wèi)生等基 本要求,特制定本規(guī)范。 第1.0.2條本規(guī)范適用于社會歷史類和自然歷史類博物館的新建和擴建設計.改建設計 及其它類別博物館設計可參照本規(guī)范有關條文執(zhí)行. 第1.0.3條博物館分為大、中、小型。大型館(建筑規(guī)模大于1000㎡)一般適用于中央 各部委直屬博物館和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博物館;中型館(建筑規(guī)模為4000~1000㎡)一般 適用于各系統(tǒng)省廳(局)直屬博物館和省轄市(地)博物館;小型館(建筑規(guī)模小于4000㎡)一般適 用于各系統(tǒng)市(地)、縣(縣級市)局直局博物館和縣(縣
博物館建筑設計的地域性表達——以蘇州博物館新館為例
格式:pdf
大?。?span id="xprxr35"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56KB
頁數(shù):3P
4.3
隨著博物館建筑的發(fā)展融入了更多的復合功能,\"符號化、景觀化\"的設計方向誤導了人們對博物館建筑的全面理解。博物館建筑對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職能,要求博物館建筑的設計應從地域性視角出發(fā)。以蘇州博物館新館為例,深刻剖析博物館建筑設計地域性表達的內(nèi)涵所在。
質(zhì)真若渝:文化遺產(chǎn)地博物館建筑設計探析——以山海關長城博物館擴建設計為例
格式:pdf
大?。?span id="x1jrffh"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436KB
頁數(shù):3P
4.5
在以文化遺產(chǎn)為背景的博物館建筑設計中,由于文化遺產(chǎn)的不可再生性,遺產(chǎn)保護的要求成為絕對的主導秩序。該文結(jié)合對山海關長城博物館的案例分析,嘗試探討文化遺產(chǎn)保護規(guī)則和此類博物館設計之間的制約關系。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和博物館評估標準(包括一級館標準)
格式:pdf
大小:558KB
頁數(shù):54P
4.5
肈薂薈膈膁蒞袇膇芃薀螃膆蒞莃蝿膅膅薈蚄膅芇蒁羃膄莀蚇衿膃蒂蒀螅膂膂蚅蟻衿芄蒈薇袈莆蚃袆袇肆蒆袂袆羋螂螈裊莀薄蚄襖蒃莇羂袃膂薃袈袃芅莆螄羂莇薁蝕羈肇莄薆羀腿蕿羅罿莁莂袁羈蒄蚈螇羇膃蒀蚃羇芆蚆蕿羆莈葿肅肇蚄螃肄膀蕆蠆肅節(jié)螞薅肂蒄蒅羄肁膄莈袀肁芆薄螆肀荿莆螞聿肈薂薈膈膁蒞袇膇芃薀螃膆蒞莃蝿膅膅薈蚄膅芇蒁羃膄莀蚇衿膃蒂蒀螅膂膂蚅蟻衿芄蒈薇袈莆蚃袆袇肆蒆袂袆羋螂螈裊莀薄蚄襖蒃莇羂袃膂薃袈袃芅莆螄羂莇薁蝕羈肇莄薆羀腿蕿羅罿莁莂袁羈蒄蚈螇羇膃蒀蚃羇芆蚆蕿羆莈葿肅肇蚄螃肄膀蕆蠆肅節(jié)螞薅肂蒄蒅羄肁膄莈袀肁芆薄螆肀荿莆螞聿肈薂薈膈膁蒞袇膇芃薀螃膆蒞莃蝿膅膅薈蚄膅芇蒁羃膄莀蚇衿膃蒂蒀螅膂膂蚅蟻衿芄蒈薇袈莆蚃袆袇肆蒆袂袆羋螂螈裊莀薄蚄襖蒃莇羂袃膂薃袈袃芅莆螄羂莇薁蝕羈肇莄薆羀腿蕿羅罿莁莂袁羈蒄蚈螇羇膃蒀蚃羇芆蚆蕿羆莈葿肅肇蚄螃肄膀蕆蠆肅節(jié)螞薅肂蒄蒅羄肁膄莈袀肁芆薄螆肀荿莆螞聿肈薂薈膈膁蒞袇膇芃薀螃膆蒞莃蝿膅
JGJ66-91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格式:pdf
大?。?span id="hxz9np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425KB
頁數(shù):24P
4.3
建標 工程建設標準全文信息系統(tǒng) 工程建設標準全文信息系統(tǒng)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北京 工程建設標準全文信息系統(tǒng) 工程建設標準全文信息系統(tǒng)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主編單位華東建筑設計院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施行日期年月日 工程建設標準全文信息系統(tǒng) 工程建設標準全文信息系統(tǒng) 關于發(fā)布行業(yè)標準博物館建筑 設計規(guī)范的通知 建標號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建委建設廳文化廳局文物局 文管局計劃單列市建委文化局國務院有關部委 根據(jù)建設部城科字第號文和建設部文化部 城設字第號文的要求由華東建筑設計院主編的博物 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業(yè)經(jīng)審查現(xiàn)批準為行業(yè)標準編號 自年月日起施行 本標準由建設部建筑設計標準技術(shù)歸口單位中國建筑技術(shù)發(fā) 展研究中心建筑標準設計研究所歸口管理由
淺析博物館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的融合
格式:pdf
大?。?span id="rlrznvj"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58KB
頁數(shù):1P
4.4
作為展示當?shù)貧v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博物館一直以來在建筑設計中處于重要地位。我國的博物館在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設計發(fā)展后,表現(xiàn)出來參差不齊的設計水平。本文通過對博物館建筑與地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的探究,整理出幾點體現(xiàn)地方文化的方法。使博物館建筑設計能體現(xiàn)濃厚的地方文化氣息,呈現(xiàn)出不同的地域特色。
試論博物館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的融合
格式:pdf
大小:1.5MB
頁數(shù):1P
4.7
博物館象征著一個地區(qū)甚至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通過將固定時期、固定背景的文化特點搜集起來代表著此地域的歷史文化以及社會文化,幫助民眾更好的認識歷史了解歷史。博物館的功能很多,其中民眾最受益的便是博物館的展示功能,民眾通過對博物館的文物展覽來探索歷史發(fā)展脈絡。各地區(qū)的博物館都將當?shù)鬲氂械奶厣蛘呶幕c博物館相融合,以此來突出該地區(qū)的民俗文化內(nèi)涵。那么在博物館的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之間又是怎樣的融合,這對博物館的設計又有什么意義。以下做簡要分析
博物館地域文化建筑設計的思考——以TIRPITZ博物館為例
格式:pdf
大小:1.3MB
頁數(shù):2P
4.5
當代博物館已經(jīng)成為社會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具有非常重要和廣泛的社會功能,并逐漸趨向于通過地域文化元素的表達來展示文化建筑的特征。文章通過對地域文化建筑表達的要素分析,從地域元素人手,結(jié)合丹麥tirpitz博物館案例,探討其與建筑創(chuàng)作之間的互動關系,揭示博物館的地域性特征。
博物館地域文化建筑設計的思考——以TIRPITZ博物館為例
格式:pdf
大小:1.5MB
頁數(shù):2P
4.5
當代博物館已經(jīng)成為社會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具有非常重要和廣泛的社會功能,并逐漸趨向于通過地域文化元素的表達來展示文化建筑的特征。文章通過對地域文化建筑表達的要素分析,從地域元素入手,結(jié)合丹麥tirpitz博物館案例,探討其與建筑創(chuàng)作之間的互動關系,揭示博物館的地域性特征。
博物館地域文化建筑設計的思考——以TIRPITZ博物館為例
格式:pdf
大?。?span id="3fjrxrh"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7MB
頁數(shù):2P
4.4
當代博物館已經(jīng)成為社會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具有非常重要和廣泛的社會功能,并逐漸趨向于通過地域文化元素的表達來展示文化建筑的特征.文章通過對地域文化建筑表達的要素分析,從地域元素入手,結(jié)合丹麥tirpitz博物館案例,探討其與建筑創(chuàng)作之間的互動關系,揭示博物館的地域性特征.
建筑空間與展陳空間形態(tài)的塑造——以“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筑設計展”為例
格式:pdf
大?。?span id="hvzb71j"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5MB
頁數(shù):6P
4.4
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原中國歷史和革命博物館基礎上改擴建而成,繼承和發(fā)展了原歷史革命博物館的空間格局,改擴建后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新老建筑和諧共生,是天安門地區(qū)地標性建筑之一。\"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筑設計展\"展覽主體為國博新館建筑,展示了新館建筑的誕生過程,體現(xiàn)新老建筑的對比與變化。其展陳設計,充分考慮建筑作為展示主體的空間特性,將城市和建筑空間格局引入展廳空間,以達到城市與建筑、內(nèi)部與外部空間形態(tài)上的延續(xù)。
蘇州博物館建筑設計方案文本
格式:pdf
大?。?span id="lrd1zbh"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9.5MB
頁數(shù):25P
4.8
蘇州博物館建筑設計方案文本
泉州市博物館建筑設計方案說明
格式:pdf
大小:42KB
頁數(shù):7P
4.7
泉州市博物館建筑設計方案說明 一、工程概況: 泉州市博物館位于泉州市總體規(guī)劃中的北峰、豐州組團。北靠清源山、后厝山,南臨西湖公 園和305省道,區(qū)位條件優(yōu)越,交通便捷,總用地約34.6273公頃,實際用地約為27.4554 公頃。
淺談新形勢下大型博物館建筑設計的基本思想
格式:pdf
大?。?span id="573thp3"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584KB
頁數(shù):6P
4.7
淺談新形勢下大型博物館 建筑設計的基本思想 湖北省博物館 余常海 近年來,一座座博物館建筑如雨后春筍 般拔地而起?!熬盼濉逼陂g我國新建了上海博 物館等12座大型博物館,“十五”期間將有 30座包括國家博物館及省市級博物館在內(nèi) 的新博物館開工建設,還將有12座大型博物 館進行擴建或改建。面對21世紀的新形勢, 如何建筑一座令人滿意而又適應時代發(fā)展需 要的大型博物館,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本文試就新形勢下大型博物館建筑設計的基 本思想談一點膚淺的認識,供建館單位參考。 不切之處,請同行指正。 一、建筑物的標志性 博物館建筑是供搜集、保存、研究、傳播 和展覽有關自然、歷史、文化、藝術(shù)、科學技術(shù) 的實物與標本的文化設施建筑,又是人類物 質(zhì)文化、精神文化和自然標本的重要儲存庫, 也是人們進行科學研究,用現(xiàn)代的陳列方式 對文物和標本進行展覽,傳播歷史和科學文
地域文化視域下中國當代博物館建筑設計理念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hb3btbr"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89KB
頁數(shù):3P
4.4
隨著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博物館作為一種承載人們精神需求和行使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建筑類型,其建筑理念與設計手法也在不斷更新和進步。文章從地域文化角度出發(fā),從博物館的場地設計、造型設計、空間設計、色彩設計以及材料設計等五個方面來展開研究,以期為中國當代博物館建筑設計提供借鑒。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暖通項目經(jīng)理
擅長專業(yè):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