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天目溝銀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
格式:pdf
大?。?span id="bztjda2"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661KB
頁數(shù):4P
人氣 :51
4.3
介紹了信陽天目溝銀多金屬礦床,是在1∶20萬化探異常查證的基礎上,經地質晉查,于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又一找礦成果。通過工作,已圈定礦化構造蝕變帶4條,并且在I號礦化構造蝕變帶內圈出了工業(yè)礦體,初步計算D+E級儲量達到中級以上規(guī)模。
山東五蓮七寶山銅及多金屬礦床成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
格式:pdf
大?。?span id="0drifci"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48KB
頁數(shù):4P
在對區(qū)域成礦地質條件和礦區(qū)地質特征認識的基礎上,著重研究了七寶山銅及多金屬礦床特征,認為礦床的成因屬于沿斷裂構造充填的中-低溫次火山熱液礦床??氐V因素主要是斷裂構造、巖性、地層,簡要分析了該區(qū)的找礦標志主要為斷裂交匯部位、構造破碎帶及其火山巖體等。同時分析了該區(qū)的找礦方向,指出了五蓮七寶山、南官莊、李家坡3個找礦預測區(qū)的潛力,為下一步的找礦工作提供了依據(jù)。
冀北北岔溝門鉛鋅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
格式:pdf
大?。?span id="x91iyvb"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6MB
頁數(shù):12P
北岔溝門鉛鋅多金屬礦床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一個具有大型超大型遠景的礦床,其成礦系統(tǒng)在縱向和橫向上具有明顯的分帶性:以斑巖型mo礦體為中心,向外或向上依次為細脈浸染型cu-pb-zn礦體、爆破角礫巖型pb-zn礦體、淺成低溫熱液型(高硫型或低硫型)cu-ag-pb-zn或ag-mn-pb-zn礦體。成礦年代學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礦體是在不同階段形成的,與不同類型巖漿作用有關。其中,鉬成礦作用發(fā)生最早,與石英二長巖巖漿作用有關,成礦物質來源于下地殼,其成礦流體的穩(wěn)定同位素特征接近于典型的巖漿流體,成礦流體含鹽度高,成礦溫度為中高溫;鉛鋅銅多金屬成礦作用晚于鉬成礦作用,與二長花崗質巖漿活動有關,成礦物質來源于被深熔和流體滲濾的古元古代巖石,成礦流體具有演化天水或巖漿水與天水混合的特點,成礦溫度為中低溫;淺成低溫熱液銀多金屬成礦作用形成最晚,與早白堊世粗面質淺成巖漿活動(正長斑巖或石英正長斑巖)有關,成礦物質和成礦流體具有多元混合的特點。
青海銅峪溝銅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
格式:pdf
大?。?span id="qnt54t6"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441KB
頁數(shù):3P
4.7
介紹了銅峪溝銅礦床的地質特征,特別對已知礦體的賦礦層位及特征進行了詳細介紹,并對本礦床下一步找礦方向進行了初步探討。
西藏甲瑪銅多金屬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淺析
格式:pdf
大?。?span id="opydewc"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7MB
頁數(shù):10P
4.7
甲瑪銅多金屬礦床是岡底斯成礦帶內產出的超大型礦床,其銅、鉬、鉛+鋅、伴生金、伴生銀資源量均達到大型及以上規(guī)模,該礦床也是成礦系列理論指導實踐取得找礦突破的典型礦床。礦區(qū)的矽卡巖型主礦體呈層狀、厚板狀產于下白堊統(tǒng)林布宗組砂板巖、角巖(礦體頂板)與上侏羅統(tǒng)多底溝組灰?guī)r、大理巖(礦體底板)的層間因推覆-滑覆構造引起的擴容空間內,礦體走向延長超過3000m,傾向延伸超過2200m,最大真厚度達250m。除了矽卡巖型銅多金屬礦體是主要礦體類型外,礦區(qū)角巖型鉬銅礦體與斑巖型鉬銅礦體已經初具規(guī)模。角巖型礦體主要呈筒狀分布于0~40線矽卡巖型礦體上部的角巖中,平面面積約0.8km2,礦體垂向最大延伸超過800m;斑巖型礦體已初見端倪,基本位于矽卡巖型礦體下部,但也有部分穿切矽卡巖型礦體。礦床中礦石的主要構造特征為浸染-細脈狀,結構特征以熱液交代作用形成的結構為主。礦石中主要的礦石礦物包括黃銅礦、斑銅礦、輝鉬礦、黝銅礦和輝銅礦等,脈石礦石以矽卡巖礦物和石英為主。通過不同類型礦石中輝鉬礦的re-os同位素測年,甲瑪銅多金屬礦床的形成時代介于18~10ma之間,與青藏高原后碰撞伸展階段成礦作用有關。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表明甲瑪?shù)V區(qū)矽卡巖是由斑巖結晶分異過程中分泌出的巖漿熱液交代大理巖而形成。文章通過對甲瑪銅多金屬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的詳細分析和討論,提出該礦床成因是與斑巖成礦作用有關的斑巖-矽卡巖-角巖型礦床。
陜西銅廠銅金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流體地球化學
格式:pdf
大小:911KB
頁數(shù):7P
4.4
銅廠銅-金多金屬礦床是勉略陽成礦區(qū)中銅廠礦田的典型代表.在研究礦床地質特征的基礎上.其成礦過程可劃分為氣成熱液期和改造熱液期.改造熱液期可劃分為黃鐵礦-毒砂-方解石-石英階段、多金屬硫化物階段及黃鐵礦-碳酸鹽-石英階段。特別是產于閃長巖體中北東向的片理化帶的cu-au-(co)石英-碳酸鹽礦體.金屬礦化出現(xiàn)水平分帶現(xiàn)象:從東到西大致依次出現(xiàn)cu、co-cu(au)、cu、au-au礦化和構造地球化學異常:礦物發(fā)育4種類型的包裹體:液體包裹體、純液體包裹體、氣體包裹體、含液相co_2多相包裹體,以前兩者包裹體最為發(fā)育:中低溫、中壓、中等氧逸度和近中性的成礦流體條件有利于熱液改造型礦床的形成:成礦流體來源于改造水和巖漿水及變質水.從改造熱液期的早階段到晚階段.改造水越來越占優(yōu)勢.該礦床為中低溫改造型熱液礦床。
柿竹園多金屬礦床的工程地質評價
格式:pdf
大?。?span id="4n0bhex"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61KB
頁數(shù):3P
4.8
介紹了柿竹園多金屬礦床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對柿竹園礦的各巖組采用詳測線方法進行了結構面調查,按rmr、mrmr、q方法對其進行了工程地質巖體質量評價,評價結果應用于礦山地壓監(jiān)控的穩(wěn)定性研究。
黔東南州那哥銅多金屬礦床地質地球化學
格式:pdf
大小:1.4MB
頁數(shù):8P
4.4
貴州黔東南州從江那哥銅多金屬礦床位于揚子陸塊與華夏陸塊過渡帶的江南造山帶西南段。礦床賦存于青白口系甲路組(qbj)和烏葉組(qbw)的淺變質沉積巖中,受近南北向宰便區(qū)域斷層f1和近東西向f2斷層控制,礦體產在f2斷裂破碎帶內。區(qū)內新元古代巖漿活動頻繁,超基性、基性和酸性巖漿廣泛發(fā)育,以摩天嶺花崗巖為規(guī)模最大;巖漿活動與成礦關系密切,銅多金屬礦床就產于那哥、加榜輝綠巖旁。熱液礦物石英包裹體h、o同位素組成表明,成礦流體來源于巖漿水,并有部分變質水參與,礦石硫化物s同位素組成暗示物質可能來源于深部,礦石、地層及巖體pb同位素組成表明那哥、加榜基性侵入巖和賦礦變質沉積巖地層均為成礦提供了部分物質,巖漿活動為成礦提供了熱源。綜合該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初步認為該礦床應為巖漿熱液型多金屬硫化物礦床。
山東五蓮七寶山銅及多金屬礦床成礦地質特征淺析
格式:pdf
大小:177KB
頁數(shù):2P
4.4
該文在簡要分析了區(qū)域成礦地質條件基礎上,著重研究了礦體及礦石特征,認為斷裂構造、巖性、地層是該區(qū)主要的控礦因素,同時,指出了五蓮七寶山預測礦田、南官莊預測礦田、李家坡預測礦田三個找礦靶區(qū),為下一步的找礦工作提供了依據(jù)。
內蒙古毛登錫銅鉬多金屬礦床花崗巖及火山角礫熔巖地質特征及找礦意義
格式:pdf
大小:1.3MB
頁數(shù):2P
4.5
毛登錫銅鉬多金屬礦床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東部,錫林浩特市北東約50km處。該礦床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查明的中型錫銅礦床。劉玉強(劉玉強,1996a;1996b)就毛登礦區(qū)礦化分帶性,基礎礦床地質進行了討論,王耀武(王耀武等,1996)等人就毛登礦區(qū)火山-侵入雜巖(即本文所稱火山角礫熔巖)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征予以了討論。筆者近幾年多次在毛登礦區(qū)進行科研工作發(fā)現(xiàn),在毛登礦區(qū)內巖石類型復雜,但與礦化有關的巖石主要為礦區(qū)東側的花崗斑巖和火山角礫熔巖。本文就
小狐貍山鉬多金屬-稀有金屬礦床的地質意義
格式:pdf
大小:1.9MB
頁數(shù):3P
4.8
小狐貍山鉛鋅鉬礦床是近年來在內蒙古北山地區(qū)新發(fā)現(xiàn)的一個具中—大型規(guī)模的隱伏礦床,賦礦巖體劃分為邊緣相、過渡相和中心相3個相帶,金屬礦物主要為輝鉬礦和黃鐵礦,并伴有稀有金屬礦物,屬典型的斑巖型鉛鋅鉬-稀有金屬礦床,成礦時代為三疊紀,屬印支期構造—巖漿活動的產物。該礦床成礦特征典型,在該區(qū)繼續(xù)尋找類似礦床具有很大的潛力。
廣西板利類卡淋型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
格式:pdf
大?。?span id="wa4pmkq"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587KB
頁數(shù):3P
4.7
通過對廣西板利金礦地質特征的描述,指出礦床產于二疊系與三疊系的不整合面上,由高角度的斷層控制,賦礦層位為三疊系含碳質有機質泥巖的微層理微裂隙;礦石為微細-超微細粒金礦,與國外卡淋型金礦相類似;礦床中氧化礦為原生礦風化淋濾的結果,其富集段為三疊系之下二疊系之上的巖溶洼地。
太行山北段輝綠巖墻(脈)對銀金多金屬礦床的控制
格式:pdf
大?。?span id="iuuwya0"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954KB
頁數(shù):6P
4.7
研究區(qū)內太古宙變質巖、長城系、薊縣系白云巖及燕山期花崗巖體內有較多輝綠巖墻(脈)侵入,其強烈的蝕變和礦化與本區(qū)銀、金多金屬礦床關系密切,嚴格制約著銀、銀金、銀銅礦體的展布。有的蝕變輝綠巖、輝綠蝕變巖與礦石共生或本身即為浸染狀礦石。此外燕山晚期形成的輝綠巖墻(脈)對鉛鋅礦床起到了再次富集成礦作用。輝綠巖墻(脈)是本區(qū)銀、金多金屬礦床明顯的直接的有效的找礦標志。
內蒙古克旗大地銀多金屬礦地質特征及成因探討
格式:pdf
大小:1.0MB
頁數(shù):5P
4.7
大地銀多金屬礦位于黃崗梁-孟恩陶勒蓋ne向多金屬成礦帶的南西端,燕山晚期巖漿巖活動頻繁,先期形成區(qū)域性穹窿構造,而后期發(fā)生北北西向,北東向的斷裂,次火山巖及成礦流體沿先期發(fā)生的構造斷裂充填,形成有益的工業(yè)礦體。大地礦床主要賦存于侏羅系白音高老組火山碎屑巖地層中,礦體嚴格受破碎帶及其次級裂隙控制,呈脈狀、透鏡狀產出;礦體較連續(xù),與圍巖界線清楚。成礦對流紋英安質凝灰?guī)r具選擇交代作用,礦化較好。綜合分析其圍巖特點、礦床產出環(huán)境、成礦特征、控礦因素,認為該礦床應屬中低溫熱液充填交代式銀多金屬礦床。
內蒙古太仆寺旗沙子溝鉬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
格式:pdf
大?。?span id="vmoqsu4"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932KB
頁數(shù):5P
4.4
沙子溝鉬礦床位于華北地臺北緣正鑲白旗-多倫多金屬成礦區(qū)內,礦化體賦存于白云鄂博群的變質巖中,礦化富集主要受構造控制。闡述了沙子溝鉬礦床成礦地質背景、礦床地質特征,探討了成礦物質來源、礦床成因,指出了在本區(qū)找礦的標志。
山東省萊蕪市北江水地區(qū)銅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
格式:pdf
大小:148KB
頁數(shù):5P
4.3
北江水銅礦床位于魯西重要的銅多金屬成礦帶內,在分析區(qū)域成礦地質背景和礦床地質特征的基礎上,著重從構造、地層、巖漿巖等方面分析了控礦因素和找礦標志。利用礦區(qū)內最新施工的鉆孔資料及物化探資料,對區(qū)內礦體的成礦規(guī)律、分布特征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認為礦床成因類型屬于中低溫熱液型,銅礦體呈脈狀嚴格受北江水斷裂控制。區(qū)內銅礦體賦存巖性為黃銅礦化石英脈,礦體側伏方向為nw300°,礦體沿側伏方向富集明顯,且深部未封閉。區(qū)內nw向斷裂是重要的導礦、控礦構造,受斷裂構造控制的熱液型銅礦床,一般具有延深大于延長的特點。認為該區(qū)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指出了找礦方向為研究區(qū)西北部及礦體深部。
遼寧省平石門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遠景
格式:pdf
大小:87KB
頁數(shù):1P
4.7
平石門金礦位于柴河砂金區(qū)的西側,該區(qū)從清朝開始,淘金業(yè)就十分盛行,至今仍在延續(xù)開采中.由于區(qū)內成礦地質背景及成礦條件有利,一度成為多家地勘單位找礦的熱點,盡管都投入過一定量的地質、物化探等工作,但長期以來找礦效果不佳,始終未能在巖金找礦上有所突破.
喀拉通克銅鎳硫化物礦床地質特征、成因探討及新的找礦方向
格式:pdf
大?。?span id="rn8yb9s"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647KB
頁數(shù):3P
4.7
喀拉通克銅鎳硫化物礦床,發(fā)現(xiàn)于上世紀80年代,但在最近的十多年中,找礦工作一直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反思找礦思路,已經顯得非常重要。本文簡單介紹了該礦床的地質情況,探討了礦床成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找礦方向:尋找?guī)r漿通道型塊狀硫化物礦床。
內蒙古科右前旗某銀銅多金屬礦地質特征
格式:pdf
大?。?span id="umgkwii"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23KB
頁數(shù):4P
4.6
在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勝利屯開展了找礦工作,在地表共圈定多條以ag,cu為主的礦(化)體。各礦(化)體均產在花崗閃長巖體內北西向次級斷裂破碎帶中,與花崗斑巖空間關系密切。鉆孔中各類巖石地球化學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表明ag,cu等元素在花崗閃長巖中較其它巖類富集,在破碎帶中最為富集,初步認為該礦床屬構造破碎帶熱液蝕變型銀銅多金屬礦床。
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床3號脈地質特征及深部找礦方向
格式:pdf
大小:315KB
頁數(shù):4P
4.6
可可托海3號脈是世界著名的稀有金屬礦床,已閉坑停產。通過對礦床地質特征。主要是含礦構造的再研究,結合礦區(qū)物探異常特點指出深部找礦方向,對礦山的再次開發(fā)有深遠的意義。
山東省五蓮縣七寶山銀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分析
格式:pdf
大小:230KB
頁數(shù):未知
4.3
七寶山銀多金屬礦床受次火山雜巖體的直接控制,其銀和鉛鋅的資源量均達到中型以上規(guī)模,是山東省至今發(fā)現(xiàn)規(guī)模最大的銀多金屬礦床,也是在次火山巖地區(qū)首次發(fā)現(xiàn)銀多金屬礦床,實現(xiàn)了山東省多金屬礦找礦新突破.本文通過對該礦床地質特征的研究及成因探討,認為礦床屬于淺成低溫熱液型銀多金屬礦床.膠萊盆地經歷了兩期重要的火山活動,巖漿廣泛發(fā)育,該礦床的發(fā)現(xiàn)對在膠萊盆地尋找同類型的多金屬,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吉林省樺甸市下玉興—五里營銅及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
格式:pdf
大?。?span id="qgb8sey"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81KB
頁數(shù):未知
4.5
闡述了下玉興-五里營銅及多金屬礦的區(qū)域地質背景及礦產地質特征。全面總結了成礦條件和找礦標志,對該地區(qū)找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阿日因烏蘇鐵多金屬礦床特征及找礦方向淺析
格式:pdf
大小:208KB
頁數(shù):2P
4.7
論述了天山—興安地層區(qū)地質特征、地球化學環(huán)境,通過對成礦地質條件進行分析,研究其成礦模式,提出了找礦方向。
四川某金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探討
格式:pdf
大?。?span id="jil9g3q"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89KB
頁數(shù):未知
4.4
該金多金屬礦床賦存于花崗巖過渡相及邊緣相部位,主要受斷裂構造控制;礦脈形態(tài)為豆莢狀及脈狀,與圍巖接觸界線清楚,呈突變過渡;礦石中金粒結晶微細,擴散交代作用微弱,金屬礦物多屬中溫礦物;其礦床成因類型隸屬中溫熱液充填型礦床,產出地質特征分類應屬破碎帶蝕變巖型金礦床。
皖南地區(qū)金、多金屬成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探討
格式:pdf
大小:174KB
頁數(shù):未知
4.4
皖南地區(qū)是我國重要的金礦產區(qū),目前該地區(qū)已經探明的巖金儲量大約是110t,伴生金的儲量大約是240t,目前在這個地區(qū)已經發(fā)現(xiàn)的金礦礦床超過50處,還有大量的巖金礦床,文章在此基礎上,對皖南地區(qū)金以及多金屬成礦地質特征和找礦方向進行了簡要分析。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合約預算員
擅長專業(yè):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