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凝土構件內沿長方向布置的鋼筋,多為受力鋼筋,主要在構件中承受拉力或壓力。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按結構計算,承受拉力或壓力的鋼筋,是所配置鋼筋中的主要部分,如縱筋,又叫縱向鋼筋??v筋是混凝土構件中最主要受力的鋼筋,在混凝土構件內沿長方向布置的鋼筋,多為受力鋼筋,主要在構件中承受拉力或壓力。如柱子的豎向鋼筋。梁的沿梁長度方向的鋼筋、板的短方向鋼筋、樁的豎向鋼筋。墻一般用豎向鋼筋和水平鋼筋來表示。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109KB
頁數(shù): 13頁
評分: 4.5
第一章 梁 第一節(jié) 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 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 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 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注意:下部鋼筋不論分排與否, 計算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在 標注梁的下部縱筋時可以不輸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 那么,在軟件中是如何實現(xiàn) 03G101-1中關于支座錨固的判斷呢? 現(xiàn)在我們來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 Lae且≥0.5Hc+5d,為直錨,取 Max{Lae,0.5Hc+5d }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 Lae 或≤0.5Hc+ 5d,為彎錨,取 Max{Lae,支座寬度 -保護層 +15d }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 Max{La
常見的受彎梁下部或上部就是受力鋼筋,一般在梁的跨中的下方及梁的支座的上方的鋼筋是受拉力;一般在梁的跨中的上方及梁的支座的下方的鋼筋是受壓力。柱子中的受壓鋼筋等就是屬于縱向受力鋼筋。
縱向受力鋼筋確定原則有三:
1) 根據(jù)構件在承受荷載作用及地震等其他因素作用下,在結構中產生的效應(強度、剛度、抗裂度)的計算結果;
2) 應≥該類構件最小配筋率;
3) 滿足最小配筋要求來配置的鋼筋,比如《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2010)第9.2.1條的規(guī)定:鋼筋混凝土梁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于10mm;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于8mm必須滿足。
【提問】箱梁的受力鋼筋和主筋有什么區(qū)別嗎?
【答案】箱梁的受力鋼筋就是主筋。
【學員問題】建筑工程板受力鋼筋布置要求?
【解答】1.板中受力鋼筋的常用直徑:板厚h<100mm時為6~8mm;h=100~150mm時為8~12mm;h>150mm時為12~16mm.
2.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板厚h≤150mm時不宜大于200mm,h>150mm時不宜大于1.5h或250mm.
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墻邊或梁邊50mm開始配置。
3.單向板和雙向板可采用分離式配筋或彎起式配筋。分離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采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正彎矩鋼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負彎矩鋼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a應覆蓋負彎矩圖并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圖9-9)。
當q≤3g時,a=l0/4;當q>3g,a=l0/3
式中 q——均布活荷載設計值;g——均布恒荷載設計值
4.簡支板或連續(xù)板跨中正彎矩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不應小于5d(d為正彎矩鋼筋直徑)。當連續(xù)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對與邊梁整澆的板,支座負彎矩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為la.
5.在雙向板的縱橫兩個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鋼筋。承受彎矩較大方向的受力鋼筋,應布置在受力較小鋼筋的外層。
以上內容均根據(jù)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