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橋位于山西太原市晉祠內主體建筑圣母殿前,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建。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魚沼飛梁,漢白玉欄桿,方磚鋪面,南來北往、東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過。因這橋構造奇巧,民間傳說是魯班建造的。橋梁多年經風雨,材質堅固,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
中文名稱 | 十字橋 | 地址 | 山西太原市晉祠 |
---|---|---|---|
建造時間 | 1102年 | 所屬時代 | 宋 |
我正在做 估計下周能出答案 我發(fā)到百度文庫 可以去看一下
有些地方行情不同,但你這副繡品如果質量上乘,繡品美觀。手法整齊。在我們這邊可以買到四百到六百之間,有些地方是按格算價格的。格越多,難度越大,價格也會有很大的上漲空間的。因地而異。
十字繡成品價格評估可以通過一個計算公式計算得來: 總繡格數*0.025元/格*1.015的(總繡色數-1)次方 舉例: 單色價格:總繡格數*0.025元/格*1 雙色價格:總繡格數*0.025...
格式:pdf
大?。?span id="plbjrxr" class="single-tag-height">21KB
頁數: 5頁
評分: 4.6
1 浙江萬航鋼結構有限公司 鋼 結 構 十 字 鋼 柱 制 作 工 藝 2 萬航鋼結構 文件編號 WH-2010-0804 “十字”鋼柱生產作 業(yè)指導書 版 本 號 頁 次 共 5頁 1、“十字”鋼柱生產工藝路線 1、1 平板拼接、下料。 1、2 H 鋼的組焊 ; 1、3H 鋼分割成 T 型鋼 1、4T 型鋼、 H 鋼的校形 1、5“十字”柱的組焊 1、6校正 1、7裝配、焊接柱底板、連接板、耳板、牛腿、節(jié)點加勁板等 2、H 型鋼、 T 型鋼的制作 2、1制作“十字”鋼柱的 H 型鋼可以采用軋制 T 型鋼或者 H 型鋼從腹板上下分 割成兩個 T 型鋼,亦可采用焊接的方法分別制作 H 型鋼和從焊好的 H 型鋼分切 成 T 型鋼。 2、2焊接 H 型鋼的制作請按 《H 鋼制作及門式埋弧焊作業(yè)指導書》 的要求制作。 2、3焊接 T 型鋼的制作 2、3、1方法之一:開料時腹板按 2倍寬度開
格式:pdf
大小:21KB
頁數: 24頁
評分: 4.3
湖北鴻路鋼結構有限公司 十字柱鋼結構工程 制作通用工藝 編制 審核 批準 湖北鴻路鋼結構有限公司工藝技術部 湖北鴻路鋼結構有限公司 第 1 頁 共 24 頁 目錄 第一章 編制依據???????????????????? 2 第二章 工程材料???????????????????? 2 第三章 十字柱加工制作工藝??????????????? 4 一 十字形柱制作流程示意圖?????????????? 4 二 制作方案概述??????????????????? 5 三 板材接料????????????????????? 6 四 板材下料????????????????????? 8 五 坡口加工????????????????????? 9 六 H型鋼及 T 型鋼的組立??????????????? 10 七 H型鋼及 T 型鋼的焊接??????????????? 12
廷柏村位于寶應縣柳堡鎮(zhèn)西南,是以蔡廷柏烈士名字命名的村,全村23個村民小組。在村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建于七十年代的交通樞紐——十字橋,它就是在約12米寬的,兩條中心排河交匯處,將四個點連接起來而建的橋,廷柏人稱之為“十字橋”。“十字橋”采用拱形結構,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橋面的中央有八角亭,甚是氣派,欄桿由白色大理石做成,據說在里下河地區(qū)僅有兩座“十字橋”。
“十字橋”始建于1976年,由于廷柏村上世紀70年代曾是揚州地區(qū)農田水利建設樣板村,1970-1975年時間內,全村人民填老河、開新河,實現(xiàn)了農田水利標準化、農民居住集中化。為了方便老百姓生產生活,當時的縣水利專家在征求群眾意見后,便決定在廷柏村十字河上建一座十字橋,將兩條河交匯的四個角連接起來?!笆謽颉庇煽h水利設計院和縣水利工程隊組織設計施工,不到一年時間,使建造完成,成為廷柏村對外展示的窗口,當時也吸引了不少地方水利、農業(yè)專家前來參觀。
“十字橋”位于廷柏村中心位置,距橋300-500米,四周就是農民集中居住點,村委會的辦公地點設在“十字橋”旁邊。民營企業(y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幼兒園也在四周發(fā)展,過去的實旱中心,變成了人氣相對集中的場所。
“十字橋”從建造距今已有38個年頭,細細看去,主體結構仍完好如初,前幾年,橋的欄桿稍有損壞,上級有關部門十分關心,撥??钸M行了修繕,在76年建造時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座八角亭,較以前更為壯觀?!笆謽颉奔亦l(xiāng)橋,給多少志存高遠的年輕人一個憧憬,給在大江南北各條戰(zhàn)線上搏擊的柳堡人、廷柏人一段美好記憶,也成為柳堡人、廷柏人的而驕傲。
作者:艾紅濤;來源:寶應生活網
石橋十大名橋
盧溝橋、廣濟橋、五亭橋、趙州橋、安平橋、十字橋、風雨橋、鐵索橋、五音橋、玉帶橋
盧溝橋(Lugou Bridge)亦作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千米處豐臺區(qū)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造聯(lián)拱橋。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個橋孔,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zhàn)的第一槍。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建于隋煬帝大業(yè)年間(595-605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石拱橋是用石塊拼砌成彎曲的拱作為橋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橋面,以行車走人。趙州橋的特點是“敞肩式”,即在大拱的兩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橋結構中最先進的一種。坐落在河北省趙縣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業(yè)年間(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東北20里同惠安縣交界的洛陽江上.中國著名梁架式古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至嘉祐四年(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修建。全長540米,48孔,每孔有花崗石柱7根,每根長11米,寬60厘米,高50厘米.原有挾攔500個,石獅28只,石亭7所,石塔9座?,F(xiàn)僅存石塔3座,亭1所 。
廣濟橋,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初為浮橋,由浮船連結而成,初名康濟橋。后自兩岸向江心逐墩修筑,至紹定元年(公元1228年),建成23墩。
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主持大橋重修,于橋上修筑樓閣12座,橋屋126間,并統(tǒng)一名稱為廣濟橋。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知府譚倫增建一墩;嘉靖九年,減船六只,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風格。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時任知府張自謙再修,并鑄鉎牛二只,分置西橋第八墩和東橋第十二墩,意在“鎮(zhèn)橋御水”。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洪水,東墩鉎牛墜入江中。有此民謠道:“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二只鉎牛一只溜”。橋全長約520米,現(xiàn)存古橋墩21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8年當地政府對大橋做了全面的修理與加固。2003年至2007年對廣濟橋按照最輝煌時期的明代進行了修復,恢復了“十八梭船”的啟閉式浮橋,修復了橋上的12座樓閣和18座亭屋,并加上匾額與對聯(lián),定位為旅游觀光步行橋。橋全長約520米,現(xiàn)存古橋墩21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平橋,位于福建晉江安海鎮(zhèn)。橋面由7條大石板鋪成,橋頭有六角五層磚構宋塔一座,為中國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風雨橋,位于廣西三江縣程陽村邊林溪河上。為石墩木面瓦頂結構。橋上建塔形樓亭5座,可避風雨。整座橋梁不用一根鐵釘,精致牢固。
五音橋,位于河北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上。橋面兩側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能發(fā)出奇妙的聲音。
玉帶橋,位于北京頤和園。用白石建成,拱圈為蛋尖形,橋面呈雙向反彎曲。橋身用漢白玉雕砌,兩側雕刻精美的白色欄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島”美稱。
十字橋, 位于山西太原市晉祠內。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
鐵索橋,位于四川瀘定縣的大渡河上。全長136米,寬3米,由13根碗口粗的鐵鏈系在兩岸的懸崖峭壁上。其中9根并排著的鐵鏈上面鋪有木板,就是橋面,另外各2根在橋面兩側,就是扶手。每根鐵鏈重約2000千克。 全景圖 去百度地圖查看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