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包括緒論,多維視野下的歷史建筑及其價值,歷史建筑保護和再利用的歷史與理念,歷史建筑再利用及其新舊關聯模式,新舊空間關聯及其相關建筑理論研究,我國歷史建筑保護與再利用問題研究等。
本書可供廣大建筑師,規(guī)劃師,建筑歷史與理論工作者以及建筑院校師生學習參考。
第1章 緒論
1.1 本課題研究的學術背景及意義
1.1.1 問題的緣起
1.1.2 研究的意義
1.2 國內外文獻綜述
1.2.1 歷史建筑保護理論的相關研究
1.2.2 歷史建筑價值的相關研究
1.2.3 歷史建筑與城市關系的相關研究
1.2.4 歷史建筑保護、改建與再利用的相關研究
1.3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和主要研究內容
1.3.1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
1.3.2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
第2章 多維視野下的歷史建筑及其價值
2.1 多維視野下的歷史建筑
2.1.1 時空關系中的歷史建筑
2.1.2 “熵”與歷史建筑
2.1.3 “真歷史”論與歷史建筑
2.1.4 “實用、經濟、美觀”與歷史建筑
2.2 歷史建筑及其復合資源價值
2.2.1 紀念價值與對紀念價值的崇拜
2.2.2 歷史價值與對歷史價值的崇拜
2.2.3 歲月價值與對歲月價值的崇拜
2.2.4 生態(tài)價值與對生態(tài)價值的崇拜
2.3 歷史建筑復合資源價值的平衡
2.3.1 歷史價值與歲月價值的平衡
2.3.2 生態(tài)價值與歲月價值的平衡
2.3.3 多種價值的平衡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歷史建筑保護和再利用的歷史與理念
3.1 19世紀歷史建筑的修復與保護
3.1.1 歷史建筑的修復
3.1.2 反修復運動與歷史建筑的保護
3.1.3 對歷史建筑修復和保護的反思
3.2 20世紀歷史建筑保護觀念的發(fā)展和演變
3.2.1 從靜態(tài)保護到動態(tài)保護:“冷凍式”保護及其轉向
3.2.2 從經典建筑的保護到一般性建筑的保護
3.2.3 其他相關轉向
3.3 歷史建筑保護和再利用的理念
3.3.1 歷史建筑的原真性
3.3.2 基于“原真性”理念的保護和再利用
3.3.3 基于“解釋性”理念的保護和再利用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歷史建筑再利用及其新舊空間關聯模式
4.1 新舊空間關聯中的對比與類比
4.1.1 以對比突出原真性
4.1.2 以類比強化原真性
4.2 原真性關聯
4.2.1 并置模式——分置和兩全的模式
4.2.2 內隱模式——孕育和容納的模式
4.2.3 共生模式——片段和混成的模式
4.2.4 整合模式——兼有和集大成的模式
4.3 解釋性關聯
4.3.1 事件更替模式
4.3.2 空間匹配模式
4.3.3 意義延續(xù)模式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新舊空間關聯及其相關建筑理論研究
5.1 新舊空間關聯中的極少主義傾向
5.1.1 場所的本質力量——意大利貝納通研究中心改建、擴建及加建設計啟示
5.1.2 適宜性匹配中的滲透——英國泰特現代藝術博物館改建的啟示
5.1.3 融入背景——美國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擴建設計的啟示
5.2 新舊空間關聯中的建筑現象學傾向
5.2.1 內外兼有的錨固
……
第六章 我國歷史建筑保護與再利用問題研究
結論
后記2100433B
有些專業(yè)是國家規(guī)定的不少于這個年限的,包括建筑學類,城鄉(xiāng)規(guī)劃類,五年制醫(yī)學類等等。歷史建筑保護工程屬于建筑學類的。還有一些是學校根據教學計劃安排的。所以教學計劃安排這么長就要上這么長。就全國范圍內看,...
本書是根據目前高職高專院校工程造價等專業(yè)的教學基本要求編寫而成。本書共13章,包括建筑概述,建筑制圖與識圖的基本知識,基礎,墻體,樓板層與地面,樓梯,屋頂,門與窗,變形縫,工業(yè)建筑構造,建筑施工圖的識...
同濟大學的建筑系包括建筑學和歷史建筑保護工程(以下簡稱歷建)兩個專業(yè)。歷建學習的內容與建筑學沒有什么區(qū)別,只是在建筑學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了保護技術課程,另外在建筑歷史理論、文化方面學習得更加深入一些。 ...
格式:pdf
大小:195KB
頁數: 2頁
評分: 4.3
通過對非文物類歷史建筑的價值體現的認識入手,分析了非文物類歷史建筑在舊城更新改造中面臨的困境與矛盾,提出保護與再利用的策略和方法,從而為舊城改造中城市歷史風貌的保護和城市獨特魅力的展示起到積極作用。
格式:pdf
大?。?span id="ci4g3z3" class="single-tag-height">195KB
頁數: 2頁
評分: 4.7
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歷史建筑已經不能滿足新的生活方式,許多歷史建筑脫離不斷發(fā)展的城市腳步,以靜態(tài)孤島方式存在于城市重要位置.通過針對歷史建筑的不同問題,綜合統(tǒng)籌考慮老建筑的歷史、現狀、未來三個基本因素,嘗試由建筑文化歷史出發(fā),分析解決目前現狀問題,增加未來建筑生命力來達到動態(tài)保護的目的,讓歷史建筑重新融合到現代社會節(jié)奏中,繼續(xù)發(fā)揮價值,服務社會.
產業(yè)類歷史建筑及地段的保護性改造再利用是世界建筑學科發(fā)展前沿、特別是我國當今城市發(fā)展建設中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研究基于對國際間產業(yè)類歷史建筑保護性改造再利用所進行的系統(tǒng)而有明確針對性的研究總結,旨在揭示中國城市發(fā)展更新、產業(yè)結構和布局調整、土地功能置換前提下的產業(yè)類歷史建筑保護性改造再利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澄清當今產業(yè)類歷史建筑及地段保護性改造再利用的概念和學術意義;提出保護性改造再利 2100433B
批準號 |
50578040 |
項目名稱 |
后工業(yè)時代中國產業(yè)類歷史建筑保護性再利用研究 |
項目類別 |
面上項目 |
申請代碼 |
E0801 |
項目負責人 |
王建國 |
負責人職稱 |
教授 |
依托單位 |
東南大學 |
研究期限 |
2006-01-01 至 2008-12-31 |
支持經費 |
25(萬元) |
《西安工業(yè)建筑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研究》在大量實地調研和收集資料的基礎上,試圖呈現西安工業(yè)遺產的基本概貌及現有的改造再利用實踐?!段靼补I(yè)建筑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研究》可供政府有關管理部門、城市設計、規(guī)劃及建筑設計等工作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學習、研究與參考,也可供廣大讀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