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
胡頹子對環(huán)境適應(yīng)性強,屬灌木類,樹冠小,適宜密植,一般1米×1.5米,每公頃6000—7500株,定植前挖直徑及深為60—80厘米的定植坑,以農(nóng)家肥為底肥,栽苗后澆透水。
撫育管理
栽植當(dāng)年要適時中耕除草和追施肥料促進幼苗生長,以后每年中耕除草1—2次,成林后每年秋季剪去過密枝條,可按叢枝樹形管理,剪去下垂枝和蘗條,保持通風(fēng)透光,3年后進入結(jié)果期。
育苗可用播種、壓條、扦插及嫁接等方法繁殖。
種子育苗
選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的土壤做苗床,5月份果實成熟時采下,加工果實時取出種子后立即播種,胡頹子休眠期短,發(fā)芽對溫度要求不高,對濕度要求高,接種后,要保持苗圃地土壤濕潤,半月左右可出苗,第2年春可將幼苗帶土定植。
扦插繁殖
可用綠枝、硬枝和根段進行扦插育苗。插條剪成長15厘米,每個插條留芽3—4個,用3000ppm吲哚丁酸浸漬5秒后埋入沙床中,露出先端1—2個芽進行催根,經(jīng)常淋水保濕,10—20天后檢查,根部長出白色愈傷組織時便可進行扦插。株距9厘米,行距24厘米,斜插于苗床上,保持濕潤;綠枝扦插宜在秋季進行,硬枝及根插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扦插一個月后可長出生根小苗,可施腐熟的稀薄糞水。
分布于中國和中南半島;在中國分布于湖南南部、廣東、廣西、云南和海南(澄邁、瓊中、陵水、保亭、三亞和東方等地)。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對土壤要求不嚴,從酸性到微堿性的土壤都能適應(yīng)。耐瘠,但在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最佳。有一定的耐旱能力。
選擇保溫保濕,通風(fēng)良好、光線適量、排水通暢、管理方便的靈芝大棚,棚內(nèi)要求地面清潔,墻壁光潔,耐潮濕。靈芝棚的大小視培養(yǎng)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建在樹林、房前屋后林陰處,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適。培養(yǎng)料入棚前菇棚...
種植管理角堇栽培宜選用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zhì)的壤土或沙質(zhì)壤土。多用播種繁殖,南方多秋播,北方春播,發(fā)芽適溫為15-20℃,一周左右發(fā)芽。40天后帶土坨定植。生長期每月施肥一次,開花后停止施肥。注意...
櫻花種植一般在秋季落葉后至春季萌動前進行。種植方法如下:1.栽植:栽植前要把地整平,可挖直徑寬0.8米乘以深0.6米的坑,坑里先填入10公分的有機肥,把苗放進坑里,使苗的根向四周伸展。2.防旱:除定植...
常綠攀援灌木,長達4米以上,通常無刺;幼枝纖細伸長,密被棕紅色或灰褐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灰褐色或黑色,具光澤。葉革質(zhì),橢圓形或矩圓狀橢圓形,長5—9厘米,稀達13厘米,寬1.2—5厘米,頂端鈍形或鈍尖,基部圓形或近圓形,稀窄狹,邊緣微反卷,上面幼時被銹色鱗片,成熟后脫落,具光澤,干燥后多少帶綠色,下面棕紅色,稀灰綠色,具銹色或灰色鱗片,側(cè)脈7—10對,近邊緣分叉而互相連接,兩面均顯著凸起,網(wǎng)狀脈在上面明顯,下面不清晰;葉柄銹色或褐色,長4—8毫米。
花白色,被銀白色和散生褐色鱗片,單生新枝基部葉腋,幼時有時數(shù)花簇生新枝基部,每花下有1苞片,花后發(fā)育成葉片,花梗長3—6毫米;萼筒四角形(角柱狀)或短鐘形,長4—6毫米,在上面微收縮,基部膨大后在子房上明顯驟收縮,裂片卵狀三角形,長3.5—4.5毫米,頂端鈍尖,內(nèi)面具白色星狀鱗毛,包圍子房的萼管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2—3毫米;雄蕊4,花絲比花藥短,花藥矩圓形,長1.1毫米;花柱直立,無毛,上端彎曲,達裂片的一半以上,柱頭粗短。果實闊橢圓形或倒卵狀闊橢圓形,長15—22毫米,直徑約為長的一半,幼時被黃褐色鱗片,成熟時黃紅色,頂端常有干枯的萼筒宿存;果梗長12—25毫米,直立或稍彎曲。
該種花單生,果?;ê笊扉L,達12—25毫米,萼筒顯著四角形(角柱狀),長4—6毫米,裂片長3.5—4.5毫米;葉片干燥后上面多少帶綠色,網(wǎng)狀脈在上面極明顯,易于認識。
角花胡頹子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發(fā)現(xiàn)僅有食葉害蟲和蛀干(枝)害蟲輕微為害。食葉害蟲主要是蛾類幼蟲,為害嫩枝嫩葉,可用敵敵畏或敵殺死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蛀干(枝)害蟲主要是天牛幼蟲為害枝梢,發(fā)生時,可剪除受害枝條;蛀干需將蟲糞掏出,將敵敵畏用注射器注入蟲孔內(nèi),用土或其他物質(zhì)將蟲孔封住,將幼蟲毒死。蚜蟲和紅蜘蛛一般在干旱時發(fā)生,分別用50%抗蚜威2000倍液、20%三氯殺螨醇或克螨特2000倍液噴霧防治。煤煙病在蚜蟲或紅蜘蛛為害后發(fā)生,首先要防治好蚜蟲或紅蜘蛛,發(fā)病期可用0.6%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進行防治。
全株均可入藥。果實可食,生津止喝,可治腸炎、腹瀉;全株治痢疾、跌打、瘀積;葉治肺病、支氣管哮喘、感冒咳嗽。 其耐干旱瘠薄,具根瘤,可作為荒山造林、改良土壤的重要樹種,并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s9eyu2u" class="single-tag-height">23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5
木棉的栽培技術(shù) 1.選地整地 選向陽的、土層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 2. 繁殖方法 木棉主要用種子繁殖。每年 10月,果實成串聚生,采回堆放在陰涼處。過 數(shù)天,攤開晾曬,果裂種脫,除去絮毛雜物,陰干后貯存。早春 2-3 月間播種,播前催芽, 用條播或撒播均可。每公頃用種量 45-60kg。播后按一般育苗的措施,加強管理,待幼苗長 至 5-6cm時,可進行移栽分床培育。 一年生的苗木高達 50cm以上,秋后或次年春季出圃定植。 每年 3-4月份先開花,后長葉?;ü谖灏辏赛S或橙紅色?;ㄝ嗪诤稚?,革質(zhì)?;ê蠼Y(jié)橢圓 形碩果,內(nèi)為卵圓形的種子和白色的棉絮。 栽培技術(shù) 用播種、 扦插和分株繁殖。蒴果未開裂前采集, 種子發(fā)芽力保存期短,故多隨采隨播,也可用濕沙短期貯藏,條播,覆土 2cm,平均氣 溫 20℃以上,一般 4-5d 可出齊苗;扦插多在 2-3 月或雨季進行, 用長 80-10
格式:pdf
大?。?span id="peinres" class="single-tag-height">23KB
頁數(shù): 10頁
評分: 4.3
樸樹栽植技術(shù) 一、樸樹概述 樸樹,別名有沙樸、樸子樹、樸仔樹。落葉喬木,高達 20m,胸 徑 1m;樹冠扁球形。小枝幼時有毛,后漸脫落。葉卵狀橢圓形,長 4-8cm,先端短尖,基部不對稱,鋸齒鈍,表面有光澤,背脈隆起并 疏生毛。果熟時橙紅色,徑 4-5mm, 果柄與葉柄近等長,果核表面有凹 點及棱脊?;ㄆ?4月;果 9-10 月成 熟。 二、生態(tài)習(xí)性 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氣候及 肥沃、濕潤、深厚之中性粘質(zhì)壤土, 能耐輕鹽堿土。 深根性,抗風(fēng)力強。 壽命較長,在中心分布區(qū)常見 200-300 年生的老樹。抗煙塵及有毒氣 體。 三、樸樹的主要品種 在四川地區(qū),樸樹主要品種為小葉樸 、大葉樸、珊瑚樸、西川 樸。 (一)小葉樸 別名:黑彈樹 形態(tài)特征:落葉喬木,高達 20米,樹冠倒廣卵形至扁球形。 樹皮灰褐色 ,平滑 .當(dāng)年生小枝淡 棕色,老后色較深,無毛,散生 橢圓形皮孔,去年生小枝灰褐色;冬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