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拉預應力使預應力梁產生變形, 在靜定結構中變形不受約束, 而在超靜定結構中變形受到約束, 該約束在超靜定結構中產生的彎矩稱為次彎矩。
當預應力作用于靜定結構( 如簡支梁) 時, 由于結構中不存在贅余約束, 梁可以自由變形, 預應力只能改變梁截面內的應力。當預應力作用于超靜定結構時,結構變形將受到贅余約束的限制并引起附加支座反力, 這種反力稱為次反力, 次反力會在結構中產生附加彎矩, 即次彎矩。
如果你設計的是框架,梁端彎矩需要折減。 不過工業(yè)廠房一般排架用的多,特別是單層工業(yè)廠房。如果是排架,柱與梁鉸接,梁端彎矩為零,就不存在傳遞彎矩的問題。
由于壓力作用在梁的下部產生的彎矩叫正彎矩,在支座(主梁或柱或墻)處由于支座兩端梁的下沉在梁的頂部產生的彎矩叫負彎矩。板的正負彎矩同梁 。正彎距在跨中,下部配置受拉鋼筋,正彎距鋼筋, 負彎距出現(xiàn)在支座處...
彎矩是受力構件截面上的內力矩的一種,其大小為該截面截取的構件部分上所有外力對該截面形心矩的代數(shù)和,其正負約定為是構件下凹為正,上凸為負(正負是上部受拉為負,下部受拉為正)。 比如說一個懸臂梁,當...
格式:pdf
大小:32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4
調幅前M 0.85調幅后M 調幅后M Mmax FG4 0.69 0.59 GF4 14.41 12.25 GH4 98.06 83.35 HG4 87.97 74.77 FG3 2.02 1.72 GF3 5.77 4.90 GH3 98.63 83.84 HG3 85.21 72.43 FG2 1.58 1.34 GF2 7.05 5.99 GH2 93.85 79.77 HG2 86.89 73.86 FG1 1.35 1.15 GF1 7.93 6.74 GH1 88.69 75.39 HG1 82.77 70.35 38.98 3.32 187.68 2.38 126.00 2.38 124.96 2.38 122.72 124.96 0.89 122.72 3.32 48.00 2.38 41.33 2.38 38.98 2.38 4 3 2 1 截面 0.50 187.68
彎矩圖是一種圖線,用來表示梁的各橫截面上彎矩沿軸線的變化情況??偨Y規(guī)律如下:
(1)在梁的某一段內,若無分布載荷作用,即q(x)=0,由d2M(x)/dx2=q(x)=0可知,M(x)是x的一次函數(shù),彎矩圖是斜直線。
(2)在梁的某一段內,若作用分布載荷作用,即q(x)=常數(shù),則d2M(x)/dx2=q(x)=常數(shù),可以得到M(x)是x的二次函數(shù)。彎矩圖是拋物線。
(3)在梁的某一截面內,若Fs(x)=dM(x)/dx=0,則在這一截面上彎矩有一極值(極大或極?。?。即彎矩的極值發(fā)生在剪力為零的截面上。
正彎矩是指由于壓力作用在梁的下部產生的彎矩。
什么是負彎矩:在彎矩圖上(如果你學過結構力學你可以跳過這一部分),向上彎起的彎矩是負彎矩,反之,向下彎起的彎矩就是正彎矩;打個比方,你用手拗一只筷子,向下拗的時候,是筷子下部先斷,這是正彎矩;向上拗的時候,是筷子上部先斷,這是負彎矩。
正彎矩和負彎矩也在現(xiàn)場稱八駒子,分別設置在梁上部和下部。
使下側受拉為正,上側受拉為負。
向上彎起(上部受拉)的彎矩是負彎矩,反之,向下彎起(下部受拉)的彎矩就是正彎矩。
其他相關
為抵抗負彎矩而設置的鋼筋就叫負彎矩筋,在工地上常常簡稱為“負筋”,一般來說,常碰到的負彎矩筋有兩種,一種是樓板與梁交接的地方,也就是樓板“生根”的地方,在這個地方,在樓板受力的影響下,應該是梁面受力,對樓板來說,這就是負彎矩筋,一般長度為跨過梁面1米左右;另一種就是梁的支座處,因為梁支座兩端受剪力,在梁支座處,存在負彎矩,這是一個關鍵部位,常按錨固要求放一定的負筋,在工地施工當中,這是一個很重要也很嚴格的檢查要點,它一定不能少,因為它太重要了!
彎矩正負約定為是構件下凹為正,上凸為負(正負是上部受拉為負,下部受拉為正)。
在樓板中配置負彎矩筋,其實就是為了防止樓板因為自重產生的力導致支座發(fā)生向上彎曲而設計。就像樓板當板跨大于4米的時候板中心要有一個1/1000~3/1000的起拱。
懸挑構件配置負彎矩筋的位置
一般都在懸挑梁的位置上,向懸挑板和相反方向伸展。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