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礦工程專業(yè) 采礦學重點專業(yè)名詞
最大控頂距:當工作面推進一次或兩次之后,工作空間達到的允許的最大寬度。
理論上,使用中繼間,頂距可以無限長。但在實際頂進過程中,要根據(jù)所采用的管材及地質(zhì)情況進行計算,通常情況下,一般頂距就在100米左右。如果穿過河流或湖泊,頂距就會長(總不可能在湖中間做個井嘛),我們頂過...
10毫米
施工單位的說法完全錯誤,結構計算是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排距(≥25mm,且≥最大鋼筋直徑)來進行計算的,現(xiàn)場有直徑大于50mm的鋼筋嗎?二排鋼筋間距過大嚴重降低截面有效計算高度h。,對構件工作不利,如他們稍...
格式:pdf
大?。?span id="muhi0wy" class="single-tag-height">62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8
UPVC管道建議最大支撐間距 發(fā)布時間: 2009-08-07 SCH-40支撐間隔 (M) 尺寸 16℃ 27℃ 38℃ 49℃ 60℃ 1/2〞 1.35 1.35 1.20 0.75 0.75 3/4〞 1.50 1.35 1.20 0.75 0.75 1〞 1.65 1.50 1.35 0.90 0.75 1-1/4 〞 1.65 1.65 1.50 0.90 0.90 1-1/2 〞 1.80 1.65 1.50 1.05 0.90 2〞 1.80 1.65 1.50 1.05 0.90 2-1/2 〞 2.10 1.95 1.80 1.20 1.05 3〞 2.10 2.10 1.80 1.20 1.05 4〞 2.25 2.10 1.95 1.35 1.20 5〞 2.40 2.25 2.10 1.35 1.20 6〞 2.55 2.4 2.25 1.
格式:pdf
大小:62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6
數(shù)據(jù) 設計壓力, Mpa 0.45 管道外徑 Do 45 管道內(nèi)徑 Di 42 管道的平均直徑D 43.5 管道單位重量 ,N/m 41.3 介質(zhì)重量 ,N/m 780 每米管道的總重量 q ,N/m 821.3 抗彎截面模量 W ,mm3 2156.414625 管道壁厚 ,mm 3 截面慣性矩 I ,mm4 48519.32906 管道材料在設計溫度下的彈性模量, E,Pa 202000 管道材料在設計溫度下的許用應力, Mpa 137 設計壓力作用下管道環(huán)向應力 ,Mpa 3.2625 1.按照強度條件確定最大允許跨距 1.8852738 2.按照剛度條件確定最大許用跨距 L 裝置內(nèi) 2.292216795 裝置外 2.821189902 連續(xù)敷設管道支架 碳鋼 31.07349 不銹鋼 31.6949598 管道自重
煤礦中采空區(qū)處理方法
由于頂板特征、煤層厚度和保護地表的特殊要求等條件不同采空區(qū)常用處理方法有全部垮落法、充填法、煤柱支撐法等。
采用全部垮落法處理采空區(qū)簡單可靠、費用少,所以凡是條件合適時均應盡可能采用這種方法。我國開采薄及中厚煤層和大部分厚煤層時,幾乎全部采用全部垮落法。
圖-全部垮落法回柱放頂工序
(a)最小控頂距時支架形式;(b)第一次推進后支架形式;
(c)放頂前(最大控頂距)支架形式;(d)放頂后恢復到最小控頂狀態(tài)
1.工作面支護
采用單體液壓支柱配π型鋼梁對棚支護,每對棚5根支柱,主梁為一梁三柱,副梁為一梁二柱。主副梁間距150mm,對棚間距為600mm,最大控頂距3.4m,最小控頂距2.4m。
2.落煤、裝運煤及移梁
采用放炮落煤,一般布置雙排眼,放完炮后及時移主梁,打臨時支柱,做到及時支護。爆破后人工裝煤,工作面輸送機采用可彎曲刮板輸送機和帶式輸送機。
3.移梁、放頂
當落煤清理裝運完后,開始移主梁并打主梁正規(guī)柱(貼幫柱),同時在梁上沿工作面走向鋪設頂網(wǎng)。主副梁與煤壁保持垂直并與煤壁接實,不留空頂。
采用全部垮落法處理采空區(qū),隨著移副梁放頂煤,頂板逐漸自然下沉,垮落,以完成放頂工作。
4.放頂煤
放頂煤采用分段、多輪作業(yè)方式。放煤口布置在刮板輸送機斜上方0.3-0.5m左右。放煤口規(guī)格為400mm×400mm,每次不可過量放煤,以人工堵口控制放頂煤量。采取間隔多次將頂煤充分放出。
放煤后要及時調(diào)整歪斜棚梁,保證支柱有力,頂幫牢固,見矸堵口,必要時打點支柱以加固擋矸 。
由于頂板特征、煤層厚度和保護地表的特殊要求等條件不同采空區(qū)常用處理方法有全部垮落法、充填法、煤柱支撐法等。
采用全部垮落法處理采空區(qū)簡單可靠、費用少,所以凡是條件合適時均應盡可能采用這種方法。我國開采薄及中厚煤層和大部分厚煤層時,幾乎全部采用全部垮落法。
圖-全部垮落法回柱放頂工序:
(a)最小控頂距時支架形式;(b)第一次推進后支架形式;
(c)放頂前(最大控頂距)支架形式;(d)放頂后恢復到最小控頂狀態(tài)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