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顏色
油田水通常是帶有顏色的,顏色視其化學組成而定。如含F(xiàn)e2 常呈淡紅色,含H2S呈淡青色。一般透明度較差,常呈混濁狀。
2.相對密度
油田水中因溶有數(shù)量不等的鹽類,礦化度一般較高,相對密度多大于1。例如酒泉盆地油田水的相對密度為1.01~1.05,四川盆地三疊系氣田水的相對密度為1.001~1.010。
3.粘度
油出水的粘度一般比純水高,且隨礦化度的增加而增加。溫度對粘度影響較大,隨溫度升高,粘度快速降低。
4.導電性
因為在油田水中。常含有各種離子,所以油田水能夠?qū)щ?。油田水的導電性隨含鹽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電阻則隨之減小。
一般認為,油田水的來源主要有4種:沉積水、滲入水、深成水、轉(zhuǎn)化水。
沉積水是指沉積物堆積過程中保存在其中的水,其含鹽度和化學組成與古海(湖)水有密切關(guān)系。
滲入水系大氣降雨時滲入地下空隙和滲透性巖層中的水,其礦化度低,可淡化高礦化度地下水。
深成水又稱內(nèi)生水,指來源于上地幔及地殼深部、由巖漿游離出來的初生水(即原生水)和變質(zhì)作用過程的變質(zhì)水。是一種高溫高礦化度、飽和氣體的地下水。
轉(zhuǎn)化水系沉積成巖和烴類形成過程中,粘土轉(zhuǎn)化脫出的層間水及有機質(zhì)向烴類轉(zhuǎn)化時分解出的水。
直接與油(氣)層連通的地下水。它與油(氣)組成統(tǒng)一的流體系統(tǒng)。廣義的油田水泛指油(氣)田區(qū)域的地下水,包括油(氣)層水和非油(氣)層水。油田水與油氣一樣存在于儲集層的孔、洞、縫中。在一個油氣藏中,通常都包含有油、氣和水,按重力分異,氣在上,油居中,水在下,形成油-氣、油-水和氣-水界面。依據(jù)油(氣)水的相對位置,將油田水分為底水和邊水。底水指含油(氣)外邊界以內(nèi)的水,含油(氣)外邊界以外的水稱邊水。
物理性質(zhì): 1.密度大約3100kg/m3左右 2.粉狀固體 3.易溶于水,溶于水后發(fā)生水化反應(yīng)
一 物理性質(zhì): 1. 純硝酸是無色油狀液體, 開蓋時有煙霧, 揮發(fā)性酸[沸點低→易揮發(fā)→酸霧] 2. M.p. -42℃, b.p. 83℃. 密度: 1.5 g/cm3, 與水任意比互溶. ...
硬度:3-4.5比重:3.9-4.2g/cm3解理:平行四面體o(111)或立方體a(100)斷口:斷口不平坦顏色:由于含鐵量的不同直接影響閃鋅礦的顏色;鐵增多時,由淺變深,從淡黃、棕褐直到黑色(鐵閃...
油田水的化學組成
由于油田水與巖石、石油及天然氣長期相互作用,使得油田水的化學成分非常復雜,除離子成分外,尚有氣體成分、有機組分及微量元素。
1.離子成分
在天然水中目前已測定出60多種元素,其中最常見的約有30多種,但含量較多的是下面幾種離子:
陽離子:Na 、K 、Ca2 、Mg2
陰離子:Cl-、SO42-、CO32-、HCO3-
2.氣體成分
油田水中含有被溶解的烴類氣體,除甲烷外,尚有乙烷等重烴氣體,此外還含有氧、氮、硫化氫、氦、氬等氣體。含重烴氣體是油田水的主要特征,可作為尋找油氣田的標志。
3.有機組分
油田水中常含有環(huán)烷酸、酚和苯。其中環(huán)烷酸的含量較高,是石油中環(huán)烷烴的衍生物,且與原油中環(huán)烷烴的含量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常作為找油的重要化學標志。
4.微量元索
油田水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主要有碘、溴、硼、銨、鍶、鋇等。微量元素的種類及其含量可以指示油田水的來源和油田水所處環(huán)境的封閉程度。
1、油田水按其在巖石孔隙中的蘊藏狀態(tài)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1)超毛細管水。蘊藏在儲集巖的超毛細管孔隙中,在重力作用下叮以自由移動和傳遞靜水壓力,也稱其為重力水。
(2)毛細管水。蘊藏在巖石的毛細管孔隙中的地下水。當孔隙完全被水充滿時,這種水也能傳遞靜水壓力。當孔隙被水局部充滿時。即存在毛細管力時,在重力作用下水不能自由移動。
(3)礦物表面結(jié)合水。束縛在礦物顆粒表面,又可分為吸著水和薄膜水兩層。吸著水是以單獨的水分子狀態(tài)包圍在礦物的顆粒表面。薄膜水是在吸著水外圍以薄膜形式存在的弱結(jié)合水,厚度可達數(shù)百個水分子直徑。礦物表面結(jié)合水既不能傳導靜水壓力,也不受重力作用的影響。
(4)固態(tài)水。指巖石中溫度在0℃以下的重力水,即以冰的形態(tài)出現(xiàn)的重力水,主要分布在低溫的極地和季節(jié)性或永久性的凍土地區(qū)。
2.油田水按其與油氣藏分布位置的相互關(guān)系,可分為兩種類型
(1)邊水。同一儲集層中,外含油邊緣以外的水叫邊水。
(2)底水。同一儲集層中,外含油邊緣之內(nèi),油水接觸面之下的水叫底水。
礦化度是指單位體積水中所含溶解狀態(tài)的固體物質(zhì)總量。即單位體積水中各種離子,元素及化合物總含量。用g/l、mg/l、ppm(百萬分之一)表示。
油田水以具有高礦化度為特征。由于來源及形成過程等方面的差異,各地區(qū)油田水的礦化度差異較大。 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ookxbwr" class="single-tag-height">49K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5
1 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質(zhì)、水理性質(zhì)和力學性質(zhì) 第一節(jié) 土的物理性質(zhì) 土是土粒(固體相) ,水(液體相)和空氣(氣體相)三者所組成的;土的物理性質(zhì)就 是研究三相的質(zhì)量與體積間的相互比例關(guān)系以及固、液兩相相互作用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 土的物理性質(zhì)指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必須通過試驗測定的,如含水量,密度和土粒 比重;另一類是可以根據(jù)試驗測定的指標換算的;如孔隙比,孔隙率和飽和度等。 一、土的基本物理性質(zhì) 土的三相圖(見教材 P62圖) (一)土粒密度 (particle density) 土粒密度是指固體顆粒的質(zhì)量 ms與其體積 Vs 之比;即土粒的單位體積質(zhì)量: s s s V m g/cm 3 土粒密度僅與組成土粒的礦物密度有關(guān),而與土的孔隙大小和含水多少無關(guān)。實際上是 土中各種礦物密度的加權(quán)平均值。 砂土的土粒密度一般為: 2.65 g/cm3左右 粉質(zhì)砂土的土粒密度一般為: 2.68g
格式:pdf
大?。?span id="fkoobch" class="single-tag-height">49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7
焦炭的物理性質(zhì) 焦炭物理性質(zhì)包括焦炭篩分組成、焦炭散密度、焦炭真相對密度、 焦炭視相對密度、焦炭氣 孔率、焦炭比熱容、焦炭熱導率、焦炭熱應(yīng)力、焦炭著火溫度、焦炭熱膨脹系數(shù)、焦炭收縮 率、焦炭電阻率和焦炭透氣性等。 焦炭的物理性質(zhì)與其常溫機械強度和熱強度及化學性質(zhì)密切相關(guān)。焦炭的主要物理性質(zhì)如下: 1. 真密度為 1.8-1.95g/cm3 ; 2. 視密度為 0.88-1.08g/ cm3 ; 3. 氣孔率為 35-55%; 4. 散密度為 400-500kg/ m3 ; 5. 平均比熱容為 0.808kj/ (kg?k)(100℃), 1.465kj/ ( kg?k)(1000℃); 6. 熱導率為 2.64kj/ (m?h?k)(常溫), 6.91kg/ (m?h?k)(900℃); 7. 著火溫度(空氣中)為 450- 650℃; 8. 干燥無灰基低熱值為 30-32
劃分油田水的分類必須解決的實質(zhì)性問題應(yīng)包括:
①油田水化學標志及其與非油剛水的區(qū)別;
②小同類型油田水的特征及區(qū)別。
油田注水一般用日注水量和年注水量來表示注水效果。
(1)日注水量:指油田實際日注入油層的水量,是衡量油田實際注水能力的重要指標。
(2)年注水量:指油田實際年注入油層的水量。
指油田開始注水的最佳時間。一般要根據(jù)油田天然能量大小,油田地質(zhì)特征,國家對石油的需求,以及滿足最大經(jīng)濟效益等狀況來決定。
指在采油井技產(chǎn)前就開始注水,使地層壓力高于原始地層壓力,建立起有效驅(qū)替系統(tǒng)的一種注水方式。這種注水方式可在裂縫性油田開發(fā)中使用。
指油田投入開發(fā)初期就進行注水,使油層壓力保持在原始壓力附近,以實現(xiàn)保持壓力開發(fā)的一種注水方式。
指介于早期與晚期之間,即當?shù)貙訅毫档斤柡蛪毫σ韵?,氣油比上升到最大值之前注水?h3 class="title-text">油田注水晚期注水
先利用天然能量采油,當驅(qū)袖能量顯著不足,油層壓力降至飽和壓力之下,油藏驅(qū)動方式轉(zhuǎn)變?yōu)槿芙鈿怛?qū)時再進行注水叫晚期注水。晚期注水作為二次采油方法加以應(yīng)用,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無水油量多、有利于提高采收率等優(yōu)點,是目前許多產(chǎn)油國家常用的油田開發(f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