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學院按照“面向共性技術、面向領域特色、面向工程應用”的辦學思路,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教學理念,全院動員、全員參與、全程掌控,把本科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作為學院級工作的第一要務。歷二十余年辛勤耕耘,喜見今日碩果滿枝。機械工程學院向社會輸送的三千多名專業(yè)技術人才,受得了來自社會和各用人單位的廣泛贊譽,許多大型知名公司與我學院達成了長期的用人協(xié)議,許多企業(yè)與我學院建立了產學研一體化聯(lián)盟,已成為我學院固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特別是近五年,機械工程學院的招生形勢和就業(yè)形勢一直保持良好態(tài)勢,就業(yè)率一直穩(wěn)定在95%以上。此外,機械工程學院每年都向包括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211”學校輸送一批應屆畢業(yè)生攻讀碩士學位,其中已有30多名學生取得了博士學位。機械工程學院的在校學生在國家和省級各類大學生科技競賽中也屢創(chuàng)佳績。在校級文化、體育、科技等各項比賽中更是名列前茅。
機械工程學院以其豐厚的學科底蘊、靈動的創(chuàng)新思維、高效的團隊精神、融洽的師生關系、高遠的事業(yè)目標把每一位師生緊密地團結在一個大家庭里,我們堅信,在全學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機械工程學院的下一個五年規(guī)劃中的發(fā)展將會成為學院發(fā)展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學院設有工程圖學、機械基礎、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包裝工程、工業(yè)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7個教研室,11個專業(yè)實驗室,1個機械工程實訓中心,1個金工實習工廠。擁有包括數(shù)控加工中心在內的總價值1000多萬元的各種儀器設備,可滿足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科研和教學實踐需要。機械工程學院經過20多年的建設和發(fā)展形成了鮮明的學科特色,在科研活動和教學實踐中豐富了學科內涵。2006--2011年,機械工程學院承擔了多項具有顯示度的國家級重大科研課題和省部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獲得了包括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科技獎勵10余項,通過科技鑒定項目20余項,完成了各類橫向科研課題60余項,取得了30余項國家專利,發(fā)表了各類研究論文350余篇,被三大索引收錄90多篇。機械工程學院分別于2006年和2007年獲準設立了“湖北省中小企業(yè)共性技術糧機工藝及設備研發(fā)推廣中心”和“湖北省糧油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個省級學科科研平臺。
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主體,師資建設是教學基本建設的核心。機械工程學院始終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歷經20多年的發(fā)展,已建成一支結構合理、骨干穩(wěn)定、方向明確的教師隊伍。
學院現(xiàn)有專任教師5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6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24人, 70%以上具有高級職稱,90%以上具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其中“全國萬名優(yōu)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導師人才庫”首批入庫人選1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省政府專項津貼人員”1人,“湖北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湖北省師德先進個人1人,擁有“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等國家及省級學術社會兼職的共6人。
除年齡、職稱、學歷結構合理外,機械工程學院師資隊伍的專業(yè)和知識結構也十分合理,完全適應院系級教學和研究工作的發(fā)展需要?,F(xiàn)按照涵括五個本科專業(yè)、兩個碩士授權學科和共計七大學科方向進行人才配置和專業(yè)配置,能夠確保每一專業(yè)和學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
南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專業(yè)課有工程力學、機械設計、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機械制造工程學、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計算機系列課程、測試技術。南通大學,簡稱“通大”,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和國家交通運輸部共建的綜...
是兩個不同的學院。中德學院的話只要德語水平達到合作院校的要求(一般是daf4x4,個別院校要求低一些),并且在通過德國相關合作院校的面試之后,都可以去德國院校學習,畢業(yè)后取得兩個學校的雙學位。如果成績...
濟南電子機械工程學校原名濟南第二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是濟南市辦學最早的職業(yè)院校之一,是集中等教育和高等職業(yè)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校。學?!耙恍芍贰?,該校區(qū)位于濟南市東部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包裝工程
省級品牌專業(yè):包裝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序號 |
專利名稱 |
發(fā)明人 |
專利號 |
1 |
精米拋光機 |
張永林,張勝全,孫江波,王旺平 |
ZL 200820066280.6 |
2 |
雙螺桿冷榨機 |
李詩龍,劉協(xié)舫 |
ZL 200920227559.2 |
3 |
多頭輥切式蓮子剝殼機 |
張永林,王旺平,胡志剛 |
ZL200720087497.0 |
4 |
精米拋光機 |
張永林,張勝全,王旺平,胡志剛 |
ZL200820066280.6 |
5 |
透視原理演示器 |
楊寧斌,尚淼 |
ZL200720088196.x |
6 |
新型耳塞架 |
易啟偉、陳塞華、陳墾、 |
ZL200720088595.4 |
7 |
一種輸液終末自動報警裝置 |
唐善華 |
ZL 2008200657672 |
8 |
腐竹自動成形機 |
李詩龍,劉協(xié)舫,張永林 |
ZL 200620098064 |
9 |
生物質農用干燥機 |
王繼煥(排名第二) |
ZL200620096113.7 |
序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獲獎人 |
獎勵類 |
獎勵年度 |
1 |
油料低溫制油及蛋白深加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
張麟(2)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7 |
2 |
100噸/日精碾精拋 關鍵設備及成套碾米技術 |
張永林(1)王旺平,胡志剛 |
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8 |
3 |
全系新型低壓精米加工機組 |
張永林,李詩龍,易啟偉,王旺平,侯傳亮 |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9 |
4 |
板粟加工、綜合利用技術及系列產品研究開 |
張麟(7) |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2009 |
5 |
紫蘇資源綜合高效利用新技術 |
張麟(2) |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9 |
6 |
糧食保質干燥與儲運減損增效技術開發(fā) |
王繼煥(2)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9 |
湖北省糧油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以武漢工業(yè)學院為依托單位、以湖北永祥糧食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安陸市天星糧油機械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漢聚豐糧油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為核心共建單位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單位武漢工業(yè)學院是以糧油工程、食品科學和機械工程學科為特色,以工科為主干,工、管、經、文、理、農、醫(yī)等學科相互支撐,協(xié)調發(fā)展,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普通高等學校。
2006——2011年,學校承擔各類科研項目436項,通過省級及以上鑒定69項,獲發(fā)明專利18項,獲國家級、省(部)級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26項,成果轉讓80多項。近5年共發(fā)表學術研究論文2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論文400多篇,出版專著60余部。學?,F(xiàn)有與糧油機械工程技術研究領域相關的專業(yè)8個,其中省級品牌專業(yè)3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優(yōu)勢學科1個,省級特色學科2個。
“湖北省糧油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xiàn)有工程技術人員42人,其中正高級職稱人員18人。工程中心實驗室面積2400m2,各類儀器設備總值2000多萬元,擁有研發(fā)新型糧油機械設備和工藝的現(xiàn)代化基礎研發(fā)平臺和進行新產品開發(fā)的大型虛擬設計試驗與仿真平臺。
“湖北省糧油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糧油精深加工和轉化相關技術領域具有特色和優(yōu)勢,取得了一批突出成果,特別是在精米加工核心裝備、農產品干燥工藝與設備、油料冷榨工藝與設備、全自動包裝成套技術與設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的重要成果。
“湖北省糧油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繼續(xù)著力解決領域內眾多企業(yè)面對的共性技術、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問題(主要包括:核心裝備的產能提升技術;單機和機組的智能控制技術;特色糧油機械新產品開發(fā)及應用技術;大宗農產品與特色農副產品的成套工藝與核心設備技術;單元新技術的高效集成與應用;非電物理量的在線檢測技術;大處理量設備的動態(tài)設計技術等),發(fā)揮工程中心的研發(fā)優(yōu)勢,提升工程中心的開放服務能力,為推動糧油機械行業(yè)整體技術進步、服務地方社會經濟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機械工程創(chuàng)新基地于2006年3月成立,創(chuàng)新基地以“湖北省糧油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支點,積極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先后與湖北永祥糧食機械有限公司、武漢聚豐糧油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湖北天星糧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結成面向糧油機械領域的產學研一體化聯(lián)盟,并分別與東方紅糧食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華南精密制造研發(fā)院、梅州振聲包裝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了三個研發(fā)基地。
機械工程創(chuàng)新基地肩負著培養(yǎng)人才、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三大使命。計劃每年開設機械創(chuàng)新講座不少于10次,指導本科生創(chuàng)新項目不少于10項,受益學生不少于300人次。力爭到2010年,培養(yǎng)100名研究生,發(fā)表科研論文200余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不少于5項,且能促進科研項目轉化為經濟實體,并能牢固樹立行業(yè)領先地位。
機械工程創(chuàng)新基地將積極加強校企合作,以實現(xiàn)雙贏為動力,大力拓展研究方向。我們深信在校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在全系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該基地一定會朝良性方向發(fā)展,也一定會成為產學研結合的典范。
機械工程創(chuàng)新基地以糧油食品機械工程技術研究為特色,擁有一支學歷層次高、年齡結構合理、教學科研實力強的師資隊伍,積極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其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于1998年被評定為湖北省重點建設學科,并作為三個特色學科之一列入學校中長期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予以重點建設。
2006-2011年間,機械工程學院先后承擔了國家“十五”攻關課題及省部級科研項目40余項,國家級、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10余項,專利授權20余項,在國內外專業(yè)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350余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60余篇,一級權威期刊發(fā)表論文20余篇,直接為企業(yè)提供技術服務近100項,成果轉化20多項,創(chuàng)經濟效益近億元。
中心主任:張永林
教授,武漢工業(yè)學院黨委委員,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機電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機械系統(tǒng)動力學,智能檢測技術與裝置。迄今共主持和參與產品開發(fā)和科學研究項目26項,其中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獲國家專利8項,項目鑒定成果12項。主持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4項。共發(fā)表科研論文50多篇,其中SCI收錄5篇,EI收錄17篇?,F(xiàn)為中國糧油學會信息與自動化分會理事,湖北機械工程學會會員及青年分會副理事長。
2021年6月,武漢輕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被授予湖北省“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8ikkys6" class="single-tag-height">56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6
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專業(yè) 代碼 專業(yè)名稱 計劃 人數(shù) 初試科目 復試專業(yè)課 筆試科目 復試專業(yè)課 面試科目 080201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22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或 202 俄語 ③301 數(shù)學一 ④801 理論力學 B01機械原理和機械零件 M01機械制造工藝學 M02切削原理及刀具 M03機械制造裝備 080202 機械電子工程 52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或 202 俄語或 203日語 ③301 數(shù)學一 ④801 理論力學 方向 1: M04機電一體化系統(tǒng)設計 M05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 M06工廠電氣控制技術 方向 2: M07液壓元件 M08液壓伺服與比例控制系統(tǒng) M09液壓傳動系統(tǒng) 0802Z2 流體傳動與控制 8 080704 流體機械及工程 4 080203 機械設計及理論 8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格式:pdf
大?。?span id="q8yogyo" class="single-tag-height">56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7
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前身是山東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是我國工科類院系中創(chuàng)建最早的學院之一。學院現(xiàn)有機械工程博士后流動站;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制造系統(tǒng)信息工程、機電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與虛擬制造和過程裝備工程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
武漢輕工大學(原武漢工業(yè)學院)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是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理工相互融合、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的教學科研型學院。學院現(xiàn)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環(huán)境工程、環(huán)境科學、材料化學等5個本科專業(yè);并擁有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點(涵蓋化學工程、化學工藝、應用化學、生物化工、工業(yè)催化五個二級學科點)碩士學位授權點;化學工程學科點是工程碩士授權點?!盎瘜W工程與工藝”專業(yè)于2005年被湖北省教育廳批準為湖北省品牌立項建設專業(yè),2010年成為國家特色專業(yè)建設點,“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被設為為校級品牌專業(yè)?!吧锘ぁ睂W科被湖北省教育廳批準為湖北省重點學科、湖北省特色學科和“楚天學者”特聘崗位學科,“應用化學”學科被批準為博士點立項建設學科?;瘜W實驗室為“湖北省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
原四川大學輕工食品學院
學院歷史可追溯至1921年建立的燕京大學制革學系。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國家決定在瀘州建立四川化學工業(yè)學院,設置皮革制品工藝學專業(yè),委派張銓為建校副主任委員,參與籌建。
1954年,四川化工學院與剛建立的成都工學院合并為成都工學院,從瀘州遷回成都,皮革毛皮及鞣皮劑工學成為成都工學院的重點專業(yè)之一。
1986年,皮革專業(yè)獨立建系,并成立皮革研究所。
1987年,成都科技大學與輕工部合辦輕工業(yè)學院,經輕工部批準皮革研究室改為皮革研究所。
2000年9月,原四川大學,華西醫(yī)科大學合并,四川大學皮革工程系歸入輕紡與食品學院。
原四川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1958年,成都工學院開辦化學纖維專業(yè)。
1987年,原紡織工業(yè)部與學校共建紡織工學院,在原有化纖專業(yè)基礎上增設了染整工程專業(yè)和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yè)
1988年,成都科技大學成立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yè)。
2001年,原四川大學輕工食品學院和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合并組建四川大學輕紡與食品學院。
2004年,開辦輕工生物技術專業(yè)。
2010年,學院“輕化工程”專業(yè)入選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
2011年5月,“四川大學合成革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19年5月,由“輕紡與食品學院”優(yōu)化調整更名為“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
院徽
釋義:學院院徽中間由M(Mechanical)、E(Engineering)組成的圖案,總體為藍色,上下分別為學院中英文名稱環(huán)繞。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有機械工程學院學生會、機械工程學院黨員精英班、機械工程學院國際交流協(xié)會、機械工程學院心理協(xié)會等14個部門。
機械工程學院學生會
機械學生會下設機械學院體育協(xié)會以及秘書處、新媒體、學研部、文藝部、事務委員會五大職能部門,是機械學院開展群眾性的德智體美藝等各項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同時開展修園書院文化建設,并致力于切實解決機械學子權益生活問題。
機械工程學院黨員精英班
天津大學機械學院黨員精英班連續(xù)10年奔赴地震災區(qū)和貧困地區(qū)開展社會實踐,足跡布滿天津、河北、安徽、四川、甘肅、廣西等地,開展災后重建調研、大學生村官和西部計劃志愿者座談體驗、留守兒童“圓夢行動”、新農村建設、富民產業(yè)調研、紅色基地參觀等一系列活動,連續(xù)9年被評為“天津市暑期社會實踐優(yōu)秀團隊”。
機械工程學院國際交流協(xié)會
機械工程學院旨在搭建中外學生文化交流平臺,營造開放包容的國際化氛圍。通過組織活動為中外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同時發(fā)布學校學院的國際交流項目資訊,助力天大機械工程學院人才培養(yǎng)。
機械工程學院心理協(xié)會
機械學院學生心理協(xié)會下設學術部、減壓部、戀愛部、宣傳部,有心協(xié)運營的減壓室、解憂雜貨店、情詩大賽、心理劇大賽、心理委員素拓培訓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