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完全淬火 | 用????途 | 工業(yè)制造 |
---|
一般說來形狀簡單的工件,可采用上限的加熱溫度;形狀復雜、易淬裂的工件,則應使用下限的加熱溫度
淬火時的加熱溫度,還與所使用的淬火介質有關。冷速緩慢的介質,特別是當應用熱介質淬火時,則應適當提高淬火加熱溫度,以提高鋼的淬透性。確定在淬火溫度下的保溫時間是個復雜的問題,還沒有通用的計算方法,一般由實驗確定;或根據工件的有效厚度來求出,經驗公式為:t=aKD,式中:t——加熱時間,min;a——加熱系數,min/mm ;K——加熱時的修正系數;D——工件的有效厚度,mm。
不完全淬火概念和淬火加熱時相變是否完全有關:加熱溫度較高,材料相變完全,材料處于單相體(比如奧氏體)區(qū)內,稱為完全淬火;加熱溫度較低,材料相變不完全,材料未全部轉為單相體(鐵素體+奧氏體),稱為不完全...
淬火,俗稱蘸(zhàn)火,金屬和玻璃的一種熱處理工藝。把合金制品或玻璃加熱到一定溫度,隨即在含有礦物質的水、油或空氣中急速冷卻,一般用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強度。拓展資料:淬火可增強鋼與鑄鐵的強度和硬度...
區(qū)別:高頻淬火多數用于工業(yè)金屬零件表面淬火,是使工件表面產生一定的感應電流,迅速加熱零件表面,然后迅速淬火的一種金屬熱處理方法。感應加熱設備,即對工件進行感應加熱,以進行表面淬火的設備。感應加熱的原理...
淬火工藝在現代機械制造工業(yè)得到廣泛的應用。機械中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車、飛機、火箭中應用的鋼件幾乎都經過淬火處理。為滿足各種零件千差萬別的技術要求,發(fā)展了各種淬火工藝。如,按接受處理的部位,有整體、局部淬火和表面淬火;按加熱時相變是否完全,有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對于亞共析鋼,該法又稱亞臨界淬火);按冷卻時相變的內容,有分級淬火,等溫淬火和欠速淬火等。
此外,由于次貨方法各有其特點及局限性,故均在一定條件下獲得應用,其中應用最普遍的是感應加熱表面淬火及火焰淬火。激光束加熱和電子束加熱是目前迅速發(fā)展著的高能密度加熱淬火方法,由于其有一些其它加熱方法所沒有的特點,因而正為人們所矚目。
表面淬火廣泛應用于中碳調質鋼或球墨鑄鐵制的機器零件。因為中碳調質鋼經過預先處理(調質或正火)以后,再進行表面淬火,既可以保持心部有較高的綜合機械性能,又可使表面具有較高的硬度(>HRC 50)和耐磨性。例如機床主軸、齒輪、柴油機曲軸、凸輪軸等?;w相當于中碳鋼成分的珠光體鐵素體基的灰鑄鐵、球墨鑄鐵、可鍛鑄鐵、合金鑄鐵等原則上均可進行表面淬火,而以球墨鑄鐵的工藝性能為最好,且又有較高的綜合機械性能,所以應用最廣。
高碳鋼表面淬火后,盡管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了,但心部的塑性及韌性較低,因此高碳鋼的表面淬火主要用于承受較小沖擊和交變載荷下工作的工具、量具及高冷硬軋輥。
由于低碳鋼表面淬火后強化效果不顯著,故很少應用。 2100433B
淬火工藝在現代機械制造工業(yè)得到廣泛的應用。機械中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車、飛機、火箭中應用的鋼件幾乎都經過淬火處理。為滿足各種零件干差萬別的技術要求,發(fā)展了各種淬火工藝。如,按接受處理的部位,有整體、局部淬火和表面淬火;按加熱時相變是否完全,有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對于亞共析鋼, 該法又稱亞臨界淬火);按冷卻時相變的內容,有分級淬火,等溫淬火和欠速淬火等。
許多熱處理新工藝已作為鋼的強韌化手段而發(fā)展起來,利用韌性相的復合組織即為其中之一。亞溫淬火就是利用韌性相鐵素體的存在而顯示出其工藝的生命力。亞溫淬火可稱為亞共析鋼的不完全淬火、兩相(α γ)區(qū)淬火或臨界區(qū)淬火。亞溫淬火所獲得的組織為馬氏體一鐵素體雙相組織。
按經典熱處理的觀念,亞共析鋼淬火必須進行完全奧氏體化,即完全淬火,而不允許有鐵素體存在。因此,(α γ)兩相區(qū)對亞共析鋼淬火而言曾是一個禁區(qū),亦即亞共析鋼不允許進行不完全淬火,理由是鐵素體的存在使鋼的性能變壞。
然而,國內外的研究結果表明,亞溫淬火的優(yōu)點不僅打破“禁區(qū)”這一陳舊觀念,而且成為強韌化的基礎。對結構鋼進行亞溫淬火,獲得在馬氏體基底上保留少量彌散分布的鐵素體組織,其優(yōu)點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第一,提高鋼在室溫和低溫下的沖擊韌性,從而擴大材料的使用范圍;第二,降低鋼的冷脆轉變溫度,材料可在更低的溫度下處于韌性狀態(tài);第三,抑制鋼的可逆回火脆性,因而可以降低調質件的回火溫度而使強度得到恢復,從而在不犧牲強度的前提下獲得高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