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土壤粒級 | 外文名 | Soil separate |
---|---|---|---|
對????象 | 土壤礦物 | 特????點 | 同組間土粒成分與性質(zhì)基本一致 |
依????據(jù) | 粒徑的大小 |
國際制
1930年莫斯科第二屆國際土壤學會制定了國際制,這種分級制把土壤單粒分為四個基本粒級:石礫、砂粒、粉粒、黏粒 。
卡慶斯基制(蘇聯(lián)制)
卡慶斯基制由蘇聯(lián)土壤學家于1957年修訂而成。大體把大于1mm的土粒稱為石礫;l~0.01 mm的稱為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狀類似砂粒:可塑性、黏結(jié)性、黏著性小);小于0.01 mm的稱為物理性黏粒(物理性狀類似黏粒:可塑性、膨脹性、黏著性大)。
中國制
中國制是在卡慶斯基制的基礎上修訂而來的,1987年《中國土壤》正式公布,把黏粒的上限提高到公認的0.002 mm,把黏粒分為粗細兩個級別。具體分級如下。
石礫粒徑>1 mm
砂粒粒徑: 粗0.25~1mm
細0.05~0.25mm
粉粒粒徑: 粗0.01~0.05mm
中0.005~0.01 mm
細0.002~0.005 mm
黏粒粒徑:粗0.001~0.002mm
細<0.001mm
美國農(nóng)部制粒級分級
美國農(nóng)部制粒級分級是1951年在美國土壤局制的基礎上修訂,把黏粒上限從0.005mm下降至0.002mm,這是根據(jù)當時對膠體的認識而定。這一黏粒上限已為世界各國粒級制所公認和采用。農(nóng)部制在美國土壤調(diào)查和有關農(nóng)業(yè)的土壤試驗中應用,在許多國家稱為“美國制”。
縱觀各種粒級分類制,雖然存在著一些差別,但大體上都是把土壤分為砂粒、粉粒、黏粒三類。
部分碎屑直經(jīng)范圍從2至75(mm),最大直徑上至3英寸,術(shù)語稱作礫或卵石,范圍從75至250mm(3至10英寸)稱作中礫(如果是圓的),或板石(如果是扁平的);如果直徑大于250mm稱作石或巨石 。
砂或礫可以是球形的或不規(guī)則形,主要取決受到磨蝕的程度,不包被粘粒或粉粒的砂粒,即使?jié)駮r也不粘結(jié),砂粒不像粘粒那樣可以塑成形狀,因為它設有可塑性,砂粒的持水性也低,是因為分散的顆??障洞螅涂諝馊菀淄ㄟ^,因此,砂和礫含量多的土壤,排水和通氣良好,但易干旱。
粉粒大小居中,性質(zhì)也介于砂粘之間,它們是不規(guī)則的碎屑,形以各異,很少光滑和平坦狀,粉粒實際上是微形砂粒,通常石英是占優(yōu)勢的礦物,粉粒粒級由于它往往帶有粘粒膜,因此具有一些可塑性,粘結(jié)性(粘著性)和吸附性。但這些都遠不如粘粒大,粉粒可以引起土壤表面緊實和結(jié)殼,除非補充足夠量的砂、 粘和有機質(zhì)。
粘粒單位質(zhì)量表面積特別大,因為單粒大小很小,,細膠體粘粒是中砂粒同重量表面積的1000倍。膠體粘粒的比表面積(單位重量的面積)變化幅度約10至1000平方米每克(m/g)相比之下,最小的粉粒和細砂粒分別為1和0.1m/g,由于水的吸附,養(yǎng)分和空氣的吸附,以及顆粒間的相互吸引這些都是表面現(xiàn)象,所以粘粒很大的表面積對決定土壤性質(zhì)有很大意義。
當粘粒濕潤時具有粘著性和可塑性或易塑成形,土壤中粘粒的存在,給了土壤較細的質(zhì)地,并使其中的粘粒的形狀從片狀至圓形水和空氣運動較慢。
粘土濕潤時變得易粘著,干時硬結(jié)成塊,需要適當管理。粘土濕脹干縮性強,粘粒含量多的土壤持水量通常也高。2100433B
自然土壤的顆粒有大有小,它的組成和性質(zhì)對于土壤水、肥、氣、熱狀況及各種物理化學性質(zhì)起巨大作用。土壤顆粒大小不同,性質(zhì)也不同 。因此按照粒徑的大小及其性質(zhì)分為若干等級或若干組,稱為粒級(粒組)。相同粒級的土粒,其成分和性質(zhì)基本一致,而不同粒級之間則有明顯的差異。通常所講的砂粒、粉粒和黏粒就是粒級名稱。
土壤結(jié)構(gòu)類型有團粒、核狀、塊狀、柱狀、棱柱狀、片狀。 適宜的土壤團聚體直徑和含量與土壤肥力的關系,因所處生物氣候條件不同而異。在多雨和易漬水的地區(qū),為了易于排除土壤過多的漬水,水穩(wěn)團聚體適...
請輸入您的回1.有計劃地輪作換茬.合理安排不同蔬菜,并盡量考慮不同蔬菜的科屬類型、根系深淺、吸肥特點及分泌物的酸堿性等.2.定期進行土壤消毒.(1)藥劑法.可用拌土或用粉熏蒸的方法殺菌.(2)日光法....
淳憶說起泥土,又臟又黑,里面還有枯枝爛葉,也許還有死蟲子、蝸牛殼之類惡心的東西。我一碰花盆里的泥土,媽媽就叫:“快去洗手,很臟的!”雖然如此,我還是想研究研究泥土的作業(yè)。在鄉(xiāng)下的菜地里,長滿了長長的絲...
砂粒和粉粒以原生礦物為主,其中石英最多;黏?;旧弦源紊鷮訝罟杷猁}礦物為主,原生礦物極少。
各粒級在礦物組成上不同,化學組成和化學性質(zhì)也不同。一般規(guī)律是,土粒越粗,石英含量越高,化學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土粒越細,石英、長石含量越低,云母、角閃石越多,二氧化硅的含量越低,而鐵、鋁、鈣、鎂、磷和鉀等氧化物的含量越高。礦物組成決定土壤的化學成分,土粒愈細,所含養(yǎng)分越多,次生礦物的含量越高。砂粒和粉粒中二氧化硅含量較高;黏粒中鐵、鉀、鈣、鎂等的含量較高。一般來講細土粒養(yǎng)分含量高于粗土粒養(yǎng)分含量。
土粒大小不同,物理性質(zhì)也有很大差別。土粒從石礫到砂粒、粉粒直至黏粒,顆粒直徑逐漸變小,比表面積不斷增大,吸水性、黏結(jié)性、黏著性都逐漸增強,保肥性相應提高,可塑性從無到有并不斷增強,而通氣性、透水性逐漸減弱。土粒直徑在0.01 mm左右為一明顯的分界線,即粒徑>0.01 mm的略具吸水性、黏結(jié)性、黏著性和保肥性,少見可塑性;而粒徑<0.01 mm的,土粒越細,吸水性、黏結(jié)性、黏著性、保肥性和可塑性越強,而通氣性、透水性越弱。
格式:pdf
大小:6.0M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4
石灰?guī)r退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離不開土壤基質(zhì)的改善。采用盆栽法,研究了生長在黑色石灰土、紫色土、黃壤3種不同土壤類型中的南天竹土壤酶活性的情況。試驗表明:淀粉酶、堿性磷酸酶、天門冬酰胺酶的活性均表現(xiàn)出黑色石灰土>紫色土>黃壤,三者之間差異顯著(p<0.05)。而脲酶、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活性則是紫色土>黑色石灰土>黃壤,三者之間差異也達到顯著水平(p<0.05)。土壤理化性質(zhì)與土壤酶活性的相關分析說明土壤pH和全磷(P)對土壤酶的活性影響不大,而不同土壤類型中的全氮(N)和土壤含水率與部分土壤酶活性呈顯著相關。不同土壤類型的土壤酶相關性表現(xiàn)各異。
粒級純度(purity of particle group)是指某一名義尺寸級別的骨料或粉料中實際符合該尺寸要求的顆粒的百分數(shù)。粒級純度是炭素廠內(nèi)管理破碎、磨粉作業(yè)的一項工作指標,并和計算工作配方有關 。
粒度是指礦粒大小的尺寸,一般以該礦粒最大長度來表示。通常物料是由各種粒度的礦粒群組成的。為了表示物料粒度的組成情況,常以若干個級別(或稱粒級)所占的百分數(shù)來表示。例如某種物料中3-1毫米粒級占10%,即這一級別范圍的物料最大粒度為3毫米,最小的為1毫米。這一粒級物料的含量占整個物料的10%。
劃分燃煤粒度的范圍(如0.6mm;6.13mm;13.25mm等)2100433B
根據(jù)以上篩分結(jié)果,該1-2mm骨料顆粒的粒級純度為77%。磨粉機磨制的細粉一般控制小于0.075mm顆粒的含量(相當于泰勒標準200目),如取細粉試樣經(jīng)標準篩篩分后,小于0.075mm的含量為80%,則該細粉的粒級純度為80%,細粉的粒級純度也是穩(wěn)定配料質(zhì)量(控制實際粒度組成在較小的范圍內(nèi)波動)的一項重要的控制指標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