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土壤質量標準匯編 | 作????者 | 中國標準出版社 |
---|---|---|---|
出版社 | 中國標準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18年1月 |
頁????數(shù) | 748 頁 | 定????價 | 245 元 |
開????本 | 16 開 | 裝????幀 | 平裝 |
ISBN | 9787506688758 |
第一部分 基礎通用標準
GB/T 6274-2016 肥料和土壤調理劑術語
GB 15618-1995 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
GB/T 17296-2009 中國土壤分類與代碼
GB/T 18834-2002 土壤質量詞匯
GB/T 32724-2016 記錄土壤和現(xiàn)場信息的格式
GB/T 32739-2016 土壤科學數(shù)據(jù)元數(shù)據(jù)
第二部分 測定方法標準
GB/T 11219.1-1989 土壤中钚的測定萃取色層法
GB/T 11219.2-1989 土壤中钚的測定離子交換法
GB/T 14550-2003 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測定的氣相色譜法
GB/T 14643.2-2009 工業(yè)循環(huán)冷卻水中菌藻的測定方法第2部分:土壤菌群的測定平皿計數(shù)法
GB/T 14643.4-2009 工業(yè)循環(huán)冷卻水中菌藻的測定方法 第4部分:土壤真菌的測定 平皿計數(shù)法
GB/T 17134-1997 土壤質量總砷的測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分光光度法
GB/T 17135-1997 土壤質量總砷的測定硼氫化鉀-銷酸銀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1997 土壤質量總汞的測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1997 土壤質量銅、鋅的測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9-1997 土壤質量鎳的測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0-1997 土壤質量鉛、鎘的測定 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1997 土壤質量 鉛、鎘的測定 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949.1-2000 接地系統(tǒng)的土壤電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電位測量導則 第1部分:常規(guī)測量
GB/T 20781-2006 固體肥料和土壤調理劑 篩分試驗
GB/T 22047-2008 土壤中塑料材料最終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測定 采用測定密閉呼吸計中需氧量或測定釋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GB/T 22104-2008 土壤質量 氟化物的測定 離子選擇電極法
GB/T 22105.1-2008 土壤質量 總汞、總砷、總鉛的測定原子熒光法第1部分:土壤中總汞的測定
GB/T 22105.2-2008 土壤質量 總汞、總砷、總鉛的測定原子熒光法第2部分:土壤中總砷的測定
GB/T 22105.3-2008 土壤質量總汞、總砷、總鉛的測定原子熒光法第3部分:土壤中總鉛的測定
GB/T 23739-2009 土壤質量有效態(tài)鉛和鎘的測定原子吸收法
GB/T 25282-2010 土壤和沉積物 13個微量元素形態(tài)順序提取程序
GB/T 32720-2016 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實驗室測定方法
GB/T 32722-2016 土壤質量土壤樣品長期和短期保存指南
GB/T 32723-2016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測定底物誘導呼吸法
GB/T 32725-2016 實驗室測定微生物過程、生物量與多樣性用土壤的好氧采集、處理及貯存指南
GB/T 32726-2016 土壤質量野外土壤描述
GB/T 32737-2016 土壤硝態(tài)氮的測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GB/T 32738-2016 土壤制圖 1:50000和1:100000土壤圖數(shù)字化規(guī)范
GB/T 32740-2016 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長期定位監(jiān)測指南
HJ 642-2013 土壤和沉積物 揮發(fā)性有機物的測定 頂空/氣相色譜-質譜法
HJ 680-2013 土壤和沉積物汞、砷、硒、鉍、銻的測定微波消解/原子熒光法
HJ 717-2014 土壤質量全氮的測定凱氏法
HJ 735-2015 土壤和沉積物揮發(fā)性鹵代烴的測定 吹掃捕集/氣相色譜-質譜法
HJ 736-2015 土壤和沉積物揮發(fā)性鹵代烴的測定頂空/氣相色譜-質譜法
HJ 737-2015 土壤和沉積物鈹?shù)臏y定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741-2015 土壤和沉積物揮發(fā)性有機物的測定頂空/氣相色譜法
HJ 780-2015 土壤和沉積物無機元素的測定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法2100433B
《土壤質量標準匯編》匯集了截至2017年12月底前批準發(fā)布的有關土壤質量、土壤沉積物和肥料、土壤調節(jié)劑方面的國家標準35項和行業(yè)標準8項。
《土壤質量標準匯編》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土壤質量方面的基礎通用標準,第二部分是土壤質量測定方法標準。在土壤質量方面,主要涉及總汞、總砷、總鉛的測定方面的標準;在土壤沉積物方面,主要涉及無機元素和揮發(fā)性有機物的測定方面的標準。
根據(jù)土壤應用功能和保護目標,劃分為三類: Ⅰ類主要適用于國家規(guī)定的自然保護區(qū)(原有背景重金屬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茶園、牧場和其他保護地區(qū)的土壤,土壤質量基本 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類...
國家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現(xiàn)在使用哪個版本
GB 15618—1995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而且是現(xiàn)行標準。我從事資源環(huán)境工作,一直在用,(我在工標網(wǎng)中搜索查詢過的,雖然是1995年的標準,一直有效且為修訂和廢除)
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測是指通過對影響土壤環(huán)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環(huán)境質量(或污染程度)及其變化趨勢。我們通常所說的土壤監(jiān)測是指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測,其一般包括布點采樣、樣品制備、分析方法、結果表征、資料統(tǒng)計和質...
格式:pdf
大小:108KB
頁數(shù): 7頁
評分: 4.7
無公害蔬菜生產(chǎn)基地水質、土壤質量標準 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無公害蔬菜生產(chǎn)基地水質和土壤質量要求及相應的檢驗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全國無公害蔬菜示范生產(chǎn)基地。 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在本標準出版時,所示 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適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084-1992 農(nóng)田灌溉水質標準 GB/T6920-1986 水質 pH 值的測定 GB/T7466-1987 水質中總鉻的測定 GB/T7467-1987 水質中六價鉻的測定 GB/T7468-1987 水質中總汞的測定 GB/T7475-1987 水質中銅、鋅、鉛、鎘的測定 GB/T7482-1987 水質中氟化物的測定 GB/T7483-1987 水質中氟化物的測定 GB/T7484-1987 水質中氟化物的測定 GB/T7485-1
格式:pdf
大?。?span id="1jtfxxp" class="single-tag-height">108KB
頁數(shù): 6頁
評分: 4.5
·326 · 土 壤 2001 年 第6 期 土壤質量指標和評價方法 ① 張 華 張甘霖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 摘 要 土壤質量是反映土壤保持生物生產(chǎn)力、 環(huán)境質量以及動植物健康能力的土壤的內在屬性。 土壤 質量評價是根據(jù)土壤內部屬性對土壤綜合狀況進行表達。評價必須確定合適的時間和空間尺度,綜合量化分析指 標和不可量化的描述性指標。評價方法包括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系統(tǒng)化的定性評價仍有其現(xiàn)實意義。定量評價 要選擇指標的最小數(shù)據(jù)集( MDS),采用最小數(shù)據(jù)集( MDS)+土壤變換函數(shù)( PTF)的方法將土壤質量指標和土 壤功能相聯(lián)系,對土壤的各個功能因子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利用各種數(shù)學評價方法得到綜合的量化土壤質量評 價結果。 關鍵詞 土壤質量; 土壤質量指標; 土壤質量評價 1
建立一個合適的土壤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需要了解土壤質量的廣泛內涵.,以便揭示不同自然和管理生態(tài)系統(tǒng)邊界內土壤質量的變化。應該從土壤系統(tǒng)組分、結構、功能過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生物學性質以及時間、空間和狀態(tài)等的變化多方面來考察土壤質量。土壤質量指標體系應包含這些方面的指標與參數(shù)。
土壤質量評價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它不像空氣質量和水質量一樣具有確定的標準和固定的評價方法。因為土壤有多種不同的潛在利用方式,如果沒有必要的限制,不同的土壤對嚴不同用途的評價結果就會不同。土壤質量評價應針對特定的土地功能進行。同時,不同地區(qū)、不同種類的土壤也應使用不同的指標體系。
選擇土壤質址的評價指標時,應符合如下條件
一、代表性。一個指標能代表或反映土壤質量的一個或多個方面的功能,或者一個指標能與多個指標相關聯(lián)。
二、靈敏性。對土壤特性、管理措施、氣候等的變化敏感。
三、通用性。能適用于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適用于時間和空間的變化。
四、經(jīng)濟性。測定費用廉價并且易于測定,現(xiàn)有土壤基礎數(shù)據(jù)的組成部分如15N豐度測定費用高且需昂貴設備而不宜選作評價指標。
五、普及性。易于為多數(shù)用戶理解并可應用到農(nóng)田。 2100433B
人類活動與土壤之間是相互作用和彼此制約的關系。人類活動產(chǎn)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后,在自然因素作用下發(fā)生各種運動和變化。土壤質量評價的任務是評定各土壤單元的特點,研究各土壤單元的演變、形成過程和發(fā)展機理,從而為土壤質量區(qū)劃提供依據(jù)。 土壤質量變異雖然受自然的影響,但主要決定于人類的活動。土壤的性質和人類活動影響的效應,又受區(qū)域條件的影響。因此,收集和整理有關土壤質量形成的區(qū)域條件和污染源的資料,是土壤質量評價的基礎工作。
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通過水、食物鏈進入人體,因此,土壤質量標準中所列的重要是在土壤中不易降解和危害較大的污染物。從世界范圍來講,土壤質量標準的制訂工作開始比較晚,只有蘇聯(lián)、日本等國家制訂了項目不多的土壤質量標準。蘇聯(lián)土壤質量標準中列有DDT、六六六、砷、敵百蟲等十多個項目,日本有鎘、銅和砷等項目。我國暫無統(tǒng)一的標準,但《農(nóng)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中規(guī)定了鎘、汞、鉛、鎘、砷、硼、銅、鋅、鎳及苯并芘的最高容許含量可作為土壤質量標準的參考。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