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距定位,在無遮蔽情況下,利用首次發(fā)現運動中雷達載體的視線距離和雷達電波到達方位角,概略確定雷達位置的無源定位。 2100433B
根據圖紙給的坐標,然后用全站儀把坐標精確的放在指定位置。這就叫定位
建筑物定位是根據甲方(建設方)提供的(規(guī)劃)勘查院的已知坐標進行放樣出來的,本應是甲方請放線辦來放出擬建房屋的角點,但現在好象都是施工單位自己放了,監(jiān)理復合,但最終放線辦要來復查的。。。 其實CAD不...
1.找一個軸線 交叉點定位。 2.沒有顯示應該是 你的電子版圖不是CAD做的,是設計軟件--例如天正軟件,做的吧。
格式:docx
大?。?span id="h6gr67v" class="single-tag-height">1.1MB
頁數: 未知
評分: 3
廣西貴港某商業(yè)中心業(yè)態(tài)定位、經營定位建議書——建議一:關于本項目的業(yè)態(tài)定位 建議的內容:我司建議將本項目整體定位為“一站式”購物中心,經營主體含7個主要業(yè)態(tài),具體為: 1、超市。規(guī)劃負一樓約 5000 平方米的營業(yè)面積,引進具有一定規(guī)模經營超市...
視距測量測量原理
如圖(1)所示,欲測定A,B兩點間的水平距離D及高差h,可在A點安置經緯儀,B點立視距尺,設望遠鏡視線水平,瞄準B點視距尺,此時視線與視距尺垂直。若尺上M,N點成像在十字絲分劃板上的兩根視距絲m,n處,那末尺上MN的長度可由上,下視距絲讀數之差求得。上,下絲讀數之差稱為視距間隔或尺間隔。
圖(1)中l為視距間隔,p為上、下視距絲的間距,f為物鏡焦距,δ為物鏡至儀器中心的距離。
由相似三角形m'n'F與MNF可得:d:f=l:p ,即:d=fl /p,由圖看出D=d+f+δ ,帶入得:D=fl/p+f+δ,令f/p=K,f+δ=C,得D=Kl+C.(1)
式中K、C--視距乘常數和視距加常數。現代常用的內對光望遠鏡的視距常數,設計時已使K=100,C接近于零.則公式(1)可化簡為D=Kl=100×l。(2)
而高差h=i-v, (3)
i-儀器高,是樁頂到儀器橫軸中心的高度;v-瞄準高,是十字絲中絲在尺上的讀數。
在地面起伏較大的地區(qū)進行視距測量時,必須使視線傾斜才能讀取視距間隔,如圖(3)。由于視線不垂直于視距尺,故不能直接應用上述公式。如果能將視距間隔MN換算為與視線垂直的視距間隔M'N',這樣就可按公式(2)計算視距,也就是圖(3)斜距D',再根據D'和豎直角α算出水平距離D及高差h。因此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求出MN與與M'N'之間的關系。
圖中φ角很小,約為34',故可把角MM'E和角NN'E 近似地視為直角,容易計算得l'=M'N'=MNcosα=lcosα,則D'=Klcosα。(4)
容易求得水平距離D=Klcosα*cosα,(5)
高差h=D*tanα+i-v 。 (6)
其實視線水平的時候α為0°,sin0°=0,cos0°=1,帶入(4)、(5)、(6)就可得到(2)、(3)式。其中視線水平的時候視距等于水平距離。
用經緯儀和水準儀來測量距離時,為得到測量結果,必須對物體標尺讀數(對應于分劃板上兩視距線間距)乘上的一個常數。被測距離與物體標尺讀數的關系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D--被測物體至望遠鏡轉軸的距離;L--對應于分劃板上兩視距線的物體標尺數值;K--視距乘常數;C--視距加常數
導線的邊長和高程用視距法來測定,稱為視距導線測量。它不受地形起伏的影響,適用于山區(qū)作圖根測量。
視距尺最好用等差級數視距尺,用這種視距尺測量精度較高,用普通視距尺精度稍差一些。作業(yè)時應嚴格遵守前面有關視距測量注意事項。
視距導線測量工序和經緯儀導線測量一樣,只是邊長和高差是用視距法測定。視距導線測量外業(yè)分為:踏查選點、測角、視距,而測角和視距在一個測站是同時進行的。視距導線的踏查選點、測角方法與要求和經緯儀導線測量一樣。下面著重介紹在一個測站用普通視距尺作視測量的方法和限差規(guī)定。在每一個測站觀測水平角后,緊接著用視距法測定邊長和高差,每一邊都要作往測和返測各一次,在1站安置儀器,量儀器高,先觀測1—2邊,盤左用望遠鏡中絲對準2點所立標尺上的儀器高讀數,讀取上絲和下絲讀數,調子豎盤指標水準管,讀取豎角讀數。然后盤右以望遠鏡中絲對準標尺儀器高讀數。讀取上絲和下絲讀數,調平豎盤指標水準管讀豎角讀數,如此完成1—2邊的往測觀測。當中絲對準儀器高受地形限制有困難時,可以對任意一個讀數。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