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準號 |
60701017 |
項目名稱 |
MMIC左手傳輸線寬帶功率分配/合成技術(shù)研究 |
項目類別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申請代碼 |
F0118 |
項目負責人 |
國云川 |
負責人職稱 |
研究員 |
依托單位 |
電子科技大學 |
研究期限 |
2008-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經(jīng)費 |
23(萬元) |
左手材料是一類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具有負折射率的新型人造電磁材料。使用左手材料可以實現(xiàn)電磁波的反向波傳輸、亞波長聚焦以及后向輻射等特殊行為。零相移左手傳輸線是左手材料在微波集成電路上的成功應用,它消除了微波傳輸線長度對傳輸信號相位的影響,對實現(xiàn)微波器件的小型化有著重要的意義。本項目在對微波頻段左手材料的長期研究基礎上,針對左手傳輸線帶寬窄損耗大,提出了一種超寬帶低損耗的零相移左手傳輸線結(jié)構(gòu),通過仿真驗證了其在功率分配/合成上應用的可行性,并對其在功率合成放大器等微波電路和器件上的應用作了初步探索。對于克服左手材料高損耗、窄帶寬的缺點,利用其開發(fā)新型微波器件以及微波集成系統(tǒng)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2100433B
租售狀態(tài): 出售開 發(fā) 商: 北京天亞物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投 資 商: ----占地面積: 118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 100000.00平方米詳細信息售 樓 處: 北京市朝陽區(qū)光華路嘉裹中心飯店...
行政區(qū)域:新香洲項目位置:位于香洲區(qū)星園路3號(民西路與三臺石路交匯處)交通狀況:11條公交線路1、5、6、8、15、22、43、56、68、602、204主力戶型:95-210平方米三房四房開發(fā)商:...
行政區(qū)域:惠城區(qū)區(qū)域板塊:下角項目位置:惠城區(qū)江南下角中路26號(原機械廠)交通狀況:惠城區(qū)1、15、16、19路公交車至機械廠站下,即達項目。主力戶型:二居56平米,三居80平米開發(fā)商:惠州市鵬達實...
格式:pdf
大?。?span id="lrjzhnp" class="single-tag-height">23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6
建筑物基本信息 參數(shù)名 必填 描述 項目實際情況 建筑代碼 數(shù)據(jù)中心代碼 建筑名稱 必填 最多24個漢字 建筑字母別名 必填 建筑首字母大寫 建筑業(yè)主 必填 有多位業(yè)主時存主要業(yè)主名稱,外加 “等××位” 建筑監(jiān)測狀態(tài) 狀態(tài) 1- 啟用監(jiān)測 0- 停用監(jiān)測 所屬行政區(qū)劃 必填 6位行政區(qū)劃代碼 建筑地址 必填 最多40個漢字 建筑坐標 -經(jīng)度 建筑坐標 -緯度 建設年代 必填 4位數(shù)字年份 地上建筑層數(shù) 必填 整數(shù) 地下建筑層數(shù) 整數(shù) 建筑功能 必填 A- 辦公建筑 B- 商場建筑 C- 賓 館飯店建筑 D- 文化教育建筑 E- 醫(yī)療衛(wèi)生建筑 F- 體育建筑 G- 綜 合建筑 H- 其它建筑 建筑總面積 必填 空調(diào)面積 必填 采暖面積 必填 建筑空調(diào)系統(tǒng)形式 必填 A- 集中式全空氣系統(tǒng) B- 風機盤管 +新風系統(tǒng) C- 分體式空調(diào)或 VRV的 局部式機組系統(tǒng) Z
格式:pdf
大?。?span id="8n9xxv8" class="single-tag-height">23K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7
一.塔吊的基本結(jié)構(gòu) 塔吊從功能上看,可以分為七大部分:金屬結(jié)構(gòu)、零部件、工作 機構(gòu)、電氣設備、液壓系統(tǒng)、安全裝置和附著錨固。 塔吊金屬結(jié)構(gòu)由起重臂、塔身、轉(zhuǎn)臺、承座、平衡臂、底架、塔 尖等組成。 塔吊零部件則由鋼絲繩(起吊的主要受力部件) 、變幅小車(車由 車架結(jié)構(gòu)、鋼絲繩、滑輪、行輪、導向輪、鋼絲繩承托輪、鋼絲繩防 脫輥、小車牽引張緊器及斷繩保險器等組成) 、滑輪、回轉(zhuǎn)支承、吊 鉤和制動器組成。 塔吊工作機構(gòu)有五種:起升機構(gòu)、變幅機構(gòu)、小車牽引機構(gòu)、回 轉(zhuǎn)機構(gòu)和大車走行機構(gòu) (行走式的塔吊 )。 塔吊電氣設備包括了液壓泵、液壓油缸、控制元件、油管和管接 頭、油箱和液壓油濾清器等主要元器件。 塔吊安全系統(tǒng)和附著錨固則有限位開關(guān) (限位器 ),超負荷保險器 (超載斷電裝置 ),緩沖止擋裝置,鋼絲繩防脫裝置 ;風速計,緊急安 全開關(guān),安全保護音響信號。而一般來說,自升式塔吊在修筑樓房的 過程中
單片微波集成電路,即MMIC是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的縮寫,它包括多種功能電路,如低噪聲放大器(LNA)、功率放大器、混頻器、上變頻器、檢波器、調(diào)制器、壓控振蕩器(VCO)、移相器、開關(guān)、MMIC收發(fā)前端,甚至整個發(fā)射/接收(T/R)組件(收發(fā)系統(tǒng))。由于MMIC的襯底材料(如GaAs、InP)的電子遷移率較高、禁帶寬度寬、工作溫度范圍大、微波傳輸性能好,所以MMIC具有電路損耗小、噪聲低、頻帶寬、動態(tài)范圍大、功率大、附加效率高、抗電磁輻射能力強等特點。
自1974年,美國的Plessey公司用GaAs FET作為有源器件,GaAs半絕緣襯底作為載體,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塊MMIC放大器以來,在軍事應用(包括智能武器、雷達、通信和電子戰(zhàn)等方面)的推動下,MMIC的發(fā)展十分迅速。80年代,隨著分子束外延、金屬有機物化學汽相淀積技術(shù)(MOCVD)和深亞微米加工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進步,MMIC發(fā)展迅速。1980年由Thomson-CSF和Fujitsu兩公司實驗室研制出高電子遷移率晶體管(HEMT),在材料結(jié)構(gòu)上得到了不斷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1985年Maselink用性能更好的InGaAs溝道制成的贗配HEMT(PHEMT),使HEMT向更調(diào)頻率更低噪聲方向發(fā)展。繼HEMT之后,1984年用GaAlAs/GaAs異質(zhì)結(jié)取代硅雙極晶體管中的P-N結(jié),研制成功了頻率特性和速度特性更優(yōu)異的異質(zhì)結(jié)雙極晶體管(HBT)和HBT MMIC。由于InP材料具有高飽和電子遷移率、高擊穿電場、良好的熱導率、InP基的晶格匹配HEMT,其性能比GaAs基更為優(yōu)越,隨著InP單晶的制備取得進展,InP基的HEMT、PHEMT、MMIC性能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微波單片集成電路具有電路損耗小、噪聲低、頻帶寬、動態(tài)范圍大、功率大、附加效率高等一系列優(yōu)點,并可縮小的電子設備體積、重量減輕、價格也降低不少,這對軍用電子裝備和民用電子產(chǎn)品都十分重要。美國、日本、西歐都把MMIC作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核心,競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展開激烈的競爭?!?80年代中期以前的MMIC,頻率一般在40GHz以下,器件是采用柵長為0.5mm左右的GaAs 金屬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MESFET)。在低噪聲MMIC領域的先進水平都被HEMT、PHEMT和飛速發(fā)展的InP HEMT所取代,InP基HEMT的最佳性能是fT為340GHz,fmax為600GHz。低噪聲MMIC放大器的典型水平為29~34GHz下,2級LNA噪聲為1.7dB,增益為17dB;92~96GHz,3級LNA噪聲為3.3dB,增益為20dB;153~155GHz,3級低LNA增益為12dB?!?美國TRW公司已研制成功MMIC功率放大器芯片,Ka波段輸出功率為3.5W,相關(guān)功率增益11.5dB,功率附加效率為20%,60GHz的MMIC輸出功率為300mW,效率22%,94GHz采用0.1mm AlGaAs/InGaAs/GaAs T型柵功率二級MMIC,最大輸出功率300mW,最高功率附加效率為10.5%。 HP公司研制了6~20GHz單片行波功率放大器,帶內(nèi)最小增益為11dB,帶內(nèi)不平坦度為±0.5dB,20GHz處1dB壓縮點輸出功率達24dB。Raythem. Samvng及Motorola聯(lián)合開發(fā)的X-Ku波段,MMIC單片輸出功率達3.5W,最大功率附加效率為49.5%?!?西屋公司研制成功直流-16GHz,6位數(shù)字衰減器MMIC,16GHz插損小于5dB?!?日本三菱電器公司研制的大功率多柵條AlGaAs/GaAs HBT,在12GHz下功率附加效率為72%;NEC公司開發(fā)的26GHz AlGaAs/GaAs大功率HBT器件達到了目前最高輸出功率(740mW)和功率附加效率(42%)。
MMIC發(fā)展中的里程碑
日期 |
器件 |
頻帶 |
襯底 |
器件基礎 |
||||
Si |
GaAs |
InP |
FET |
HEMT |
HBT |
|||
1965 |
PIN switch |
X |
· |
|||||
1968 |
Mixer/Oscillator |
V |
· |
|||||
1974 |
Low-power amplifier |
X |
· |
· |
||||
1978-79 |
Power amplifier |
X |
· |
· |
||||
Low-power amplifier |
K |
· |
· |
|||||
1980 |
Switches |
X |
· |
· |
||||
1981 |
Traveling-wave amplifier |
X |
· |
· |
||||
T/R module(multi-chip) |
X |
· |
· |
|||||
1982 |
Phase shifter |
X |
· |
· |
||||
1984 |
T/R module(single chip) |
X |
· |
· |
||||
DBS receiver |
X |
· |
· |
|||||
1986 |
Power amplifier |
Q |
· |
· |
||||
1987 |
Multi-octave switch |
DC-Q |
· |
· |
||||
1988 |
Low-noise amplifier |
V |
· |
· |
||||
1989 |
Power amplifier |
X |
· |
· |
||||
Power amplifiers |
X, I-J |
· |
· |
|||||
1990 |
Multi-octave TWA |
5-100GHz |
· |
· |
||||
1992 |
LNA/power amplifier |
W |
· |
|||||
1994 |
Power amplifiers |
I-J |
· |
· |
||||
2000 |
Low-noise receiver |
183GHz |
· |
· |
單片微波集成電路(與混合微波集成電路相比),有如下優(yōu)點與不足
MMIC |
HMIC |
數(shù)量大而便宜,對復雜電路尤為經(jīng)濟 在生產(chǎn)性強 芯片小而輕巧 可靠性高 較小的寄生參數(shù)影響、大帶寬和高工作頻率 電路面積是成本,電路必須做到盡可能地小型化 可選元器件非常有限 生產(chǎn)制造時間較長,一般為三個月 初始投資成本費用非常昂貴 |
簡單電路較為便宜;可進行自動化封裝 由于元器件位置及封裝連接線導致重復生產(chǎn)性能差 在多層基片中嵌入無源器件的電路不但可行,而且可以做到小而輕 大多數(shù)混合集成電路的元器件是黏合在一起的,所以可靠性較差 目前有適用于LNA和PA的最好晶體管 基片便宜,可以大量使用微帶傳輸線 有大量的可供選擇的元器件 生產(chǎn)速度快,使得多次重復試制可行 初始投資成本費用非常便宜 |
單片微波集成電路建模技術(shù)
對于MMIC設計而言,重復性設計的成本是非常昂貴的,因此器件建模和仿真過程是非常重要的,應用CAD技術(shù)建立的器件模型是影響電路設計精度的關(guān)鍵因素。電路規(guī)模越大、指標和工作頻段越高,對器件模型精度要求也越高。準確的半導體器件模型對提高微波毫米波單片微波集成電路的成品率、縮短研發(fā)周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MMIC制造技術(shù)仍在不斷發(fā)展中,不同工藝線的工藝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工藝上的模型庫也不盡相同,因此必須針對特定的工藝建立特定的MMIC模型庫。
對于無源器件模型,由于電磁場理論分析比較成熟,模型建立比較簡單,但是電感模型的建立是個難點,因為電感要考慮自感、互感及寄生效應的存在及影響,并且電路版圖、原理圖及實測值之間的契合也是難點。對于有源器件,需要建立精確的小信號和大信號模型,對于低噪聲電路(如低噪聲放大器和振蕩器)還要建立噪聲模型。線性的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可以準確預測小信號S參數(shù),但是卻不能反應大信號的功率諧波特性,因此對于功率放大器、混頻器和振蕩器等非線性器件,需要建立微波非線性器件模型。
頻率范圍為 4 ~ 16 GHz , 步進為 1 MHz 超寬帶頻率合成器應用于寬帶接收機中作本振源 。由于綜合器的相噪 、雜散直接影響接收機的動態(tài)范圍 、倒易混頻 、靈敏度等指標 ,所以這 2 項指標是綜合器的關(guān)鍵指標 。由于輸出頻率非常高 , 采用單環(huán)鎖相環(huán)實現(xiàn)低相噪指標是不可能的 。因為步進只有 1 MHz , 輸出 16 GHz 時分頻比 N =16 000 ,相位噪聲惡化20 lgN =84 dB ,不能滿足接收機所要求的指標 。只有盡可能減小分頻比 ,以及采用低噪聲器件 ,才能實現(xiàn)低相噪輸出 。選擇了類似于雙環(huán)的混頻式鎖相環(huán)方案 , 并采用了梳妝譜發(fā)生器代替?zhèn)鹘y(tǒng)的大步進鎖相環(huán) , 減少了環(huán)路所帶來的額外相位噪聲 , 最終實現(xiàn)了合成器低相噪指標要求 。通過在混頻環(huán)的混頻輸出后加可變分頻器 ,實現(xiàn)了小步進輸出 ?。
實現(xiàn)方案
合成器輸出頻率范圍非常寬 , 達到 4 倍頻程 。在這么寬的頻率范圍內(nèi)單段很難實現(xiàn) , 所以采用分2 段輸出 。在低段 4 ~ 8 GHz 的倍頻程頻率范圍內(nèi)采用混頻式鎖相環(huán)方案實現(xiàn) 。高段 8 ~ 16 GHz 的頻率范圍通過低段 4 ~ 8 GHz 二倍頻實現(xiàn) 。其整個實現(xiàn)方案如圖 1 所示 。由于高段是通過低段倍頻實現(xiàn) ,高段步進為 1 MHz 時 , 則低段步進為 0. 5 MHz 。與傳統(tǒng)的三環(huán)方案相比較 , 該方案簡單許多 ,較好地解決了小步進及低分頻比之間的矛盾 。低段的混頻式鎖相環(huán)部分是整個方案的核心部分 ?;祛l式鎖相環(huán)方案主要有晶振 、梳狀譜發(fā)生器 、混頻環(huán)3 部分組成 。混頻環(huán)輸出和梳狀譜輸出混頻濾波后再分頻輸出與晶振分頻輸出鑒相 , 使環(huán)路輸出最終鎖定在所要求的頻率 。
選用 100 MHz 超低相噪恒溫晶體振蕩器 , 其典型相位噪聲指標 為 : -130 dBc/Hz (@100 Hz ) ,-145 dBc/Hz( @1 kHz) , -155 dBc/Hz ( @10 kHz) 。梳狀譜發(fā)生器采用階躍恢復二極管實現(xiàn)倍頻 , 步進為 200 MHz ,其最大倍頻次數(shù)只有 78 。由于頻率太高 ,受現(xiàn)有器件的限制 ,單環(huán)鎖相環(huán)不容易實現(xiàn)大步進輸出 ,而且還會引入額外的相位噪聲 ,所以采用倍頻方案更合適 ?;祛l環(huán)部分的環(huán)內(nèi)最大分頻比雖然為 400 , 但是由于采用了超低相噪的鑒相器 ,所以輸出仍然可以保證低相噪指標 , 同時又實現(xiàn)了小步進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