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經(jīng)全國科學技術(shù)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fā)布。
《土木工程名詞》第一版。 2100433B
1、排水是將施工范圍附近的水排除走,而降水是將水位降到施工地段以下僅垂直方向上的, 2、計算了輕型井點降水不能再計算濕土施工排水費,因輕型井點降水就屬于基礎施工降水,再計算濕土施工排水費等于重復計算。...
一套是50根
?? 井點排水不是把基坑內(nèi)的水排走,是基坑沒有開挖前,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以下,上圖(不是井點降水,是明排水),定額內(nèi)井點排水按井點深度套項,那么深度是按垂直計算。
格式:pdf
大?。?span id="o84wrbd" class="single-tag-height">187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5
本文以南水北調(diào)中線總干渠某倒虹吸為例,介紹了在深井井點降排水施工的經(jīng)驗,重點說明了有關(guān)試驗、數(shù)據(jù)計算的方法,并說明了成井工藝和深基坑降水對周邊影響,以期對今后類似工程的施工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格式:pdf
大小:187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3
井點排水設計及施工方法——井點降低地下水位是砂性土壤地基深開挖或沉井施工的必要措施。本文根據(jù)杭州三堡排澇工程前期準備工程的施工實踐,就井點平面布王、井距和井深等參數(shù)以及注意事項進行論述。
所謂井點,是指以降低地下水位為目的而打入地下的直徑5~7.5cm的集水管下端部的開孔部分。井點施工法,是按1~2m間隔,將一系列井點埋設在地下水面以下,使用強力真空泵,強制性地吸取地下水的施工法。吸引的水從吸水管通過旋轉(zhuǎn)接頭集聚在井點總管進行排水。井點施工適用于透水性稍低(透水系數(shù)10-4cm/s)的地層,抽水的可能深度,一般控制在6~8m左右。需要超過上述揚程時,應使用多級設置,或采用深井施工法。
(1)井點布置應根據(jù)基坑平面形狀與大小、地質(zhì)和水文情況、工程性質(zhì)、降水深度等而定。
(2)當基坑(槽)寬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過6m時,可采用單排井點,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側(cè)。
當基坑(槽)寬度大于6m,或土質(zhì)不良,滲透系數(shù)較大時,宜采用雙排井點,布置在基坑(槽)的兩側(cè),當基坑面積較大時,宜采用環(huán)形井點;挖土運輸設備出入道可不封閉,間距可達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
(3)井點管距坑壁不應小于1.0~1.5m,距離太小,易漏氣。井點間距一般為1.2~2.4m。
(4)供水總管和排水總管的標高宜盡量接近地下水位線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
(5)水泵軸心與總管齊平。
(6)井點管的入土深度應根據(jù)降水深度及儲水層所有位置決定,但必須將濾水管埋入含水層內(nèi),并且比挖基坑(溝、槽)底深0.9~1.2m。
1. 真空井點降水原理
真空井點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一種方法,它是沿基坑四周或一側(cè)將直徑較細的井管沉入深于基底的含水層內(nèi),井管上部與總管連接,通過總管利用抽水設備將地下水從井管內(nèi)不斷抽出,使原有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底以下。
2. 真空井點布置及主要設備根據(jù)工程地質(zhì)特性和平面尺寸,井點布置成環(huán)形。
3. 真空井點系統(tǒng)由井點管、集水總管及抽水設備等組成。
4.當基坑、基槽寬小于6m時,且降水深度不超過5m時,真空井點應該按 單排布置 式來布置。
5.當基坑寬度大于6m或土質(zhì)不良,則宜采用雙排井點。
6.當基坑面積較大時,宜采用環(huán)形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