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月忍冬形態(tài)特征
常綠藤本,全體近無毛;幼枝、花序梗和萼筒常有白粉。葉寬橢圓形、卵形至矩圓形,長3-7厘米,頂端鈍或圓而常具短尖頭,基部通常楔形,下面粉白色,有時被短柔伏毛,小枝頂端的1-2對基部相連成盤狀;葉柄短或幾不存在。
花輪生,每輪通常6朵,2至數(shù)輪組成頂生穗狀花序;花冠近整齊,細長漏斗形,外面桔紅色,內(nèi)面黃色,長3.5-5厘米,筒細,中部向上逐漸擴張,中部以下一側(cè)略腫大,長為裂片的5-6倍,裂片直立,卵形,近等大;雄蕊和花柱稍伸出,花藥遠比花絲短。果實紅色,直徑約6毫米?;ㄆ?-8月。
貫月忍冬簡介
中文名:貫月忍冬
拉丁名:LonicerasempervirensLinn.
中文名:忍冬科
科拉丁名:Caprifoliaceae
屬中文名:忍冬屬
屬拉丁名:Lonicera
中國植物志:72:250
原產(chǎn)北美洲,中國上海、杭州等城市常有栽植。
貫月忍冬性喜光,不耐寒,喜排水良好濕潤肥沃的土壤。氣溫在5℃以下,葉片開始變黃,春季在5℃以上植物體液開始流動,10℃時芽開始膨大發(fā)育,15℃時植株進人生長期,在陽光充足的露地條件下,葉色濃綠,花色鮮艷,從早春到晚秋均花開滿枝,入冬后在室內(nèi)生長的貫月忍冬葉色依然濃綠,正常開花,在室外生長的植株葉片凋落,以莖越冬。貫月忍冬栽培容易,抗旱、抗病性強,一般不易退化,
葉黃槿為常綠大灌木至小喬木,被星狀毛。主干不明顯,高可達3-4m。其葉大,如心形,葉柄長3-8cm。其花,雄蕊多數(shù)為單體,雄蕊筒包圍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開裂。單葉,葉草質(zhì),互生,革質(zhì),...
落葉灌木,高1.5-3米;當(dāng)年小枝連同芽、葉柄和花序均密被土黃色或黃綠色開展的小剛毛狀粗毛及簇狀短毛,老時毛可彎伏,毛基有小瘤狀突起,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被疏毛或幾無毛,有凸起的墊狀物。葉紙質(zhì),寬倒卵...
平枝栒子屬落葉或半常綠匍匐灌木,高不超過0.5米,枝水平開張成整齊兩列狀;小枝圓柱形,幼時外被糙伏毛,老時脫落,黑褐色。葉片近圓形或?qū)挋E圓形,稀倒卵形,長5-14毫米,寬4-9毫米,先端多數(shù)急尖,基部...
插條的選擇:以2年生的貫月忍冬作為繁殖的母本。選擇生長健壯、帶半木質(zhì)化的枝條或當(dāng)年生的嫩枝進行扦插,長度2-3節(jié)間,上剪口離芽點1-1.5厘米,下剪口需平滑,去除下部葉片,隨剪隨插。
基質(zhì)的準(zhǔn)備:用輕松培養(yǎng)土基質(zhì)(50%礱糠灰、25%蛭石或珍珠巖、25%園土)在筐內(nèi)中進行扦插,采用全光照自動噴霧,保持土壤濕潤和85%左右的空氣濕度,以促進插穗生根。根系生長良好后帶基質(zhì)進行移植。
移植:對棚架周圍內(nèi)的土壤進行深翻25-30厘米,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如腐葉土、粗沙、泥炭、菜籽餅、豬糞等),結(jié)合施基肥用呋喃丹對土壤進行消毒防蟲。沿棚架周圍開溝準(zhǔn)備移植。將生根完好的貫月忍冬帶基質(zhì)移植到準(zhǔn)備好棚架旁的溝內(nèi),定植前將栽植的土壤澆透水1次,保持土壤濕潤。定植后再澆透水1次。
原產(chǎn)北美洲。我國上海、杭州等城市常有栽植。
水肥管理:在扦插苗移植成活后應(yīng)加強水肥管理,滿足貫月忍冬對水肥的需要。保持土壤干干濕濕,促進根系生長。一般澆水在上午8-10時進行,傍晚少澆或不澆水。定植后14-28天應(yīng)進行追肥。施肥應(yīng)以薄肥勤施為主。每10天施1次。其生長前期主要是營養(yǎng)生長階段,施肥要結(jié)合澆水進行,施氮肥為主,促進植株的莖葉生長;在生殖生長階段在根外圍噴施以磷、鉀為主的復(fù)合肥或0.1%磷酸二氫鉀等,以促進花芽分化、花蕾著色、莖稈粗壯、防花蕾脫落,確保枝繁葉茂、花開滿枝。
整形修剪:在保證水肥管理條件下,加強整形修剪管理對貫月忍冬在整個生長周期內(nèi)尤為重要,因為其枝蔓生長較快、較長,需及時清理病蟲枝、枯死枝,才能保證株形完整、美觀、葉色鮮艷、花開滿枝的效果。
喜光,不耐寒,適宜排水良好、濕潤肥沃疏松土壤。
可用作棚架,花廊等垂直綠化。
貫月忍冬感病蟲害較少,應(yīng)以預(yù)防為主。在栽培的過程中容易引起的蟲害有蚜蟲等,可用溴氰菊脂2000-4000倍液防治。
貫月忍冬因為其株型的可塑性較強,自然株形呈傘狀延伸,是園林綠化中極好的園林地被和垂直綠化材料。它生長速度快,一般1-2年即可定型,可在假山石景、喬灌木的小花園依靠圍墻周圍栽植配置,其株體攀緣生長,花期很長,花開花落延綿不斷,光彩鮮艷;其莖生長蔓延,纏繞快,且嫩莖紅色,葉綠而繁茂,栽培4年的莖長達6米,也可以采用棚架式、籬垣式、立柱式等進行垂直綠化,增加城市園林綠化空間,豐富綠化層次,美化空間視覺效果,使之與環(huán)境更加協(xié)調(diào)。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fù)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zhì),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長習(xí)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yīng)城市街道環(huán)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格式:pdf
大?。?span id="34xdems"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6
以豫南地區(qū)的區(qū)域特征和建筑文化為背景,結(jié)合古鎮(zhèn)、古村落鄉(xiāng)土建筑的具體實例,對豫南鄉(xiāng)土建筑的類型與形態(tài)特征進行研究,以便全面地把握該地區(qū)鄉(xiāng)土建筑的特點,為進一步保護與發(fā)展新農(nóng)村鄉(xiāng)土建筑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