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xué)名 | 地錦系 | 界 | 植物界 |
---|---|---|---|
科 | 葡萄科 | 屬 | 地錦屬 |
五葉地錦 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 (L.) Planch.
葉為掌狀5小葉,小葉倒卵圓形、倒卵橢圓形或外側(cè)小葉橢圓形,長5.5-15厘米,寬3-9厘米,最寬處在上部或外側(cè)小葉最寬處在近中部,頂端短尾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邊緣有粗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或下面脈上微被疏柔毛; 側(cè)脈5-7對,網(wǎng)脈兩面均不明顯突出; 葉柄長5-14.5厘米,無毛,小葉有短柄或幾無柄?;ㄐ蚣夙斏纬芍鬏S明顯的圓錐狀多歧聚傘花序,長8-20厘米;花序梗長3-5厘米,無毛;花梗長1.5-2.5毫米,無毛;花蕾橢圓形,高2-3毫米,頂端圓形; 萼碟形,邊緣全緣,無毛;花瓣5,長橢圓形,高1.7-2.7毫米,無毛;雄蕊5,花絲長0.6-0.8毫米,花藥長橢圓形,長1.2-1.8毫米;花盤不明顯; 子房卵錐形,漸狹至花柱,或后期花柱基部略微縮小,柱頭不擴(kuò)大。果實(shí)球形,直徑1-1.2厘米,有種子1-4顆;種子倒卵形,頂端圓形,基部急尖成短喙,種臍在種子背面中部呈近圓形,腹部中棱脊突出,兩側(cè)洼穴呈溝狀,從種子基部斜向上達(dá)種子頂端?;ㄆ?-7月,果期8-10月。
東北、華北各地栽培。原產(chǎn)北美。
最近研究,可向南引種長江流域,長勢很好,是優(yōu)良的城市垂直綠化植物樹種。
系2.地錦系Ser. Parthenocissus
本系我國有下列1種。
格式:pdf
大小:31KB
頁數(shù): 8頁
評分: 4.7
五葉地錦 種在院墻邊,爬墻植物,較耐庇蔭。生長勢旺盛,但攀緣力較差 紅王子錦帶 , 為忍冬科 ,錦帶花屬落葉開張性灌木 , 葉橢圓形 ,嫩枝淡紅色(杭州 地區(qū)為綠色) ,老枝灰褐色。夏初開花,花朵密集,花冠胭脂紅色,艷麗悅目, 開花盛期從 5月到 7月(長江以南為 4月上旬- 7月上旬),花序到 10月份仍陸 續(xù)不斷。修剪一次,發(fā)一次芽,花更旺。紅王子錦帶系錦帶花的一個(gè)園藝品種 , 是近年我國園藝工作都從美國新引進(jìn)的優(yōu)良樹種 .性喜光,抗寒,抗旱,管理比 較粗放,也較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 美國紅楓 育苗應(yīng)選擇微酸、濕潤、透水性好,灌溉條件良好的砂壤土。播前每 畝施入有機(jī)肥 5000kg、NPK三元復(fù)合肥 50kg。為防止苗木病蟲害,特別是地下 害蟲,每畝需用硫酸亞鐵 8~10kg、辛硫磷顆粒劑 2kg,和細(xì)土拌勻, 撒在地表, 然后進(jìn)行深耕、耙細(xì)、平整作畦,要求畦寬 1米,畦埂寬 30厘
格式:pdf
大?。?span id="ewkeybl" class="single-tag-height">31K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7
對五葉地錦插穗采取不同濃度(100 mol/L、300 mol/L、500 mol/L)IAA溶液、不同時(shí)間(1h、2 h)處理,以探究不同濃度的吲哚乙酸和不同處理時(shí)間對五葉地錦扦插生根的影響,在通過測定插穗生根率、生根數(shù)量、根系生長量、根系長度、愈傷組織生根率、皮部生根率指標(biāo),分析不同處理對五葉地錦扦插生根的影響。試驗(yàn)結(jié)果顯示:在不同處理時(shí)間和不同濃度的組合處理下,五葉地錦插穗生根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在處理時(shí)間為1 h時(shí)、IAA濃度為300 mol/L的處理?xiàng)l件下,植株長勢最好,插穗生根率最高,研究結(jié)果可作為五葉地錦經(jīng)吲哚乙酸處理后生根影響的借鑒和依據(jù)。
地錦屬約13個(gè)種,分布于亞洲和北美。我國有10種,其中1種由北美引入栽培。
組 | 系 | 種 |
---|---|---|
珠形組 Sect. Margaritaceae | 異葉系Ser. Heterophyllae C. L. Li | 異葉地錦Parthenocissus dalzielii Gagnep. |
單葉系Ser. Tricuspidatae | 栓翅地錦Parthenocissus suberosa Hand.-Mazz. 地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 et Z. ) Planch. | |
地錦組 Sect. Parthenocissus | 地錦系Ser. Parthenocissus | 五葉地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 (L.) Planch. |
三葉系Ser. Trifoliolae Galet | 小葉地錦Parthenocissus chinensis C. L. Li 毛脈地錦Parthenocissus var. pubifolia C. L. Li 長柄地錦Parthenocissus feddei (Levl.) C. L. Li 三葉地錦Parthenocissus semicordata (Wall. ex Roxb.) Planch. | |
塊形組 Sect. Tuberculiformes | 花葉地錦Parthenocissus henryana (Hemsl.) Diels & Gilg 綠葉地錦Parthenocissus laetevirens Rehd. |
土庫曼大戟 Euphorbia granula Forsk.
小葉地錦 Euphorbia heyneana Spreng.
新竹地錦 Euphorbia hsinchuensis (Lin et Chaw.) C. Y. Wu et J. S. Ma
地錦 Euphorbia humifusa Willd. ex Schlecht.
斑地錦 Euphorbia maculata L.
小葉大戟 Euphorbia makinoi Hayata
匍匐大戟 Euphorbia prostrata Ait.
匍根大戟 Euphorbia serpens H. B. K.
臺西地錦 Euphorbia taihsiensis (Chaw et Koutnik) Oudejians
千根草 Euphorbia thymifolia L.
本屬在分類系統(tǒng)上,過去曾有過一些工作,Suessenguth (1953)在他的專志中,按地區(qū)把地錦屬植物分成亞洲種和美洲種兩大類;后Galet(1967)在他的研究論文中,依據(jù)葉的數(shù)目,分成3個(gè)系:①單葉系(Ser. Tricuspidatae); ②三葉系(Ser. Trifoliolae); ③五葉系(Ser. Quinquefoliolae)。由于過去對本屬植物學(xué)性狀研究不夠,因而提出的分類系統(tǒng)沒有多大的科學(xué)價(jià)值,致使親緣關(guān)系遠(yuǎn)的種類放在一起。作者基于標(biāo)本室分類學(xué)工作,包括對美洲植物種類的研究、野外觀察和在栽培條件下對該屬種類植物性狀的個(gè)體發(fā)育特點(diǎn)進(jìn)行了比較分析,提出本屬植物下列分類系統(tǒng),供進(jìn)一步研究本屬植物的起源和進(jìn)化參考。
本屬植物在我國記載較早并能從形態(tài)上識別者可見于《本草綱目》,稱之為地錦;在近代志書中較早可見于陳嶸編著的《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1937),稱為紅葡萄藤,下列別稱趴山虎;劉慎諤等人(1955)編著的《東北木本植物圖志》中把本屬稱為地錦屬;胡先骕(1955)編著的《經(jīng)濟(jì)植物手冊》則把本屬稱為爬山虎屬,此后我國大多數(shù)志書或文獻(xiàn)中記載本屬植物時(shí)均照此稱謂。近年來本屬植物多用于城市垂直綠化,不同的種類附著并鋪散在墻壁上構(gòu)成不同風(fēng)格的圖案,有的種類分枝后仍向上垂直生長,有的斜向兩側(cè)并不斷分枝呈扇形擴(kuò)展或向兩側(cè)平展,春夏翠綠,秋天有的種類葉色變成鮮紅或紫紅,甚為美麗;野生群集鋪地者,遠(yuǎn)可見一片緋紅,盛似"地錦"。作者與園林學(xué)者們討論認(rèn)為,恢復(fù)本屬植物原稱地錦,較能表達(dá)該類植物園林上雅致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