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1.9MB
頁數: 5頁
山西榆次常家莊園是中國民居中儒商建筑的典型代表,其柱礎石造型考究、雕刻精美、紋樣豐富,在三晉特有的地域文化中呈現出獨特的藝術特征和文化內涵。常家莊園柱礎石藝術有著儒商文化影響下的顯明特征,其在晉商三雕中有著重要地位。一、常家莊園柱礎石現狀原常家莊園龐大的建筑群,先后遭受了戰(zhàn)爭的破壞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損失慘重,保留下來的只有常家莊園不足1/4的半條殘街,其規(guī)模與氣勢同往日無法相比。經過榆次區(qū)委、政府大規(guī)模的修復,北常部分又恢復了昔日的雄姿。耿彥波先生這樣寫道:"修
格式:pdf
大小:38KB
頁數: 5頁
文物世界 wwsj 2006.6 幾千年來, 木結構古建筑始終以這樣一種建筑 模式出現:“ 凡屋有三分, 自梁以上為上分, 地以上為 中分 , 階為下分?!边@種建筑模式上的每一組 , 甚至 每一個構件 , 它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和變化的多樣性 , 反 映了不同歷史時期 , 不同生活地域 , 不同民族文化 的風格和特點。柱礎石作為中國古建筑中獨具特色 的一個構件, 具有“ 起源早, 數量多, 形式廣, 價值高” 的特點。正確認識和區(qū)別柱礎石的時代造型與雕飾 藝術 , 對于研究、繼承歷史遺留的傳統(tǒng)藝術和技術 成就, 有效地保護文物將起著積極的作用。 一、柱礎石的起源與形式 柱礎石, 宋代稱柱礎, 清代稱柱頂石。它是放置 在古建筑柱子底下的石制構件。由于中國古代建筑 以木構架結構為主 , 梁柱系統(tǒng)是主要承重骨架 , 所 以歷史建筑都講究基礎的制作。一般情況下基礎是 由柱礎、磉墩、灰土三個部分組成。首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