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中國青海、甘肅、云南、四川、西藏。
生長于海拔3000-4000米山坡灌木叢中或山谷砂石灘上。
窄葉鮮卑花喜光,耐寒性強、耐干旱、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中性和微酸性土壤均能生長;但在濕潤環(huán)境生長良好。
灌木,高達2-2.5米;小枝圓柱形,微有稜角,幼時微被短柔毛,暗紫色,老時光滑無毛,黑紫色;冬芽卵形至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圓鈍,微被短柔毛,有2-4片外露鱗片。
葉在當年生枝條上互生,在老枝上通常叢生,葉片窄披針形、倒披針形,稀長橢圓形,長2-8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急尖或突尖,稀漸尖,基部下延呈楔形,全緣,上下兩面均不具毛,僅在幼時邊緣具柔毛,老時近于無毛,下面中脈明顯,側脈斜出;葉柄很短,不具托葉。
頂生穗狀圓錐花序,長5-8厘米,直徑4-6厘米,花梗長3-5毫米,總花梗和花梗均密被短柔毛;苞片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內外兩面均被柔毛;花直徑約8毫米;萼筒淺鐘狀,外被柔毛;萼片寬三角形,先端急尖,全緣,內外兩面均被稀疏柔毛;花瓣寬倒卵形,先端圓鈍,基部下延呈楔形,白色;雄花具雄蕊20-25,著生在萼筒邊緣,花絲細長,藥囊黃色,約與花瓣等長或稍長,雌花具退化雄蕊,花絲極短;花盤環(huán)狀,肥厚,具10裂片;雄花具3-5退化雌蕊,四周密被白色柔毛,雌花具雌蕊5,花柱稍偏斜,柱頭肥厚,子房光滑無毛。蓇葖果直立,長約4毫米,具宿存直立萼片,果梗長3-5毫米,具柔毛?;ㄆ?月,果期8-9月。
窄葉鮮卑花一般采用播種繁殖,亦可進行分株繁殖。
播種繁殖:又稱種子繁殖。每年到9-10月果實成熟即可采集,一般在低溫下袋裝貯藏半年,第二年春季播種。
分株繁殖:一般在春季或秋季進行,分株一定要帶土球,這樣有利于成活。如果秋季分株,當年可以發(fā)芽,第2年生長旺盛;如果春季分株,當年成活,也可生長良好。
栽培于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等省區(qū)。原產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澳大利亞、波利尼西亞地,世界各均有栽培。
主要分布于華南、熱帶季雨林及雨林區(qū),廣東、廣西、海南、臺灣、港澳地區(qū)適宜露地種植。 栽培于廣東、廣西等省區(qū)。原產美洲熱帶地區(qū),現(xiàn)廣布于全世界熱帶地區(qū)。
主要產長江以南各省,北達秦嶺淮河。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叢中。非洲東部經馬達加斯加、亞洲東南部及南美洲的玻利維亞也有分布。 莖皮可造紙及制人造棉;莖葉治久痢;為清涼性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根可以驅燒蟲;花和枝葉可...
采挖:每年土壤解凍后到植株萌芽前,即早春4月上旬-4月下旬之間;或者是在植株落葉以后到土壤封凍以前,即10月下旬-11月初。采挖盡量不傷根系,還要帶上土球,這樣有利于移植成活;最初在根系上套上尼龍袋、塑料袋或打上泥漿等方法處理。如果遠距離運輸最好帶上土球,土球要求完整,并且澆足水,用袋子或其它包裝結實;枝條用繩索纏繞,以減小冠幅,便于運輸。運輸過程中要保持植株在車上穩(wěn)定,避免減少對枝條、樹皮、根系等的機械創(chuàng)傷,不利于生長。長途運輸最好在無風天氣或陰天進行,這樣可以減少蒸騰,對移植栽培有利。最好邊起苗、邊包裝、邊裝車,盡量縮短采運時間,以確保成活率。采挖時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植株,最好選擇小苗采挖;大苗移植前宜進行修剪。
挖坑:挖掘坑時一定要大,這對根系生長有利,坑徑要求比根系大30-40厘米,便于老根伸展和新根發(fā)育??觾鹊谋硗梁偷淄烈蠓謩e放置,坑底要大而平,可以施一些有機肥,并且覆蓋表土??幼詈锰崆巴诤?,苗木一到,馬上進行栽植。
栽培:栽植前,對根部進行修剪,剪口要平,便于愈合。栽植葉根系一定要舒展,先放入表土,分層踏實,讓根系和土壤緊密結合。周圍圍土一圈,栽后馬上灌足水,過幾天后再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于成活。
澆水:早春枝條萌動后至展葉期,灌水2-3次,要澆透水;夏季干旱時多澆水,有利于花芽形成,雨季注意排水防澇。
施肥:栽植前施足腐熟有機肥,以后每年秋季落葉后在根際周圍開溝施入腐熟堆肥;早春可施一些追肥,有利于生長。生長期可噴葉面肥,使花繁葉茂。
除草:干旱季節(jié)和盛夏每2-3周松土除草1次。每次灌水后要及時松土,防止土壤板結,提高土壤透氣性,以利于根系生長。
窄葉鮮卑花枝葉繁茂,初夏開花,花白色如雪,花期長達3-4個月,為優(yōu)良觀賞花木,可配植于高山園或巖石園,可片植于公園等處,亦可作綠籬和花籬;還可盆栽觀賞。葉可以代茶;本種耐干旱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可作水土保持植物。可作獸藥,開花時采收花序和葉片,晾干后配以其它草藥,治療牲畜食積、消化不良、腹痛等。
格式:pdf
大?。?span id="48huinj" class="single-tag-height">424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4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不同產地及不同采收期大花紫薇葉中鞣花酸的含量。方法:采用Ultimate XB-C18(250mm×4.6mm,5μm)色譜柱,柱溫25℃,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為流動相,梯度洗脫,流速0.8mL·min-1,檢測波長254nm。結果:鞣花酸濃度在2.66~66.45μg/mL范圍內與峰面積呈良好線性關系,r=0.9998。平均回收率為103.7%(RSD=0.9%,n=6)。不同產地的大花紫薇葉中,鞣花酸以廣東深圳采收的含量最高,不同采收時間的福建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大花紫薇葉中鞣花酸含量在始果期8月下旬達到最高。結論:本方法操作簡單、快速、重復性好,可用于測定大花紫薇葉中鞣花酸的含量。
耐寒。
海拔1372.0m,土壤類型:灰棕荒漠土、風沙土。,生態(tài)環(huán)境:荒漠生態(tài)系統(tǒng),年均溫度7.3℃,年均降雨量113.0mm。
青海、甘肅、云南、四川、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