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植物學 | 作????者 | 張守潤、楊福林 主編 |
---|---|---|---|
出版社 |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07年8月 |
頁????數 | 272 頁 | 定????價 | 28 元 |
開????本 | 16 開 | 裝????幀 | 平 |
ISBN | 978-7-122-00563-2 | 版????次 | 1版1次 |
緒論1
一、植物及植物的多樣性1
二、植物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中的作用2
三、植物學的研究內容及其分支學科3
四、學習植物學的目的和方法4
第一章植物細胞與組織6
第一節(jié)細胞的基本特征7
一、細胞的基本概念7
二、細胞的化學組成7
三、細胞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原生質9
四、植物細胞的基本特征10
第二節(jié)植物細胞的形狀及基本結構11
一、植物細胞的形狀和大小11
二、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12
三、原生質體12
四、細胞壁22
第三節(jié)植物細胞后含物27
一、貯藏的營養(yǎng)物質27
二、晶體28
三、次生代謝產物29
第四節(jié)植物細胞的增殖30
一、細胞周期30
二、有絲分裂31
三、減數分裂33
四、無絲分裂35
五、細胞生長和分化35
六、細胞全能性35
七、細胞死亡36
第五節(jié)植 物 組 織37
一、組織與器官的概念37
二、植物組織的類型37
三、維管束50
本章小結51
思考題53
第二章植物種子和幼苗56
第一節(jié)種子的結構和類型56
一、種子的結構56
二、種子的類型57
第二節(jié)種子的萌發(fā)和幼苗的類型59
一、種子的萌發(fā)59
二、幼苗的類型61
本章小結63
思考題63
第三章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66
第一節(jié)根的形態(tài)和構造66
一、根的生理功能66
二、根和根系的種類66
三、根尖分區(qū)及生長動態(tài)67
四、根的結構69
五、側根的形成74
六、根瘤及菌根75
七、根的變態(tài)(課堂實訓)77
第二節(jié)莖的形態(tài)和構造80
一、莖的生理功能80
二、莖的基本形態(tài)81
三、芽與分枝82
四、莖尖分區(qū)及生長動態(tài)84
五、莖的構造85
六、莖的變態(tài)96
第三節(jié)葉的形態(tài)和構造98
一、葉的生理功能99
二、葉的基本形態(tài)99
三、葉的解剖結構104
四、葉的壽命及落葉110
五、葉的變態(tài)111
本章小結112
思考題113
第四章植物的生殖器官119
第一節(jié)花的發(fā)生及組成部分119
一、花芽的分化119
二、花的組成部分120
三、花的結構特點126
四、植株性別及在生產中的意義127
五、花程式與花圖式128
六、花序129
第二節(jié)花藥和花粉粒的發(fā)育和構造131
一、花藥的發(fā)育與構造131
二、花粉粒的發(fā)育與構造132
三、花粉粒的壽命135
第三節(jié)胚珠和胚囊的發(fā)育與構造135
一、胚珠的發(fā)育與構造135
二、胚囊的發(fā)育與構造136
第四節(jié)開花、傳粉和受精138
一、開花138
二、傳粉138
三、受精作用140
四、受精的選擇性141
五、外界環(huán)境對傳粉、受精的影響141
第五節(jié)種子和果實142
一、受精后花各部分的變化142
二、種子的發(fā)育142
三、無融合生殖和多胚現象145
四、果實的形成和類型146
五、種子和果實的傳播149
本章小結151
思考題151
第五章植物的分類與進化154
第一節(jié)植物分類的基礎知識154
一、植物分類的方法154
二、植物分類的單位155
三、植物的命名法規(guī)155
四、植物檢索表的編制與使用156
第二節(jié)植物界的基本類群156
一、低等植物157
二、高等植物166
第三節(jié)植物進化概述173
一、植物界的發(fā)生階段173
二、植物界各大類群的進化歷程173
本章小結174
思考題174
第六章被子植物的分類及常見植物176
第一節(jié)被子植物的分綱176
第二節(jié)雙子葉植物綱的主要科176
一、木蘭科(Magnoliaceae)176
二、毛茛科(Ranunculaceae)177
三、十字花科(Cruciferae)178
四、蓼科(Polygonaceae)179
五、葫蘆科(Cucurbitaceae)179
六、薔薇科(Rosaceae)181
七、山茶科(Theaceae)183
八、錦葵科(Malvaceae)183
九、大戟科(Euphorbiaceae)184
十、豆科(Leguminosae)185
十一、楊柳科(Salicaceae)186
十二、葡萄科(Vitaceae)188
十三、蕓香科(Rutaceae)188
十四、無患子科(Sapindaceae)189
十五、傘形科(Umbelliferae)190
十六、菊科(Compositae)190
十七、茄科(Solanaceae)192
十八、旋花科(Convolvulaceae)193
十九、唇形科(Labiatae)194
二十、石竹科(Caryophyllaceae)194
二十一、木犀科(Oleaceae)195
二十二、桑科(Moraceae)196
第三節(jié)單子葉植物綱的主要科197
一、百合科(Liliaceae)197
二、禾本科(Graminae)198
三、天南星科(Araceae)200
四、石蒜科(Amaryllidaceae)200
五、莎草科(Cyperaceae)201
六、蘭科(Orchidaceae)202
七、棕櫚科(Palmae)202
本章小結204
思考題205
第七章裸子植物的分類及常見植物
(選學)208
第一節(jié)蘇鐵綱(Cycadopsida)208
蘇鐵科(Cycadaceae)208
第二節(jié)銀杏綱(Ginkgopsida)209
銀杏科(Ginkgoaceae)209
第三節(jié)松柏綱(Coniferopsida)210
一、松科(Pinaceae)211
二、杉科(Taxodiaceae)214
三、柏科(Cupressaceae)216
第四節(jié)紅豆山綱(紫杉綱)
(Taxopsida)218
第五節(jié)買麻藤綱(倪藤綱)
(Gnetopsida)220
本章小結222
思考題223
第八章野生植物資源的開發(fā)利用226
一、野生植物資源的類型226
二、野生植物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價值227
三、野生植物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層次227
四、野生植物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工作
要點228
五、我國野生植物資源的利用現狀228
六、制定野生植物資源開發(fā)利用的
合理規(guī)劃229
七、我國野生植物資源開發(fā)利用的
趨勢230
實訓231
實訓一光學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技術231
實訓二植物細胞結構的觀察與植物繪
圖技術233
實訓三葉綠體、有色體及細胞后含物
的觀察235
實訓四細胞有絲分裂的觀察236
實訓五植物組織的觀察238
實訓六根尖及根初生結構的觀察240
實訓七根次生結構的觀察241
實訓八莖的初生結構觀察242
實訓九莖的次生結構觀察243
實訓十葉的結構觀察244
實訓十一花藥和子房結構的觀察246
綜合實訓一植物標本的采集及制作
技術246
綜合實訓二野生資源植物的識別和
測定技術249
綜合實訓三野生植物資源的調查技術250
綜合實訓四常用植物制片技術252
附錄256
附錄一植物材料常用的染色液及配制256
一、1%乙酸洋紅溶液256
二、苯酚品紅溶液256
三、碘碘化鉀溶液256
四、蘇丹Ⅲ乙醇溶液256
五、番紅溶液256
六、固綠溶液257
七、苯胺藍溶液257
八、橘紅G溶液257
九、蘇木精溶液257
附錄二植物材料常用的各級乙醇配制257
附錄三植物材料常用的固定液及配制258
一、福爾馬林液258
二、FAA固定液258
三、卡諾液258
四、納瓦興液258
五、桑弗利斯液258
參考文獻259
本書以被子植物為主線,闡述了植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解剖結構、個體發(fā)育過程中器官的形態(tài)發(fā)生及胚胎形成特點;介紹了植物的多樣性與分類的基礎知識,植物界的系統進化,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分科,以及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等內容,圖文并茂。每章后尚附有本章小結和多類型的思考題,書后還有實訓(綜合實訓)和附錄,突出應用性和可操作性。
分布:綠島、蘭嶼、臺灣境內 2,500 公尺以下。臺灣廣見于全島中低海拔山區(qū)森林內,著生為主,偶巖生,數量非常多。用途:1.盆栽、寄植觀賞等。其葉片為優(yōu)良花材。山地同胞取奇芽搗碎敷創(chuàng)傷,而且卷曲嫩葉可...
中國是桃樹的故鄉(xiāng)。公元前十世紀左右,《詩經·魏風》中就有“園有桃,其實之淆”的句子?!段猴L》所指系今日黃河以北以及山西廣大地區(qū),園中種桃,自然是人工栽培的,植桃為園,則表明已有一定的種植規(guī)模。其他古籍...
薔薇有2000年栽培歷史,據記載中國在漢代就開始種植,至南北朝時已經大面積種植。當今世界上大部分地區(qū)的薔薇,是在六千萬年以前從亞洲傳播開去的,這可以從薔薇的化石來證明。早先在北美洲發(fā)現的它的葉片化石是...
格式:pdf
大?。?span id="66k4kwm" class="single-tag-height">6KB
頁數: 3頁
評分: 4.7
南京林業(yè)大學 2007年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 園林植物學 一、填空題 (0.5*20=10) 1、著名的香花樹種有()()()()()等。 2、果是蒴果的樹種有()()()()等。 3、竹類植物中竿節(jié)間畸形的竹種有()(),竿節(jié)間具條紋的竹種有()()等。 4、歐洲氣候型的氣候特點是冬季(),夏季溫度不高,一班不超過(),雨水()。 5、在一、二年生花卉中自播繁衍能力較強的花卉是()()()()等。 二、選擇題 (1*10=10) 1、下列花卉中術語蘭科植物的有 A 球蘭 B 韭蘭 C 蝴蝶蘭 D 春蘭 E 蕙蘭 2、花中“四君子”是指 A 梅花 B 玉蘭 C 蘭花 D 菊花 E 竹子 3、在南京地區(qū)能露地越冬的樹木有 A 椰子 B 三角花 C 香樟 D 孝順竹 E 杜英 4、以桂花作為市花的城市有 A 杭州市 B 蘇州市 C 咸寧市 D 桂林市 E 中山市 5、下列植物中,適于干藏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緒論
第一章植物界基本類群與分類
第二章植物細胞和組織
第三章被子植物營養(yǎng)器官的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
第四章被子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
第五章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
主要參考文獻
附表1:國外植物學發(fā)展大事記
附表2:中國植物學發(fā)展大事記
附表3:細胞發(fā)現和細胞學相關的大事記
《植物學實驗(第3版)》是為了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順應互聯網時代的學習習慣,編者在征求用戶意見的基礎上總結,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完成了教材修訂。
《植物學實驗(第3版)》編寫修訂工作由來自四川農業(yè)大學、河北農業(yè)大學和華中農業(yè)大學的數位教師共同完成,全書由姚家玲教授統稿。教材在編修過程中還得到了華中農業(yè)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有關領導和植物學教研室其他教師的幫助 。
2017年2月20日,《植物學實驗(第3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策劃編輯 |
責任編輯 |
封面設計 |
責任印制 |
---|---|---|---|
孟麗、李融 |
李融 |
張楠 |
趙義民 |
課程資源
《植物學實驗(第3版)》配套建設有“植物學實驗”數字課程,數字課程包括操作視頻、顯微圖片、分類圖片、學生案例、拓展閱讀等多項內容 。
數字課程名稱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內容提供者 |
---|---|---|---|
“植物學實驗”數字課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
2017年2月 |
姚家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