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中國灌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第2章中國主要灌木物種生物量模型信息
第3章中國主要灌木物種生物量模型參數(shù)
參考文獻
附錄
本手冊匯集了884條中國常見灌木物種的生物量估算模型,其中480條為著者通過“中國灌叢生態(tài)系統(tǒng)固碳現(xiàn)狀、變化和機制”課題所構建,另外404條為著者收集、評估、篩選到的源于我國1989年以來文獻中的灌木生物量模型?;诒緯占?84條中國主要灌木物種生物量模型,讀者可以直接根據(jù)灌木的生長參數(shù),如基徑、株高、冠幅、冠幅投影面積、冠幅投影體積等,方便、快速地估算灌木生物量。本書是開展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儲量、固碳速率和增匯潛力研究及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研究的重要參考手冊。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類與工程性質1.2 場地平整、土方量計算與土方調配1.3 基坑土方開挖準備與降排水1.4 基坑邊坡與坑壁支護1.5 土方工程的機械化施工復習思考題第2...
第一篇 個人禮儀1 講究禮貌 語言文明2 規(guī)范姿勢 舉止優(yōu)雅3 服飾得體 注重形象第二篇 家庭禮儀1 家庭和睦 尊重長輩2 情同手足 有愛同輩第三篇 校園禮儀1 尊重師長 虛心學習2 團結同學 共同進...
前言第一章 現(xiàn)代設計和現(xiàn)代設計教育現(xiàn)代設計的發(fā)展現(xiàn)代設計教育第二章 現(xiàn)代設計的萌芽與“工藝美術”運動工業(yè)革命初期的設計發(fā)展狀況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第三章 “新藝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的背景法國的“新藝...
格式:pdf
大?。?span id="ywscowq" class="single-tag-height">546KB
頁數(shù): 40頁
評分: 4.3
柜號 序號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格式:pdf
大?。?span id="kouauk6" class="single-tag-height">546K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7
1 工程常用圖書目錄(電氣、給排水、暖通、結構、建筑) 序號 圖書編號 圖書名稱 價格(元) 備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電氣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給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 ?動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結構體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 節(jié)能專篇-暖通空調 ?動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造詳圖(現(xiàn)澆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框架 -剪力墻、框 支剪力墻結構、現(xiàn)澆混凝土樓面與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本書以我國東北林區(qū)主要樹種及林分類型生物量為研究對象,采用近代先進的生物數(shù)學模型和統(tǒng)計分析方法,構建了東北林區(qū)主要樹種和林分類型總量及各分項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內容主要包括生物量模型誤差結構研究、單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研究、東北林區(qū)主要樹種生物量分配及根莖比、東北林區(qū)主要樹種生物量模型、東北林區(qū)主要林分類型生物量分配及根莖比和東北林區(qū)主要林分類型生物量估算模型研究6個方面。通過對東北林區(qū)主要樹種及林分類型生物量的研究,以期為精確估算森林生物量、提高森林碳匯功能、減緩氣候變化提供參考。
第1章緒論
第2章研究區(qū)域概況及數(shù)據(jù)來源
第3章生物量模型誤差結構研究
第4章單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研究
第5章東北林區(qū)主要樹種生物量分配及根莖比
第6章東北林區(qū)主要樹種生物量模型
第7章東北林區(qū)主要林分類型生物量分配及根莖比
第8章東北林區(qū)主要林分類型生物量估算模型研究
第9章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土壤全氮的2%~6%。與微生物生物量碳相似,不同土壤類型及生態(tài)環(huán)境下微生物生物量氮的變異很大,草地為40~496kg/hm2(平均225kg/hm2),耕地40~385kg/hm2(平均195kg/hm2),林地130~216kg/hm2(平均170kg/hm2),總的趨勢是草地大于耕地大于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在土壤中的絕對數(shù)量不大,但生物通過微生物轉化的氮素遠大于施入土壤中的氮素,也大于植物帶走的氮素,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養(yǎng)分的源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