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字草主要價值
當有水時,葉柄沒于水中,葉片浮于水面。在人工栽培時可作為池塘等水面綠化植物;也可在室內栽培供觀賞。作為野菜食用方法:采用嫩經葉洗凈,炒食或做湯。
【現狀】:現生長狀況由于受到環(huán)境日益污染以及水澤的減少導致野外種群日益驟減。
【采集】春、夏、秋均可采收。
【性味】甘,寒。
①《綱目》:"甘,寒滑,無毒。"
②《食物本草匯纂》:"味辛酸,寒,無毒。"
③《醫(yī)林纂要》:"甘咸,寒滑。"
功用主治:清熱,利水,解毒,止血。治風熱目赤,腎炎,肝炎,瘧疾,消渴,吐血,衄血,熱淋,尿血,癰瘡,瘰疬。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2兩(大劑量3~5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選方
①治風火赤眼,腎炎、水氣腳腫、肝炎:田字草三錢至一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②治瘧疾:鮮田字草三至五兩。發(fā)作前三小時水煎服;或用鮮全草揉細,發(fā)作前數小時塞鼻。(《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消渴:蘋(暴干),栝樓等分。以人乳為丸。(《本草拾遺》)
④治吐血:鮮田字草二兩,鴨肝一只。共搗爛,開水燙熱頓服。(《陸川本草》)
⑤治熱瘡,腫毒:鮮蘋葉一握。洗凈并搗勻,敷患處,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⑥治婦女陰道紅腫:四葉草五兩。煎水兌白糖服。(《重慶草藥》)
⑦治疔瘡:鮮田字草搗爛外敷,每日換一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⑧治毒蛇咬傷:一鮮田字草全草適量,加雄黃末三錢,搗敷傷口周圍。二田字草(鮮全草)二至三兩,搗絞汁。冷開水送服,渣敷傷處。(《福建中草藥》)
⑨治外傷腰痛:先將鮮蘋全草六錢至一兩,和醋同炒,然后酌加水煎,溫服。(《福建民間草藥》)
文獻論述
①《本草拾遺》:"搗絞取汁飲,主蛇咬毒入腹,亦可敷熱瘡。"
②《醫(yī)林纂要》:"除煩,解熱,消痰,行水。"
③《分類草藥性》:"治婦女紅崩白帶,月經不調,退火消腫。"
④《天寶本草》:"清心解熱,去火毒。治螬疳,敷瘡,撥云散霧。"
⑤《陸川本草》:"涼血,止血。治吐血,衄血,血熱。"
⑥《南寧市藥物志》:"治熱淋。"
⑦《四川中藥志》:"治火眼紅腫,牙齦疼痛,熱淋尿血,除瘰疬、痔瘡和癰腫。"
⑧《泉州本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退癀定痛,行氣逐瘀。治水腫腳氣,熱癤瘡毒,跌打扭傷,蟲螫咬傷及癰疔腫。"
產于中國長江以南的各個省區(qū),北達華北和遼寧,西北至新疆的北部。世界溫帶、熱帶地區(qū)也有分布。
【習性】:喜光;喜水濕;生長適應的晝溫是18~24℃,夜溫為7~13℃;空氣濕度60%即可。對土壤要求不嚴。
田字草生長環(huán)境
生于靜水淺水溝、池塘或稻田中。
多年生挺水蕨類植物。根莖橫生泥中。春季出葉,有細長的葉柄,柄上生4片小葉,排成十字狀,外形像田字,故名田字草。
格式:pdf
大小:38KB
頁數: 1頁
評分: 4.8
改革方案的設計需要價值工程●中南工學院顏長躍今天我們的社會正處在變革的時代。各種改革方案一個接一個,令人應接不暇。各個領域改革的設計者們忙于設計各種改革方案。如何更好地分析這些方案的功能作用和設計成本、實施成本,以及壽命周期內預期的社會收益等狀況,以...
格式:pdf
大?。?span id="os4eaie" class="single-tag-height">38KB
頁數: 2頁
評分: 4.4
人造草皮主要參數 產品名稱 三代(雙色)卷曲纖維草坪 生產工藝 植草 (簇絨 ) 應用領域 門球 草纖維材質 進口 100%PP聚丙烯、抗紫外線單絲 KDK卷曲纖維 草纖維纖度 ≥6400dtex 草纖維寬度 ≥1mm 草纖維厚度 ≥0.080mm 基布 雙層 PP編織布 背膠層 進口乳膠背膠 透水性 2mm孔 ,透水率 :≥20升/分鐘 /㎡(無填充物時 ) 植草高度 19mm±5% 整個草皮系統(tǒng)高度 約 21mm 植草纖維重量 ±5%840g/㎡ 總重量 ≥1900g/㎡ 針距 (機械間隔 ) 5/16″或 3/8″(9.525mm)±0.3% 織距 ≥22針/10cm≤30針/10cm 植草密度 約 30000針/㎡ 環(huán)保要求 產品的重金屬含量及有毒物質的含量必須符合以下標準:鉛 <500ppm,鎘<500ppm,六價鉻 <<50ppm,汞<500ppm,多溴聯苯 <1
蘋目是淺水或濕生性植物,孢子異型,孢子囊生長在特化的孢子果中,孢子果壁是由羽片變態(tài)所形成的,孢子果內有兩種不同的孢子囊群。本目只有蘋科1個科三個屬,我國僅蘋屬1個屬,常見種如蘋,又稱四葉草或田字草。
僅蘋科Marsileacea。淺水或濕生性多年生草本。常見如蘋(四葉草、田字草)Marsilea quadrifolia,根狀莖匍匐泥中,細長而柔軟,不實葉具長柄,長7~20厘米,葉柄頂端有小葉4片,十字形,對生,薄紙質;小葉倒三角形,長與寬1~3厘米,先端渾圓,全緣,葉脈叉狀,下面淡褐色,有腺狀鱗片。孢子果斜卵形或圓形,長2~4毫米,被毛,于葉柄基部側出,通常2、3個叢集,柄長1厘米以下,基部多少毗連;果內有孢子囊群約15個,每個孢子囊群具有少數大孢子囊,其周圍有數個小孢子囊。夏秋季為孢子期。生于靜止淺水里。常見于水池或稻田中。溫帶及亞熱帶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