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表層堿性鹽逐漸積累、交換性鈉離子飽和度逐漸增高的現(xiàn)象。
中文名稱 | 土壤堿化 | 土壤酸堿度計 | ZDinstrument ZD-08 |
---|---|---|---|
檢測范圍 | 1-14ph | 工作原理 | 土壤酸度計是由數(shù)值指示的電流表、金屬傳感器和功能數(shù)值切換裝置而組合構成 |
在北方冬季,南方的花卉要在溫室里度過5個月-7個月,這期間大都澆的是堿性的井水或自來水,最易使土壤堿化。而北方土壤大部分是堿性的。對這樣過于堿性的土壤,根本的方法是減低土壤的堿化程度。方法有二:
一是有機改良法。就是在土壤中摻針葉土或闊葉土。針葉土是腐爛的松樹的針葉、殘枝或鋸末漚制而成,是強酸性的,pH值3.5-4。一般的堿性土摻1/5或1/6的針葉土,最適合喜酸性的花卉盆栽用。闊葉土是各種闊葉樹的落葉腐爛而成,pH值4.5-5.5。有機改良的優(yōu)點是有機物質自身腐爛后所含的多種元素,都是花卉生長所必需的,并使土壤疏松,透氣性和透水保水性良好。
二是無機改良法。即在1立方土中摻合100克-200克硫黃粉,效用可持續(xù)2年?3年。
因土壤堿化而患黃化病的花木,移栽在配制的酸性土中,頭10天因根部沒有扎到新土內,不能吸收養(yǎng)分,最好用食用醋噴灑葉的正反面。這樣通過光合作用,葉片制作了一定的酸性養(yǎng)分返送給植株。若經(jīng)常噴灑食用醋(兌水10倍),可使植物生長良好,葉色濃綠肥大。經(jīng)常往喜酸性的花木葉面噴點食用糖(兌水50倍),也可使葉面光亮,花朵碩大。而食用糖又是一種生根的激素,其效果與奈乙、吲哚丁酸和吲哚乙酸并列,且使用比較安全。
土壤堿化專用儀器
土壤酸堿度計:ZDinstrument ZD-08
檢測范圍:1-14ph
工作原理:土壤酸度計是由數(shù)值指示的電流表、金屬傳感器和功能數(shù)值切換裝置而組合構成。即:以金屬傳感器為核心的硬件系統(tǒng),由金屬傳感器與土壤相接觸,利用化學反應中的氧化還原反應,所產(chǎn)生的電流。電流數(shù)值的大小來驅動電流表所對應的不同pH值和濕度值的單元數(shù)據(jù)(無需電池或其他外部電源支持的方法)
使用方法:
1.使用測試之前,首先用研磨布清潔儀器的金屬探頭表面,以防影響其測量的精度。如若金屬探頭表面有油脂類物質,必需先用99%純度的酒精棉球來清潔后,再用研磨布清潔擦清一遍。
2.按下按鈕 OFF/ON開關,打開電源。
3.測定 pH值時,將儀器的金屬探頭垂直順時針插入濕潤的土壤或其他的被測介質中至少 4-5CM深
度,并將土壤或其他的被測介質與探頭金屬表面完全均勻接觸,響應時間大約 1-2分鐘,儀器所顯示
的數(shù)字,即為實際測量值。測量土壤的 pH值,其密度都直接會影響測量精度,故必須在不同的位置
進行多次測量,以求平均值。
4.測量結束后,立即用研磨布將金屬探頭的表面清潔干凈。
土壤堿化相關資料
喜酸性土壤的茶花、杜鵑、梔子、木蘭等花卉,在堿質土壤中常生長不良,有的人認為,只要勤澆硫酸亞鐵液就能解決問題,因為硫酸亞鐵屬強酸性,又是速效, 澆施后能使堿性土壤呈酸性,使患黃化病的苗木很快轉綠。但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若經(jīng)常澆硫酸亞鐵液,就會產(chǎn)生硫酸結晶體堵塞苗木根部的毛細孔,使植株不能吸取土壤中的養(yǎng)分和水分,也會導致死亡。用硫酸亞鐵加餅肥泡制的礬肥水,可以克服單一澆硫酸亞鐵產(chǎn)生的弊病。
不過,礬肥水只適合春夏花木生長的旺盛期。因為硫酸亞鐵的效用只能持續(xù)5天-7天,而餅肥是慢效肥,對于在秋末至初春期間不宜施肥或應少施肥的花卉,不斷澆施礬肥水,則易使花卉遭受肥害。
滴灌能控制土壤鹽堿化其主要原理是因為滴灌所使用的水量少,少量少則水中的無機鹽量就會相對減少,由水蒸發(fā)后產(chǎn)生的鹽堿物質就相對于澆灌要少得多了,這樣就會比較有利于控制土壤鹽堿化,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不能從根...
(1)施用粉 每平方米的苗床,摻入100~200g的粉,其酸性有效期可維持2~3年。 (2)施用亞鐵粉末 每平方米施入150g的亞鐵粉末,施后可降低0.5~1.0單位的pH值;對于特別粘重的土壤,用量...
性喜酸性土壤的山茶、杜鵑、梔子、含笑、米蘭、茉莉等花卉,在堿性土壤中生長不良,以至死亡。防治強堿性土壤對花卉的傷害,最根本的辦法是進行土壤改良。堿性土壤中摻入針葉土可對土壤進行改良。針葉土是由腐爛的松...
格式:pdf
大小:589KB
頁數(shù): 6頁
評分: 4.8
為研究含鉻酸性廢水和鹽堿化土壤綜合利用時土壤改良情況以及鉻的形態(tài)變化,采用土柱充壓滲透裝置模擬酸性污水滲透通過不同pH值的鹽堿土進行實驗,對pH值、ORP值(氧化還原電位)、ESP(堿化度)及土柱中鈣鎂離子之和,鉻的不同形態(tài)和有機質含量等指標進行測定分析,結果表明:含鉻酸性廢水滲透通過鹽堿土,使鹽堿地趨于中性土壤,酸性污水滲透過鹽堿土不會降低土壤本身有機質和鈣鎂的含量;酸性污水中的鉻在通過鹽堿土后,遷移能力總體較弱,說明鹽堿地對含鉻酸性廢水處理具有明顯效果,同時也能夠改良鹽堿土。
格式:pdf
大?。?span id="9ll11bj" class="single-tag-height">589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8
采用野外調查與試驗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大慶市五區(qū)四縣不同類型土壤的全鹽量、陰離子組成、pH值、總堿度、交換性Na+和堿化度等指標進行了研究,并運用主成分分析對主要土壤類型的鹽堿化進行了綜合評價。結果表明:大慶市主要土壤類型的全鹽量和堿化度,在鹽堿土中最高,分別為3.307g/kg和33.464%;在黑鈣土中最低,分別為0.693g/kg和1.823%。全鹽量和堿化度在各土壤類型中的排序一致,為:鹽堿土>草甸土>沼澤土>風沙土>水稻土>黑鈣土。各土壤類型的陰離子組成主要以HCO3-為主,且HCO3-的質量分數(shù)隨土壤全鹽量的增加而增加,SO24-和Cl-,CO32-的質量分數(shù)最少。鹽堿土中Cl-的質量分數(shù)小于SO42-的質量分數(shù),故其屬于硫酸鹽蘇打鹽漬土。不同土壤類型的全鹽量與各陰離子的相關性有顯著差別,除沼澤土外,其他土壤類型全鹽量越高,與陰離子的相關性越顯著。堿化度與交換性Na+有極顯著相關性。pH值與總堿度呈極顯著相關。主成分分析結果顯示,大慶各土壤類型的鹽堿化狀況為:鹽堿土>草甸土>沼澤土>風沙土>黑鈣土>水稻土。
擬通過室內土柱試驗,采用多種試驗組合,模擬不同地球化學場中,土壤鹽堿化的凍融作用過程和形成機理。特別是凍融過程中的水鹽運移速率、過程、驅動力、離子交換過程對土壤堿化作用的影響。為松嫩平原土壤鹽堿化的綜合防治提供科學依據(jù)。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將補充和完善土壤鹽堿化的形成理論,修正“潛水埋深”理論的適用范圍。 2100433B
批準號 |
40273042 |
項目名稱 |
松嫩平原土壤鹽堿化的凍融機制模擬 |
項目類別 |
面上項目 |
申請代碼 |
D0707 |
項目負責人 |
張殿發(fā) |
負責人職稱 |
研究員 |
依托單位 |
寧波大學 |
研究期限 |
2003-01-01 至 2005-12-31 |
支持經(jīng)費 |
27(萬元) |
為了防治土壤鹽堿化,主要措施就是控制淺層地下水位處于臨界水位以下。采取了一些措施。
1鋼筋混凝土暗式箱涵輸水渠
這是典型的無滲漏防鹽堿化措施。鋼筋混凝土箱涵埋置地下,在輸水過程中,水的滲漏接近于零,因此,避免因滲水而抬高輸水渠邊沿線地下水位,進而防治土壤鹽堿化發(fā)生。引灤濟津輸水渠州河段就是采用的這種結構。
2堤、壩迎水面襯砌加土工膜減滲
這種結構主要在輸水明渠和水庫減滲工程中采用,其中輸水明渠可以是全斷面襯砌。襯砌的材料可以是現(xiàn)澆混凝土,也可以是預制混凝土板(塊)或塊石。襯砌的作用是穩(wěn)定壩坡和保護土工膜不被破壞以防止老化,下面的土工膜起減滲作用。
3水泥土加土工膜減滲
這種減滲結構是在渠道或水庫壩坡表層做50~80cm厚的水泥土,水泥土下面鋪設土工膜。水泥土起穩(wěn)定堤坡和保護土工膜的作用。有資料表明:1:10的水泥土,其強度(d360)可達到15MPa,固坡作用很好。土工膜由于在土下避光,老化緩慢,其壽命可達到50年以上。因此,這種結構是一種材料易取,施工簡單,價格低廉的減滲措施。
4垂直鋪塑減滲
垂直鋪塑是近幾年國內研制成功并在水利工程中采用的減滲技術。它是利用泥漿固壁原理,由垂直開槽機隨開槽隨將0.35~1mm厚的土工膜垂直埋設于槽內,利用泥漿濃縮固結,將土工膜固定在基礎槽內,形成一道不透水墻。這一技術垂直鋪塑深度可達到10m。目前已在很多河道堤防、平原水庫等軟基防滲工程中采用。這一技術施工簡單,比起其他防滲方式價格低,減滲效果好。滄州市大浪淀水庫大壩基礎采用此項技術防滲,減滲率達到72%。衡水電廠90萬m3儲灰池周圍500m以內農田嚴重次生鹽堿化,部分地方已成沼澤,采用垂直鋪塑后,當年就恢復了耕種。
5減滲與截滲排水結合,控制地下淺層水位低于臨界水位
在平原水利工程中,減滲和截滲排水聯(lián)合運用的工程措施,對控制地下淺層水位保持在臨界水位以下,防治土壤鹽堿化的效果比單獨減滲措施的效果更好,因此,這種措施在工程中采用較多。這種措施的結構布置是:在堤、壩的迎水面做防滲體,最大限度地減少工程內的水向外滲出;在堤、壩外一定范圍內做截滲排水溝,將工程內滲出的水攔截在截滲排水溝內排走;在工程運用過程中,保持截滲溝內水位始終低于地下臨界水位,有效降低工程向周邊地下的滲水壓力。截滲排水溝至堤、壩的距離,應根據(jù)工程情況而定。溝的底寬、深度應根據(jù)地質資料以最大限度地攔截工程向外的滲水并保持溝內水位長期在臨界水位以下而定。截滲排水溝與排水河道相通,在入排水河道前應建控制性建筑物(水閘或揚水站),以控制溝內水位。截滲排水溝與周邊農田灌溉渠道相通,旱季可利用溝內水灌溉農田,雨季可利用截滲排水溝排除農田瀝水。滄州市大浪淀水庫采用這種結構型式進行減滲和截滲排水,水庫蓄水運用6年來,平均減滲率達到72%,平均截滲率達到70%,周邊2km范圍內地下淺層水位始終保持在臨界水位以下,其土壤含鹽量有明顯的降低,原有鹽堿地的鹽堿程度明顯減輕。
6灌溉與排水相結合措施
渠水灌溉大部分滲入地下淺層土壤中,如果管理不當,會使地下淺層水位升高,超過臨界水位,造成土壤鹽堿化。因此,在灌溉的同時,要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淺層水位。
具體措施是:農田灌溉的斗(或農)渠,即是灌溉用水渠道,又是排水渠道。旱季由渠道輸水灌溉,雨季經(jīng)渠道排瀝。據(jù)海河流域平原灌區(qū)的經(jīng)驗,斗(或農)渠的縱、橫間距在700~1000m為宜,使農田形成方田化。渠底高程要低于臨界水位1m以下。渠與排水河道相通,并由控制性工程(水閘、揚水站)控制其水位。在農田集中灌溉的短時間內可使渠中水位略高于臨界水位,其他長時間中必須控制渠中水位低于臨界水位。如果水質允許的話,可以利用地下滲入渠中的水循環(huán)灌溉農田。河北省吳橋縣楊家寺灌區(qū),自20世紀70年代初采用灌排結合的模式,灌區(qū)內原有近50%的鹽堿地,到80年代中期,鹽堿地基本消失,至今已30多年,始終無返鹽堿現(xiàn)象發(fā)生。
7渠灌與井灌相結合措施。
在由渠道輸水灌溉農田后,適時利用井水灌溉,可防止由于渠灌引起的地下淺層水位升高,是防治農田鹽堿化的有效措施。井的密度以每眼井控制面積4~6.67hm2為宜。要以取淺層地下水為主,盡量避免抽取深層地下水。井灌的時間和取水量要根據(jù)地下水位情況和渠道配水制度來確定,以控制地下淺層水位不升高,盡量少抽取深層地下水為原則。寧夏引黃灌區(qū)正在采取這種措施,一方面降低地下淺層水位,一方面解決供水資源不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