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世界建筑7:公寓建筑設計I | 作????者 | 佳圖文化 編著 |
---|---|---|---|
出版時間 | 2013年4月 | 頁????數(shù) | 272 頁 |
定????價 | 298 元 | 開????本 | 16 開 |
裝????幀 | 精裝 | ISBN | 978-7-5623-3854-3 |
責????任 | 王巖 賴淑華 | 叢書名 | 世界建筑系列叢書 |
內容簡介
本圖書齊集了世界各地等近年最新的公寓建筑,取材來自奧地利、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阿塞拜疆、迪拜、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中國等多個國家,建筑新穎、內容豐富,各有特色和亮點。圖片包括鳥瞰圖、技術圖、剖面圖、工程圖、實景圖、效果圖、手繪圖等珍貴詳細的圖紙。 2100433B
《公寓建筑設計標準》T/CECS768-2020。2021-04-01實施。
酒店式公寓辦理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 申報材料如下: 1、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申報表(到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行政服務窗口領取),要求內容填寫齊全,封面加蓋建設單位印章; 2、建設單位的工商營業(yè)...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有,考慮消防安全,5樓必須有獨立的樓梯到一樓,也就是平常說的住戶公用樓梯。34樓之間自己單獨做戶內樓梯。結構并不十分影響。戶內樓梯鏈接的位置不影響承重結構即可。關于樓頂報建。如果是封閉...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7
酒店式公寓最早起源于歐洲;意為"酒店式的服務;公寓式的管理";建筑為更貼切當代社會發(fā)展需求具有多樣化;集酒店、會所、住宅等多功能服務于一體;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們對酒店式公寓產生了濃厚興趣和關注.所以相關人員需進一步加強酒店式公寓建筑設計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多樣性;讓人們獲得更好的居住體驗感.就酒店式公寓建筑設計要點作出分析;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佳圖文化編著的《公寓建筑設計(Ⅱ)》在全球范圍內選錄了多個最新公寓建筑設計作品。這些公寓建筑造型新穎,不僅滿足了建筑的居住功能,還體現(xiàn)了智能化、環(huán)保的新建筑技術。
本書通過對這些作品的研究、描述和展示,全面分析了公寓建筑設計的最新理念,反映了適合現(xiàn)代人新生活方式的公寓建筑的設計趨勢。本書除了配以高質量的案例實景照片以外,還輔以全面的原始建筑設計資料,包括建筑的平面圖、立面及剖面圖,以及建筑構思過程圖,為建筑設計師提供了非常寶貴且具有借鑒價值的信息資料。
臺式機CPU |
|
系列型號 |
Core i7 XE(酷睿i7) |
接口類型 |
Socket 1366 |
針腳數(shù) |
1366Pin |
核心類型 |
Bloomfield(四核心) |
核心數(shù)量 |
四核心 |
制作工藝 |
45納米 |
主頻(GHz) |
3.2 |
前端總線 |
3200MHz |
處理器外頻 |
133MHz |
倍頻 |
24 |
支持內存類型 |
支持三通道DDR3 1066 |
多媒體指令集 |
MMX、SSE、SSE2、SSE3、SSSE3、SSE4.1、SSE4.2 |
二級緩存容量 |
256KB*4 |
虛擬化技術 |
Intel VT |
TDP功耗 |
130W |
工作溫度 |
43.2℃-67.9℃ |
許多網(wǎng)友都非常關注Turbo Boost功能為例:最先發(fā)布的酷睿i7900(Core i7 900)系列處理器旗艦型號Core i7 965處理器所具備的Turbo Boost功能,幅度由3.2GHz--3.46GHz,而Lynnfield核心的Core i7處理器高端型號,則可以由2.93GHz起跳提升至3.6GHz,這樣的幅度確實令人感到振奮。下面重新回顧一下基于Nehalem架構設計 的Lynnfield核心所具備的幾個重要的特性。
一:通吃單與多線程處理的Turbo
毫無疑問,Turbo Boost技術是針對當前應用程序在多核心處理器上具備不同表現(xiàn)的現(xiàn)狀所開發(fā)的一項重要技術。
Turbo Boost,顧名思義,可以在原先的性能水平上獲得額外的提升,該技術的基礎是來自Nehalem架構中分布廣泛的節(jié)能環(huán)節(jié)及核心智能動態(tài)調節(jié)的設計方式。對于INTEL傳 統(tǒng)的多核心處理器,無論其是否被程序所充分調用,多個核心通常都處于同步的頻率狀態(tài),即使某個程序只能使用到四核心處理中的一個核心,該核心也只能運作在 標準的狀態(tài)下,其他核心即使維持在同樣的頻率下,也無法對其構成任何協(xié)助。
而Turbo Boost技術改變了這種狀況。得益于這項技術的加入,無論所使用的應用程序對于多核心處理器的適應性表現(xiàn)如何,都可以獲得相應的性能提升。如果所運行的軟件可以充分調用到所有的核心,則四顆核心可以運作在標準的頻率之下,如果所運行的軟件只可以調用到四顆核心中的兩個核心,則Nehalem 架構允許處理器智能的暫時關閉(以極低的能耗運作,接近關閉)其余兩顆空閑的核心,降低處理器的總能耗及發(fā)熱量,而根據(jù)處理器的能耗及發(fā)熱量自動調高另外 兩顆“繁忙”核心的頻率,讓程序運作的更快,如果該程序是更加極端的針對單核心設計,則Nehalem架構也允許處理器智能的暫時關閉處理器的其余三顆核 心,而集中力量提升該“繁忙”的核心的最高頻率,最大化的提升該軟件的運行效率。
這種分檔式的Turbo Boost技術可以讓Nehalem架構處理器在面對各類應用軟件時都能得心應手,以往的多核無用論聲音在基于Nehalem架構制造的Bloomfield核心與Lynnfield核心Core i7/i5處理器上,不再適用。
應該說,這樣的設計思路原本并不復雜,但能夠真正的實現(xiàn)智能化調節(jié)且不對處理器的運作造成干擾則需要良好的設計功底與制造實力作為支撐、特別值得一 提的是Intel45納米制造工藝極其優(yōu)秀的能耗控制及其業(yè)界領先的晶體管切換速度,保證了Turbo Boost技術在實現(xiàn)的同時得以真正的實現(xiàn)智能化,并且核心工作狀態(tài)的切換速度極快,所有的變化均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用戶在操作中也不會察覺。
由于很多軟件還優(yōu)化不到四線程或者八線程,只支持雙線程,甚至單線程運行。如果舊式四核心處理器,要么一齊降低頻率,降低功耗;要么一齊工作,一齊頻率增加,功耗增加較多;而現(xiàn)在Nehalem微架構加入英特爾? 智能加速技術(Intel? Turbo Boost)這個功能后,則能令日常支持雙線程的軟件運行時,其他兩個核心頻率降低,在不影響TDP(最大功耗)的情況下,把正在工作的雙核心頻率超上去,達到更快的速度;如果該軟件只支持單線程處理的話,則3個核心會同時降低頻率,在不影響TDP的情況下,把正在工作的單核心頻率超得更高一些,達到單核心處理最快的效果。不浪費CPU性能和能源。
二:新一代超線程“SMT”技術
SMT(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技術可以說是INTEL早前超線程技術(Hyper-Threading)的重大革新與延續(xù)。如果說在早前的INTEL 奔騰4處理器上,超線程技術的發(fā)揮或多或少還受到限制的話,那么在Nehalem架構上,超線程技術的延續(xù):SMT技術則展現(xiàn)了其所具備的驚人實力。
對于超線程技術(Hyper-Threading)應該說很多用戶都不陌生,這個在奔騰四處理器上第一次出現(xiàn)的技術曾經在業(yè)界引發(fā)了巨大的轟動,在 一顆物理核心上可以模擬兩個邏輯線程,根據(jù)處理核心執(zhí)行單元的負載自動分配兩個線程的執(zhí)行狀態(tài),從而提升多線程軟件的整體效率。
而如今,Nehalem架 構具備更多的執(zhí)行單元,更寬的指令通道,更大的緩存容量,更加海量的數(shù)據(jù)帶寬,改良后的SMT技術可以將充分支持多線程的執(zhí)行效率再提升30%以上,這樣 的效率提升對于看中多線程性能,諸如:視頻壓縮,視頻制作,圖形渲染,工業(yè)設計,數(shù)據(jù)庫處理等應用的用戶來說是極具誘惑力的。
在Intel的產品線規(guī)劃中,基于Bloomfield核心與Lynnfield核心的Core i7處理器將獨占SMT技術得到四核心八線程的應用優(yōu)勢,基于Lynnfield核心的酷睿i5處理器將不具備SMT技術。
三:智能緩存體系“Smart Cache
智能緩存體系的進化在Nehalem架構上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正是由于智能緩存體系的重新設計,使得Intel第一款原生X86架構四核心處理器的性能在他誕生之初就得以發(fā)揮到極致,無論是單核心性能還是多核心并行性能都有可靠的保證。
Nehalem架構的一級緩存(L1 Cache)依舊延續(xù)自Core微架構,由32KB的指令緩存 32KB的數(shù)據(jù)緩存所構建。在二級緩存(L2 Cache)上,則改由與每個內核緊密結合的256KB高速緩存承擔。由于與處理器內核結合的非常緊密,L1 Cache與L2 Cache連同處理器內核共同構成了Nehalem處理器的"Core"部分。而三級緩存(L3 Cache)則采取模塊化設計方案,被稱作"Uncore"部分,四核心的Nehalem架構處理器無論是Lynnfield核心還是 Bloomfield核心均搭配的是8MB容量的三級緩存。
Nehalem架構的整個緩存體系使用包含式(Inclusive)設計,三級緩存中包含了所有處理核心的二級緩存所存儲的內容,因此當核心A所具 備的256KB二級高速緩存中不包含其所需的核心B正在處理的數(shù)據(jù),則可以直接從L3中調取而無需查詢包括核心B在內的其他核心的L2 Cache,大大縮短了緩存的延遲周期,如果在L3中也無法找到核心所需的數(shù)據(jù),則可以直接確定其余核心的L2 Cache中也不具備,可以立即決定由內存中調取,由此大大降低了數(shù)據(jù)存取的延遲。
盡管處理器內核與三級緩存采用模塊化設計組合,可以根據(jù)不同檔次處理器的設計,自由添加或者增減處理器內核的數(shù)量,三級緩存的大小,但是整個緩存體系的性能表現(xiàn)之強悍確實令人感到驚訝。
除了智能化的設計之外,還必須提到,得益于Intel強大的半導體研發(fā)與生產功底,Intel Nehalem架構的處理器上所具備的三級緩存模塊至少可以說是所有X86架構處理器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無論在性能還是晶圓面積的控制上都毫無疑問的走在業(yè)界的前列。正是由于這樣大容量低延遲的三級緩存作為后盾,Nehalem架構處理器得以在有限的晶圓面積內重整Intel X86架構處理器傳統(tǒng)的緩存體系設計,同時但卻能保證其總容量略有降低的情況下大幅提升Nehalem微架構相對于Core微架構的性能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