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軟土震陷機理及樁土沉降控制模式 | 項目類別 | 面上項目 |
---|---|---|---|
項目負責人 | 楊敏 | 依托單位 | 同濟大學 |
本項目基于減沉樁基礎在靜力及地震荷載作用下的工作機理和工程應用問題開展了相關的理論計算、案例分析和試驗研究,探討了其場地適用評價標準及相關設計方法,并研究了在地震荷載作用下其抗震性能,為減沉樁基礎在地震地區(qū)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1)基于理論研究及案例統(tǒng)計分析提出了減沉樁基礎在不同場地下的適用標準,并根據樁-土-筏相互作用理論提出了考慮土體非線性的共同作用的實用分析方法。 (2)采用三維有限元模型確定了減沉樁基礎極限承載力取值標準,并探討了不同工況條件下基礎整體安全系數與沉降之間的內在關系。 (3)基于二維Terzaghi-Rendulic固結理論,提出了考慮固結效應的減沉樁基礎沉降簡化分析方法,并通過與理論和實際工程案例進行對比,驗證計算模型合理性及適用性。 (4)采用離心機-振動臺-剪切箱試驗系統(tǒng)進行軟土地基減沉樁基礎-結構體系動力離心模型試驗,研究了飽和軟土地基中不同樁距和樁筏連接形式下摩擦樁基礎地震響應規(guī)律,揭示軟土震陷條件下減沉樁基礎的變形控制機理。 (5)結合工程實際建立了上海地區(qū)某12層框架結構的地基-基礎-上部結構相互作用三維模型,研究了在地震荷載作用下基礎連接方式對樁基內力及上部結構位移的影響,為工程設計提供參考。 2100433B
減沉樁基是指按控制沉降的原則進行設計并由具有足夠地基承載力的承臺和較大樁距的摩擦樁群共同組成的基礎形式。減沉樁基在我國已納入部分地區(qū)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和國家樁基礎設計規(guī)范,作為一種基礎形式已得到確認并已有廣泛的工程應用。然而,在抗震設防軟土地區(qū)減沉樁基能否應用及如何應用還是一個未能深入研究的問題,而軟土震陷機理及其樁土沉降控制模式是其中的兩個關鍵科學問題。本項目擬針對上述科學問題開展以下研究:1. 軟土震陷機理研究及震陷量計算;2.單樁基礎動力響應特性分析及土體震陷量計算;3. 震陷條件下減沉樁基與土相互作用機理研究;4. 軟土震陷對減沉樁基沉降和承載力的影響。擬采用樁-土動力相互作用的理論分析,建立土工離心機振動臺模型試驗,并進行數值反饋仿真,探討軟土震陷機理及震陷條件下減沉樁基與土的相互作用的機理,評價減沉樁基礎的抗震安全性能,為抗震設防軟土地區(qū)減沉樁基礎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需要考慮,按抗震規(guī)范評價一下吧。
建議看看“構筑物抗震設計規(guī)范 GB50191”4.4 較土地基震陷 4.4.1 8度和9度,地基范圍內存在淤泥、淤泥質土且地基靜承載力標準值8度小于100kPa、9度小于120kPa時,除丁類構筑物或...
按住遙控器的模式按鈕,一點點選擇成其他模式。 通常,空調開機后每按一次遙控器的模式可以實現從智能、制冷、制熱、循環(huán)風的轉換。遙控器上顯示雪花為制冷,太陽為制熱,風扇為循環(huán)風,剩下的是智能。
格式:pdf
大?。?span id="zpxygop" class="single-tag-height">853KB
頁數: 7頁
評分: 4.5
從震害現象、理論分析、動三軸儀實驗和大型振動臺實驗等幾個方面 ,研究軟弱地基土上建筑物不均勻震陷機理。分析結果表明 :建筑物不均勻震陷取決于地震波輸入類型、土層類型及建筑物類型 ;一般情況下 ,地震波的不對稱性和不規(guī)則性對建筑物不均勻震陷起重要作用 ,在土層較均勻和結構較對稱時 ,建筑物仍可能出現明顯的不均勻震陷 ,這時地震波的不對稱性和不規(guī)則性起決定作用 ;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難以計算出建筑物不均勻震陷 ,無法給出與實際震害現象和實驗相一致的結果 ,關鍵問題是現有土體殘余應變勢是以等幅諧波實驗為基礎的 ,沒有考慮地震波的不對稱和不規(guī)則性對土單元變形發(fā)展的影響這一必要條件
格式:pdf
大?。?span id="i9xrgzg" class="single-tag-height">853KB
頁數: 8頁
評分: 4.5
基于作者已進行的試驗研究并基于控制工后沉降的目的,在常規(guī)樁筏基礎上,通過在樁頂設置預留凈空或可壓縮墊塊,在路基處理中提出了利用部分路基填土荷載對土進行預壓,然后再使樁主要承擔荷載的設想,實現對樁身上部及樁端下土提前進行壓密以減小工后沉降。在對京津城際軌道CFG樁地基處理進行有限元數值模擬分析的基礎上,在樁頂與筏板之間引入凈空,通過樁頂與筏板接觸的常規(guī)樁筏基礎的樁土相互作用及沉降發(fā)展的對比,研究預留凈空樁(或可壓縮墊塊)基礎在路基中應用時對工后沉降的控制機理。已進行的試驗及數值分析結果表明,在樁頂與筏板接觸上之前,土承擔主要的荷載。樁頂預留一定高度的凈空可以使樁身上部及樁端下土提前進行壓密,減少樁端貫入量,并使部分土固結產生的沉降提前發(fā)生,并達到有效減小工后沉降的目的。
什么是軟土中樁基的震陷?
設置于深厚軟土中且樁端未進入良好持力層的基樁,地震時因軟土觸變樁側阻力降低,樁端發(fā)生刺入式破壞,樁基發(fā)生突陷。如1975年墨西哥城地震時一座16層高的樁基大廈產生3~4m的震陷。該建筑打入火山灰沉積軟土層,土的壓縮性和含水量極高,樁側、樁端持力層相近,從而導致在地震作用下引起外部荷載增加、基樁抗力降低的雙重不利因素下發(fā)生突陷。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七章,內容包括:緒論、軟土地區(qū)分層沉降特征研究、粉質黏土滲透特性試驗、單層土反復抽灌正交三軸試驗、水位變動模式單向壓縮蠕變試驗、深基坑降水沉降分析與隔降灌控沉方法、結論與進一步研究方向。 2100433B
建于軟土地基上的路堤在施工階段的穩(wěn)定性和工后沉降問題是工程關注的重點。目前對軟土地基上加筋路堤破壞機理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其穩(wěn)定性分析方法還不盡完善,計算的結果明顯比實際加筋效果偏低很多;對低頻循環(huán)車輛動荷載作用下加筋路堤的工后沉降還未開展系統(tǒng)地研究。本項目針對軟土地基路堤工程較普遍采用塑料排水板、土工格柵材料和灰土情況,以設置塑料排水板軟土地基上土工格柵加筋灰土路堤為研究對象,采用離心模型試驗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