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指的是兩條直線被一組平行線所截,截得的對應線段的長度成比例。推論: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中文名稱 |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 外文名稱 | Parallel line segment proportion theorem |
---|---|---|---|
應用學科 | 數(shù)學 | 適用領(lǐng)域范圍 | 相似三角形 |
內(nèi)容 | 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線段成比例 | 證明 | 用三角形面積可以證明 |
等級 | 初中 |
設(shè)三條平行線與直線1交于A、B、C三點,與直線2交于D、E、F三點。
連結(jié)AE、BD、BF、CE
根據(jù)平行線的性質(zhì)可得S△ABE=S△DBE, S△BCE=S△BEF
∴S△ABE/S△CBE=S△DBE/S△BFE
根據(jù)不同底等高三角形面積比等于底的比可得:
AB/BC=DE/EF
由更比性質(zhì)、等比性質(zhì)得:
AB/DE=BC/EF=(AB+BC)/(DE+EF)=AC/DF
過一點的一線束被平行線截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它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對應線段成比例。
平行于三角形一邊,并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邊與原三角形的三邊對應成比例。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對應線段成比例。推廣:過一點的一線束被平行線截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定理推論:①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它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對應線段成比例。②平行于三角形一邊,并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邊與原三角形的三邊對應成比例。證明思路:該定理是用舉例的方法引入的,沒有給出證明,嚴格的證明要用到我們還未學到的知識,通過舉例證明,讓同學們承認這個定理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要求同學們正確地使用它(用相似三角形可以證明它,在這里要用到平移和設(shè)三條平行線與直線1交于A、B、C三點,與直線2交于D、E、F三點法1:過A作平行線的垂線交另兩條平行線于M、N,過D作平行線的垂線交另兩條平行線于P、Q,則四邊形AMPD、ANQD均為矩形。AM=DP,AN=DQAB=AM/cosA,AC=AN/cosA,∴AB/AC=AM/ANDE=DP/cosD,DF=DQ/cosD,∴DE/DF=DP/DQ又∵AM=DP,AN=DQ,∴AB/AC=DE/DF根據(jù)比例的性質(zhì):AB/(AC-AB)=DE/(DF-DE)∴AB/BC=DE/EF法2:連結(jié)AE、BD、BF、CE根據(jù)平行線的性質(zhì)可得S△ABE=S△DBE, S△BCE=S△BEF∴S△ABE/S△CBE=S△DBE/S△BFE根據(jù)不同底等高三角形面積比等于底的比可得:AB/BC=DE/EF由更比性質(zhì)、等比性質(zhì)得:AB/DE=BC/EF=(AB+BC)/(DE+EF)=AC/DF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對應線段成比例。這一定理被稱為"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如圖,因為AD∥BE∥CF,
所以
AB:BC=DE:EF;
AB:AC=DE:DF;
BC:AC=EF:DF。
也可以說AB:DE=BC:EF;
AB:DE=AC:DF;
BC:EF=AC:DF。
上述圖樣只是平行線分線段的一種特殊情況。事實上,直線AC和直線DF可以在平行線之間相交,同樣有定理成立。
格式:pdf
大小:34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6
產(chǎn)品規(guī)格名稱 產(chǎn)地 -商標 單位 單價 包裝 RVB2X0.4平行線 天津 -四星 -北達 盤 47.10 盤 /95 米 RVB2X0.5平行線 天津 -四星 -北達 盤 56.60 盤 /95 米 RVB2X0.75平行線 天津 -四星 -北達 盤 78.80 盤 /95 米 RVB2X1平行線 天津 -四星 -北達 盤 102.70 盤 /95 米 RVB2X1.5平行線 天津 -四星 -北達 盤 148.60 盤 /95 米 RVB2X2.5平行線 天津 -四星 -北達 盤 249.10 盤 /95 米 RVB2X0.3平行線 河北廊坊 -光明 盤 33.50 盤 /95 米 RVB2X0.5平行線 河北廊坊 -光明 盤 53.80 盤 /95 米 RVB2X0.75平行線 河北廊坊 -光明 盤 74.90 盤 /95 米 RVB2X1平行線 河北廊坊 -光明 盤 97.50 盤
格式:pdf
大?。?span id="aeu2aqd" class="single-tag-height">34KB
頁數(shù): 6頁
評分: 4.5
垂線與平行線練習教學設(shè)計 科 目 數(shù)學 年 級 四 教 材 第 95頁 課 題 垂線與平行線練習 課 時 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對垂線和平行線的認識, 能正確把握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 關(guān)系。 2.進一步鞏固對點到直線距離的認識, 能過直線上或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 線的垂線,會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教 學 重點、難點 重點: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鞏固對垂線和平行線的認識,對點到直線距 離的認識。 教具準備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 學 過 程 備 課 一、揭題。 二、完成練習十五第 8—13題。 1. 練習十五第 8 題。 學生獨立完成測量。 反饋,說說量角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2. 練習十五第 9 題。 學生獨立完成判斷。 反饋,說明理由。 交流明確:同一平面內(nèi)的兩條直線,要么相交,要么平行; 相交的兩條直線中,如果相交成直角,這兩條直線就互相垂直, 否則,兩條直線就不互相垂直。 3. 練
香農(nóng)定理用來求信道的最大傳輸速率,即信道容量,當通過信道的信號速率超過香農(nóng)定理的信道容量時,誤碼率顯著提高,信息質(zhì)量嚴重下降。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信道容量只是理論上可以達到的極限,實際如何達到,該定理不能說明。
割線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割線與圓交點的距離的積相等。
從圓外一點P引兩條割線與圓分別交于C,B,D,E,則有 PC·PB=PD·PE。如下圖所示。 (PA是切線)
Secant Theorem
割線定理為圓冪定理之一(切割線定理推論),其他二為:
切割線定理
相交弦定理
如圖直線PB和PE是自點P引的⊙O的兩條割線,則PC·PB=PD·PE.
證明:連接CE、DB
∵∠E和∠B都對弧CD
∴由圓周角定理,得 ∠E=∠B
又∵∠EPC=∠BPD
∴△PCE∽△PDB
∴PC:PD=PE:PB, 也就是PC·PB=PD·PE.
割線定理與相交弦定理,切割線定理通稱為圓冪定理。
相交弦定理、切割線定理以及它們的推論統(tǒng)稱為圓冪定理。一般用于求線段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