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中國陜西、甘肅、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和廣西。
毛葉木瓜生長于海拔900-2500米的山坡、林邊、道旁、栽培或野生。 習(xí)性強健,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有一定的耐寒性,有很好的抗旱能力,雖喜濕潤但怕水澇。土壤要求不嚴,在肥沃疏松、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長更好,不耐鹽堿。
落葉灌木至小喬木,高2-6米;枝條直立,具短枝刺;小枝圓柱形,微屈曲,無毛,紫褐色,有疏生淺褐色皮孔;冬芽三角卵形,先端急尖,無毛,紫褐色。葉片橢圓形、披針形至倒卵披針形,長5-11厘米,寬2-4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至寬楔形,邊緣有芒狀細尖鋸齒,上半部有時形成重鋸齒,下半部鋸齒較稀,有時近全緣,幼時上面無毛,下面密被褐色絨毛,以后脫落近于無毛;葉柄長約1厘米,有毛或無毛;托葉草質(zhì),腎形、耳形或半圓形,邊緣有芒狀細鋸齒,下面被褐色絨毛。
花先葉開放,2-3朵簇生于二年生枝上,花梗短粗或近于無梗;花直徑2-4厘米;萼筒鐘狀,外面無毛或稍有短柔毛;萼片直立,卵圓形至橢圓形,長3-5毫米,寬3-4毫米,先端圓鈍至截形,全緣或有淺齒及黃褐色睫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長10-15毫米,寬8-15毫米,淡紅色或白色;雄蕊45-50,長約花瓣之半;花柱5,基部合生,下半部被柔毛或綿毛,柱頭頭狀。果實卵球形或近圓柱形,先端有突起,長8-12厘米,寬6-7厘米,黃色有紅暈,味芳香?;ㄆ?-5月,果期9-10月。
北自遼寧,南至廣東、臺灣,東自山東,西至甘肅、四川、云南,在國槐能生長的地方均可栽培。
國內(nèi)分布:云南、四川、廣東、廣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湖南、甘肅、福建、浙江等省。國外分布:朝鮮、日本
繁殖:可用分株或扦插法。春至夏季剪枝條或頂芽,每段約12~18厘米,葉片剪半,扦插于河砂或細蛇木屑,保持,約經(jīng)2~3周能發(fā)根成苗。 栽培重點:栽培以腐殖質(zhì)土或砂質(zhì)土壤均佳...
毛葉木瓜可用播種、扦插、分株、壓條等方法繁殖,對于一些優(yōu)良品種還可用嫁接的方法繁殖。
采種及貯存:晚秋采收果大形好的毛葉木瓜果實,剝開種皮,除去果肉,取出種子,將種子與細沙按1:3比例進行混合沙藏,并經(jīng)常檢查濕度,防止凍害,也可將種子從果肉中取出,晾干備用。
選地整地:圃地選擇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10-35°土壤肥沃、日照充足、向陽的沙質(zhì)壤土地最好,如果土壤缺鐵、堿性過大,可用硫酸亞鐵改良土質(zhì)。秋天要及時整地,深耕,細耙,清除雜草等。耙細整平后,苗床可按寬1.2米、高25厘米、長10米的標準作床,也可按地形而定。
播種方法:翌年春季播種前可用溫水浸種,以促進種子發(fā)芽,將種子和細沙一起均勻地撒播于準備好的苗床,覆蓋腐殖質(zhì)土或黃沙土2厘米,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覆蓋塑料膜,以保持土壤濕潤,40天左右出苗,苗出齊后去掉塑料膜,苗高10厘米時論況施肥。第2年發(fā)芽前分栽定植到地里,苗高30厘米時打頭、定干,以促進多發(fā)新枝,2-3年后可開花結(jié)果。
分為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2種,將ABT生根粉按說明書比例配成溶液把插穗的基部浸泡8-12小時,扦插介質(zhì)以排水良好的沙土或蛭石為宜。
硬枝扦插:9月下旬可剪取當(dāng)年生壯實的木質(zhì)化枝條作插穗,3月下旬也可剪取健壯充實的1年生枝條作插穗,插穗粗度在0.5-1厘米之間,每段長15厘米左右,插入土中一半,插后澆1次透水,并覆膜保溫,以后保持膜內(nèi)土壤濕潤,溫度過高時揭開塑料膜進行通風(fēng),插后約40天生根。
嫩枝扦插:5-8月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幼齡植株上剪粗壯、生長旺盛的當(dāng)年生半木質(zhì)化枝條,插穗長度為10-15厘米,剪去下部的葉片,保留上部的葉片,下切口要靠近腋芽,扦插深度以插穗長度的1/2-1/3為宜。插后澆1次透水,使介質(zhì)與插穗結(jié)合緊密。扦插前期應(yīng)搭遮陽網(wǎng),以免強烈的直射陽光灼傷葉片或造成葉片萎蔫。生根后則應(yīng)適當(dāng)增加光照,以促使葉片通過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分,使幼苗生長健壯。
在晚秋或早春將叢生的母株從土中掘起進行分割,每株帶有2-3個枝干,早春分株有利于分株后傷口的愈合可直接定植。為確保成活率高,也可在老株旁邊挖取孽枝分栽。
在春季將生長健壯接近土壤的枝條環(huán)割后壓入土中,50-60天生根,秋季或翌年春季與母株分離,另行栽種。
春季以毛葉木瓜的實生苗或扦插苗做砧木,以優(yōu)良品種的海棠枝條做接穗。嫁接方法可按一般的木本植物的嫁接方法進行。
田間管理過程中,應(yīng)施足腐熟的廄肥做基肥,花后施1-2次復(fù)合肥。適時適當(dāng)澆水,及時除草,以減少雜草與幼苗爭養(yǎng)分,在澆水后應(yīng)及時松土,增加土壤透氣性,以促使肥料分解和減弱土壤水分蒸發(fā)。雨季注意排水,以免因水大引起爛根。毛葉木瓜耐修剪,在每年秋季落葉后或春季萌芽前進行,1次修剪,剪除重疊枝、交叉枝、病蟲枝、弱枝、徒長枝,以增加樹冠內(nèi)部的通風(fēng)透光。
病害主要是銹病,銹病可用敵銹鈉原粉200-250倍液噴霧防治。每10天噴1次,連續(xù)噴3-4次可控制病情。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等,可用50%的敵敵畏800倍液或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噴灑防治。
毛葉木瓜花期較早,一般在3月上中旬開花,此時露地植物開花較少,花單生或簇生于2年生枝上,花粉紅色或近白色,葉色墨綠,花先葉開放,花與葉形狀較為奇特,相互襯托有較高觀賞價值。9月下旬卵球形的果實成熟,散發(fā)出一股濃郁的芳香氣味。毛葉木瓜實富含多種營養(yǎng)成分,有健脾消食、抗疫殺蟲、補充營養(yǎng)、提高抗病能力、抗痙攣的功效。是一種春季看花、秋季觀果的多用途花果藥用植物,深受當(dāng)?shù)厝藗兿矏邸?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ugwqrbo" class="single-tag-height">327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4
本文對四川省鄰水縣分布的毛葉木姜子進行了優(yōu)良單株選擇,從120株表型優(yōu)良的單株中篩選出20株進行果實及含油率測定,平均樹齡6 a;分布類型主要為散生生長天然林和退耕還林地的人工林,平均樹高4.01 m,平均冠幅3.01 m,平均單株結(jié)實量2.32 kg,平均出油率3.89%。對采集的果實進行了各性狀檢測和分析,確定了優(yōu)樹選擇指標,并初步選擇出3株表型優(yōu)良和得油率高的單株。
格式:pdf
大?。?span id="o1jj9ol" class="single-tag-height">327KB
頁數(shù): 9頁
評分: 4.8
這些不同色彩的葉片上又點綴得有千變?nèi)f化的斑點和斑紋,真可謂“赤橙黃綠青藍 紫,誰持彩練當(dāng)空舞”, 猶如在錦緞上灑滿了金點, 又好似在宣紙上隨意潑灑了彩墨。 因此,變?nèi)~木也常常被人們稱作灑金榕。 其實,變?nèi)~木是一個園藝品種眾多的大家庭,根據(jù)葉形和葉色不同而分,大概有 120 多個品種,常見的有“飛燕”、“細黃卷”、“織女縷”、“鴻爪”、“晨星”、 “柳葉”等品種。變?nèi)~木又特易于嫁接,如果你有興趣,可把不同葉形、不同葉色的 多種變?nèi)~木嫁接在一株上,那定會是一株五彩繽紛、迥非異常、令人叫絕的觀葉植物 了。 編輯本段產(chǎn)地分布 原產(chǎn)東南亞及澳大利亞。 編輯本段形態(tài)特征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 1- 2 米。單葉互生,厚革質(zhì);葉形和葉色依品種不同而 有很大差異,葉片形狀有線形、披針形至橢圓形,邊緣全緣或者分裂,波浪狀或螺旋 狀扭曲,甚為奇特,葉片上常具有白、紫、黃、紅色的斑塊和紋路,全株有乳狀液體。 總
保存單位:上海植物園
單位編號:1111-2-0047
引種號:1111-2-0047
保存材料類型:植株
保存方式:異地保存
保存時間:20030402
實物狀態(tài):良好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知識產(chǎn)權(quán),資源純交易,資源交換,行政許可
獲取途徑:現(xiàn)場獲取
2100433B
平臺資源號:1111C0003601000060
資源編號:CHCAT3101040001
原產(chǎn)地:上海植物園
?。荷虾?
來源地:上海市徐匯區(qū)
國家:中國
資源類型:野生資源(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