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8年8月)
名譽院長: 方秦漢 院士
院 長: 朱宏平 教授
全面主持負責學院行政工作,分管學科建設、外事及財務等工作
副 院 長: 駱漢賓 教授
分管科學研究及產(chǎn)業(yè)等方面的工作
副 院 長: 李振環(huán) 教授
分管研究生培養(yǎng)及學位工作
副 院 長: 鄭俊杰 教授
分管本科生教學工作
黨總支書記: 文 鋒
全面主持負責學院總支工作,分管學院黨務工作、院機關、人事等方面的工作
黨總支副書記: 毛勇杰
正處級調(diào)研員: 王杏根
分管在職研究生招生、實驗室建設工作
副處級調(diào)研員: 宋紹萍
分管學生教育與管理及工會工作
學院機關各部門負責人
學院辦公室主任:李運提
副主任:李明倫、黃勁松
學院教學辦公室主任:聞心春(負責研究生工作)
副主任:駱晶(負責本科及成人工作)
學院總支辦公室主任、機關黨支部書記:萬 飛
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 何 春
各系行政領導班子
力學系
系 主 任:何 锃 教授
支部書記:錢勤 教授
副 主 任:趙漢中 教授,楊新華 教授
建筑工程系
系 主 任:張仲先 教授
支部書記:高飛 副教授
副 主 任:李林 副教授,熊世樹 教授
道路與橋梁工程系
系 主 任:汪華斌 教授
支部書記:高榮雄 副教授
副 主 任:李小青 教授,苗雨 副教授
工程管理系
系 主 任:駱漢賓 教授
支部書記:仲景冰 副教授
副 主 任:吳賢國 教授,趙挺生 教授
交通運輸工程系
系主任:鄒志云 教授
支部書記:張席洲 副教授
副主任:劉有軍 副教授
學術委員會成員名單
顧 問:方秦漢(院士)
主 任:朱宏平
副主任:陳傳堯
成 員:文鋒、王杏根、丁烈云、李惠強、李振環(huán)、陳建橋、吳健康、李 黎、金文成、張海龍、李 杰、王元漢
學位委員會成員名單
主 任:李振環(huán)
副主任:鄭俊杰
成 員:朱宏平、張仲先、熊世樹、魏小勝、倪 樵、楊新華、趙漢中、何 锃、王曉鳴、李小青、胡 雋、趙挺生、吳賢國、劉有軍
院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名單
主 任:李 黎
副主任:王杏根
成 員:陳建橋、錢 勤、張 卉、張先進、張耀庭、駱漢賓、仲景冰、趙挺生、鄭俊杰、吳瑞麟、高榮雄、劉有軍
院實驗室管理委員會成員名單
主 任:王杏根
副主任:張 卉
成 員:吳瑞麟、資建民、龔文惠、駱漢賓、仲景冰、熊世樹、何锃、錢勤、吳瑩、鄒志云2100433B
在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研究方向有:工程結構隔震、消能減振及主動控制;疲勞與斷裂;工程計算與仿真計算;數(shù)字化施工集成關鍵技術及其應用;工程結構的損傷智能檢測與壽命評估;地基處理技術;基礎應力波檢測技術;大跨度橋梁結構理論與實踐;土木工程中的數(shù)值計算方法與虛擬仿真技術等。在“建筑物隔震成套技術”、“軌道交通集成關鍵技術”、“工程結構損傷檢測集成系統(tǒng)”、“拱橋結構分析與設計”等方面取得了國際先進、部分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
2001年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科技獎20余項、省部級教學獎5項。年發(fā)表論文300余篇,被SCI、EI、ISTP收錄20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60余篇。
近幾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國防預研基金、省基金、國際合作項目等縱向課題項目50余項,還承擔三峽工程、澳門凼仔大橋、滬蓉高速公路等大型建設工程多項,年科研經(jīng)費超過4000萬。
與美國的密西根大學、加州大學、休斯頓大學、Nebraska大學、華盛頓大學、阿肯色州立大學,日本的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名古屋大學、九州大學及德國、新加坡、香港等大學建立了教授、學生的交流關系;與美國土木工程協(xié)會、MSC公司、日本、德國等公司建立了國際科研合作關系,并多次主辦/承辦國內(nèi)外高水平學術會議。 學院畢業(yè)生在美國著名大學任教授有3人,在中國著名大學任校長有3人,還有一大批畢業(yè)生在國防研究所、基地,在建設、交通部門有關廳局、設計/研究院,在大型建設工程、公司或集團擔任主要負責職務。
很不錯的學校211,985,國家一流大學,工科排名第六。 華中科技大學(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ST,簡稱華中大)位于湖北省武...
我建議你還是不要考了,我本科就是華科讀的,專業(yè)是土木工程,2005年畢業(yè),但是我們班找到好工作的沒幾個人。至于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可以說是好的很好,差的很差,非常好的專業(yè)比如電氣、機械肯定沒的說...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和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哪個好一點,請大神綜合比較下,不要只說排名!
不久的高考,也有很多學弟學妹繁忙的考生,周邊有不少朋友問我,華中科技大學科學和武昌分公司文化的情況,問我說,一所學校好,以及一些相關的問題。我首先介紹有關的學生文化,誰住在武昌支行附近,因此這兩所學校...
學院設力學系、土木系、道路與橋梁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和交通工程系、交通運輸系共六個系,跨越力學、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及管理科學與工程4個一級學科,有力學博士后流動站,有力學、土木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工程管理博士學位授予權和道路與鐵道工程碩士授予權,即共有1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一般力學、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暖通工程、防災與減災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和工程管理,以及1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一般力學、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暖通工程、防災與減災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工程管理和道路與鐵道工程;還培養(yǎng)3個領域的工程碩士:建筑與土木工程、項目管理、交通運輸工程;還設有土木工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學等4個本科專業(yè)。截至2006年8月,在讀碩、博士研究生達800名,在讀本科學生1500名。
截至2013年7月,共有教職工180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與工程院院士各1人(雙聘),美國工程院院士1人(華中鳥巢學者),國家教學名師1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計劃獲得者5名,楚天學子2名,教授40人,副教授60余人。
擁有兩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分別是控制結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結構分析與安全評定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擁有建設部批準的“建筑工程隔震減震產(chǎn)品檢測中心” 、湖北省建設廳批準的“武漢華中科大土木工程檢測中心”(一級資質(zhì)),建設部批準的“全國監(jiān)理工程師培訓中心”,以及學校重點研究平臺“工程計算與仿真中心”、“工程管理研究中心”等。
設有工程計算與仿真研究所、結構隔震與控制研究所、巖土工程研究所、綠色建造技術與環(huán)境安全研究所、工程管理信息技術研究所、微尺度力學研究所,結構檢測與健康監(jiān)測研究所,以及結構與橋梁實驗中心、巖土與道路工程實驗室、土木工程材料實驗室、土木工程仿真中心、力學實驗中心等專業(yè)實驗室,建設部批準設立的《全國監(jiān)理工程師培訓中心》,還擁有力學與工程計算、土木工程試驗、土木工程計算與仿真等若干教學實驗中心與創(chuàng)新基地。
承辦了《固體力學學報》中英文版,其中《固體力學學報》英文版是中國最早受SCI檢索的學報之一,承辦了《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該學報于2005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署評為中國權威期刊。擁有1個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團隊,1個國家特色專業(yè),2門國家精品課程,4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品牌專業(yè), 6門湖北省精品課程。
格式:pdf
大?。?span id="k0qwgyc" class="single-tag-height">967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5
1978年正式成立華中科技大學力學系(1960年為數(shù)力系),全國著名力學家、教育家李灝教授擔任力學系首任系主任。2000年,力學系與土建學院、城市管理系和道橋交通系組建成為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力學系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發(fā)展,現(xiàn)擁有力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995年);力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2000年),可授予一般力學、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力學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湖北省重點實驗
格式:pdf
大?。?span id="mo4ug0s" class="single-tag-height">967KB
頁數(shù): 7頁
評分: 4.7
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2015 年統(tǒng)招碩士研究生復試工作安排(不含力學專業(yè)) 根據(jù)研究生院的總體部署, 我院 2015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復試工作將于 3月 13日開始, 為了有序地、穩(wěn)妥地完成此項工作,現(xiàn)將全院復試工作安排如下。學院不再以電話等其它方式發(fā) 復試通知。 時間 3 月 項 目 備 注 13 日 ●考生報到 時間: 8:30 —12:00 地點:西六樓三樓 309 室 所有復試考生憑身份證、準考證、加蓋公章政審 表(附后)報到。應屆生需交驗學生證和在校成績單 原件。往屆生需交驗畢業(yè)證書原件及復印件、由考生 檔案所在單位或人才交流中心提供并加蓋公章的 《在 校歷年學習成績單》、定向生還須提供單位人事部門 同意委托培養(yǎng)的公函。 同等學力人員必須提供國家考 試機構或高校教務部門出具的所報專業(yè) 8門以上本科 主干課程成績證明,含數(shù)學、外語成績。 復試費: 100 元 。自
學院設力學與工程科學系、土木工程系、地質(zhì)工程系和工程實驗中心,建有固體力學、工程力學、地質(zhì)工程、巖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6工程個研究所,成立了學術委員會和教學指導委員會。
學院現(xiàn)有教職工88名,其中專任教師68名(教授20名,副教授25名)。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優(yōu)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者8人, 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論文獲得者1人,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提名獎獲得者2人,甘肅省領軍人才5人。還有一批具有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國家注冊監(jiān)理工程師、國家注冊巖土工程師、國家注冊咨詢工程師(投資)和國家計量認證/審查認可評審員等資質(zhì)的教師。學院現(xiàn)有在校本科生718名,在讀碩士研究生265名,在讀博士研究生114名。
學院本科教育實行“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后發(fā)有力”的培養(yǎng)模式,在突出學生基礎理論培養(yǎng)的同時,高度重視實踐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院堅持所有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上課,選配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擔任班主任,制定并實施“大學生科研訓練與創(chuàng)新計劃”。學院培養(yǎng)的學生理論基礎雄厚,基本功扎實,動手能力強,踏實肯干,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近年來,該院本科畢業(yè)生的初次就業(yè)率一直保持80%以上,在校內(nèi)名列前茅。
學院緊密圍繞西部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在風沙環(huán)境力學、電磁固體力學、結構非線性力學、工程地質(zhì)、巖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文物保護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理論與工程應用研究。2006年至今,承擔各類研究項目724項,爭取研究經(jīng)費17150萬元;出版學術著作、技術標準27部,共發(fā)表各類論文1618篇。其中:SCI收錄論文637篇,EI收錄論文282篇。2007年,以鄭曉靜教授為第二完成人、周又和教授為第七完成人完成的科研項目“中國北方沙漠化過程及其防治”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年,鄭曉靜教授、周又和教授完成的科研項目“電磁材料結構多場耦合非線性力學行為的理論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周緒紅教授等完成的科研項目“新型裝配整體式樓蓋體系的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7年,諶文武教授、張虎元教授、張景科副教授參與完成的科研項目“干旱環(huán)境下土遺址保護關鍵技術研發(fā)與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蘭大為獨立完成單位,周又和教授、鄭曉靜教授、黃寧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項目“風沙運動多場耦合特征及規(guī)律的力學研究”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以力學、地質(zhì)工程為基礎,以土木工程為主線,面向工程科學與工程實踐,將學院建設成為集應用基礎研究、工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工程管理為一體的一流研究型學院 。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是基于原土木工程系,力學系(隸屬江蘇大學理學院)于2011年5月建立的新學院。學院涵蓋了土木工程和力學兩個一級學科。力學學科是江蘇大學歷史最久遠的學科之一,是國家首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培養(yǎng)了一批國內(nèi)外優(yōu)秀學者、大學校長、企業(yè)家和國際化人才。
學院現(xiàn)設有工程力學、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地下建筑與工程、建筑環(huán)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測繪工程6個系。擁有力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博士學位點;結構工程、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固體力學3個碩士學位點;建筑與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測繪工程等專業(yè)碩士學位點;設有工程力學、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土木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方向)、土木工程(地下建筑與工程方向)、建筑環(huán)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測繪工程6個本科專業(yè)及方向,學院具備從本科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
流變力學首創(chuàng)于湘大,并從這里走向全國,學科創(chuàng)始人為中國知名學者、流變學家袁龍蔚教授,1982年流變力學獲得首批湖南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2001年以來,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連續(xù)成為“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湖南省重點學科,并于2007年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學科排名:工程力學(本科)全國第4;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研究生)全國第8)
國家重點學科: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2007~ )
湖南省重點學科: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2001~2005;2006~2011;2012~ )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力學(2003~ )
博士學位授權點: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1998~ )
碩士學位授權點: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1986~ )
碩士學位授權點: 結構工程(2003~ )
碩士學位授權點: 固體力學(2006~ )
碩士學位授權點: 建筑與土木工程(2011~ )
碩士學位授權點: 交通運輸工程(2015~ )
碩士學位授權點:測繪工程(2008~)
中央與地方共建基礎實驗室: 基礎力學與建筑工程實驗室(2005~ )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基礎課示范實驗室: 基礎力學與建筑工程實驗中心(2005~ )
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yōu)勢學科實驗室: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實驗室(2006~ )
校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工程力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14~)
省級研究平臺:土木工程研究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基地(2014~)
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工程結構動力學與可靠性分析(2014~)
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巖土力學與工程安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