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于四川、西藏。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
生長于海拔2100-3400米的山坡灌叢中。
短錐花小檗形態(tài)特征
落葉灌木,高2-3米。老枝淡黃色,具條棱和稀疏疣點,有時被短柔毛,幼枝紫紅色,被短柔毛;莖刺單1或三分叉,圓柱形,細弱,長5-15毫米,棕黃色。葉紙質(zhì),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3(-4)厘米,寬0.5-1.5厘米,先端圓形或鈍形,基部楔形或漸狹,上面黃綠色,有時帶光澤,中脈微隆起或扁平,背面灰綠色,初時被白粉,后脫落,具乳頭狀突起,中脈微隆起,兩面網(wǎng)脈明顯隆起,葉緣平展,全緣;葉柄長1-3毫米。狹圓錐花序具15-80朵花,通常長5-15厘米,無毛或被微柔毛;花梗長2.5-4毫米,無毛;苞片長1-2.5毫米;花黃色;通常無小苞片;萼片3輪,外萼片披針形,先端漸尖,長4-5毫米,寬1.5-2毫米,中萼片卵狀披針形,長4-5毫米,寬1. 5-2毫米,先端漸尖,內(nèi)萼片倒卵形,長約5.5毫米,寬約4毫米;花瓣狹倒卵形,長約4.5毫米,寬約2.3毫米,先端缺裂,裂片急尖,基部縊縮略呈爪,具2枚分離的長圓形腺體;雄蕊長約2.5毫米,藥隔延伸,先端鈍;胚珠2枚,無柄。漿果卵形,亮粉紅色,長約6.5毫米,直徑約4.5毫米,頂端具短宿存花柱,不被白粉?;ㄆ?-7月,果期9-10月。
格式:pdf
大?。?span id="sdx1thp" class="single-tag-height">56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8
對紫葉小檗的綠枝分別用不同濃度的吲哚丁酸(IBA)、生根粉(ABT)、吲哚乙酸(IAA)進行處理。結(jié)果表明:各藥劑處理對紫葉小檗綠枝扦插的成活率、平均根數(shù)、平均根長的影響與清水(CK)處理間差異達0.01極顯著水平,其中以IBA處理的效果為最好,促進作用最大,生根率最高,其他各項指標也較好。
格式:pdf
大?。?span id="k5bzsln" class="single-tag-height">56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5
目的建立HPLC測定小檗葉中小檗堿的含量。方法 Shimadzu C18色譜柱(250mm×4.6mm);流動相:乙腈-0.1%磷酸(50:50)(每100ml加十二烷基硫酸鈉0.1g);體積流量:1.0ml/min;檢測波長:265nm;柱溫:30℃;進樣量:10μl。結(jié)果小檗堿在1.00~16.00μg/ml線性關(guān)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8.2%,RSD為0.97%。結(jié)論通過方法考察發(fā)現(xiàn)HPLC法簡便、可靠,結(jié)果穩(wěn)定,可對藥材小檗葉進行質(zhì)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