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電氣化 | 外文名 | electrification |
---|---|---|---|
性????質 | 社會目標 | 終極目標 | 暫無 |
特????點 | 受自然經濟社會影響 水平不同 |
衡量電氣化程度的標準有不同的指標,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管理總裁Susumu yoda 在《電氣化和未來的電力供應》一文中說:“電氣化的基本概念是指能源需求向電力轉化。電氣化程度的第一個定義,是指用來發(fā)電的能源需求,以占一次能源總需求的百分比來表示。按照這個定義,電氣化程度是指電力供應者所消費的一次能源需求的百分數(shù),而不是電力占能源需求的百分數(shù),因為在發(fā)電生產過程中,有60%以上的能源要損失掉。因此,這一定義從供方觀點來看,使人們對電力在能源工業(yè)中的重要性有了很好的了解。根據這個定義,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1985 年的電氣化程度為37%,日本為38%”(1985 年中國這一指標為21.32%)?!鞍凑盏诙€定義,電氣化程度是指對電力的需求,用占各種能源最終需求的百分比來表示。這個定義用來衡量電力的消費量--最終用戶耗用的二次能源的比重。根據這一定義,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1985 年的電氣化程度平均為16%,日本為18%。”“對電氣化可以給予嚴格和廣義的定義。就嚴格的定義來講,是指由于使用電力替代石油和其他形式的能源,對電力增加的需求;就廣義的定義來講,是指由于對電力需求的穩(wěn)定增長,造成在總能源需求中對電力需求的增加?!?
如果用這兩項指標來進行比較,中國的電氣化程度在改革開放以后的年代里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與世界其它工業(yè)國家比,還是比較低的。特別是中國計算一次能源用于發(fā)電的比例和電力消費占終端能源消費量的比例是根據商品能源量來計算的,如果計入農村非商品能源的消耗量,則兩項指標與工業(yè)國家的差距還要大一些,主要是農村的電氣化程度還很低。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shù)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的一批學者和電力部門的一批專家合作,從研究經濟、社會大系統(tǒng)出發(fā),結合中國國情,并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對衡量中國小康社會及富裕小康社會標準進行了綜合分析,首次提出衡量小康社會標準應采用“人均生活用電量”指標的建議。該項研究建立了用人均裝機容量、人均用電量、人均生活用電量、用電結構、發(fā)電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電力消費在終端能源總消費中的比重等6 個指標來衡量小康社會的用電水平指標體系,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經過分析研究提出中我國小康社會和富裕小康社會的電氣化指標如下:
1.中國小康社會用電指標標準:年人均裝機容量為0.28-0.30 千瓦;年人均用電量為1400-1500千瓦時;年人均生活用電量為200 千瓦時(城市420 千瓦時,農村84 千瓦時);用電結構工業(yè)65%,交通3.5%,生活17%,農業(yè)4.5%,商業(yè)8.0%,其它2.0%;電力消費在終端能源總消費量中的比重為12-13%;發(fā)電能源在一次能源總消費量中的比重為37-39%。
2.中國富裕小康社會用電指標標準:年人均裝機容量為0.35 千瓦;年人均用電量為2650 千瓦時;年人均生活用電量為520 千瓦時(城市855 千瓦時,農村230 千瓦時);用電結構,工業(yè)55%,交通4.2%,生活19.6%,農業(yè)3.7%,商業(yè)10%。富裕小康社會沒有列出后兩項指標。
這項研究說明電氣化程度是一個不斷增長和變化的過程,電氣化程度與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能源供應結構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不可能超越,也不可能人為提高。各國有各國的發(fā)展水平和不同的電氣化水平。截至21世紀初期,工業(yè)發(fā)達國家的電氣化水平比較高,也不能說已經達到了電氣化的終點。
從上面兩種標準來看,兩個指標太少,而6 個指標又太多。人均裝機容量在國與國之間沒有大量的購售電關系的條件下,作為全國性的衡量指標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采用的,但作為一個國家內的大區(qū)、省(市、自治區(qū))或者一個城市,由于存在較大規(guī)模的購售電關系,就不大適用。一個電力基地省或市,裝機容量很大,人均裝機容量指標很高,但電力基本是外送的,就很難說這個省或市的電氣化程度高。如長江三峽工程建設在湖北省宜昌市,宜昌市的人均裝機容量水平可能達到世界、全國第一,但不能就此說宜昌市的電氣化程度世界第一、全國第一。裝機容量中有可靠容量和不可靠容量,有的地方修建了為數(shù)不少的徑流式水電站,不能保證均衡、可靠供電,人均裝機容量指標高也不能說他的電氣化程度高。裝機容量在一定程度上與發(fā)電量、用電量是相關的,因此不必用人均裝機容量作為衡量指標。還有用電結構,作為全國性的衡量指標也是可用的,作為一個國家內的大區(qū)、省市自治區(qū)或者一個城市,由于產業(yè)結構不同,用電結構也不相同,也很難作為一個電氣化程度的衡量指標。
【詞語】:電氣化
【注音】:diàn qì huà
【釋義】:電氣化是指在工農業(yè)生產和城鄉(xiāng)人民生活中普遍地使用電力,工農業(yè)生產中的高度機械化是與電氣化分不開的。在高度機械化與電氣化的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的自動化。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電氣化的特點是(一)集中電力生產,形成一個全國統(tǒng)一的高壓電力網;(二)廣泛建設水電站和不斷提高水電站在總發(fā)電量中的比重;(三)發(fā)展大城市和工業(yè)中心的熱力化,利用劣質燃料。電氣化是建設共產主義的物質基礎。
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減輕體力勞動,把電力廣泛應用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特別是用做機器的動力。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提高生產力、減輕體力勞動),就要將電力轉換能量廣泛應用、推廣、普及到我們國民生活和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使電力轉換后的光能、熱能和動能在強國富民的道路上發(fā)揮更大、更加積極的作用!
農業(yè)電氣化又叫農村電氣化。是指在農村廣泛地建立電站網,向農村中輸送電力,以提高農業(yè)生產和改善農民生活。農業(yè)電氣化是農業(yè)機械化的重要條件,比如,用電力拖拉機耕地,用電力收割機收割,用電力機灌溉,用電動剪...
到野外架線,縣供電局及以下變電站工作,很有實惠,生活優(yōu)越,受人尊敬!
農業(yè)電氣化又叫農村電氣化。是指在農村廣泛地建立電站網,向農村中輸送電力,以提高農業(yè)生產和改善農民生活。農業(yè)電氣化是農業(yè)機械化的重要條件,比如,用電力拖拉機耕地,用電力收割機收割,用電力機灌溉,用電動剪...
①經濟發(fā)展水平。
②國家的能源平衡結構,特別是電力工業(yè)發(fā)展的條件和結構,相應的電能與優(yōu)質燃料成本之比,在經濟增長因素中資源節(jié)約重要性的提高。
③技術進步的加速,生產技術結構的改善,新的電工技術的掌握,新型材料的制造,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提高,都會促使電氣化水平的提高。
④人口的集中,居民點的布局和建筑標準的提出,居民居住條件的改善。
⑤居民收入、教育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對勞動條件、生活水平和環(huán)境保護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標準。
⑥國家和地區(qū)所處的氣候條件。
由于電氣化還在發(fā)展過程之中,可以預見,電氣化還會繼續(xù)向以下深度和廣度發(fā)展:一是人工操作將廣泛地實行電氣機械化;二是更換所有低效率、不易控制的低速蒸汽驅動和壓縮空氣驅動的機械;三是農業(yè)中固定作業(yè)廣泛實現(xiàn)電氣化;四是黑色和有色金屬熔煉、優(yōu)質金屬軋制前的加熱過程、其它形式的塑料成型工藝都將積極采用電力,以及廣泛地用電力進行熱處理;五是發(fā)展電氣干燥;六是鐵路電氣化、城市交通電氣化、輸氣輸油管線加壓站改用電力;七是為家庭生活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家用電器,包括低溫取暖設備等等??梢灶A見,用電氣技術代替燃料技術,能源效率可以提高,已有的用電技術的效率也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所有的事實都證明,在各個經濟部門更加廣泛地應用電氣技術,進一步提高電氣化水平必將獲得成功。
有專家認為采用人均用電量、人均生活用電量、發(fā)電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電力消費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等4 個指標比較合適。
中國與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在電氣化工作上有一個很大的差異是中國農業(yè)人口比重高,如何提高農村電氣化的水平是一個十分緊迫的任務。在中國,沒有農村的電氣化也就沒有全國的電氣化。建國以來,黨和政府對農村電氣化給予極大的關注。關于農村電氣化的標準提出過不少,其中典型的有兩個。
1.小康水平要求的農村電氣化水平(《當代中國電力工業(yè)》一書載):
--要在農村普及用電,即有95%以上的農村得到電力供應。
--要使電力供應量適應農村經濟發(fā)展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農村用電量的綜合平均值達到每人每年200 千瓦時的水平。
--部分農戶實現(xiàn)家庭電氣化,不僅照明、收音機、看電視等要用電,而且做飯、燒水、取暖、降溫等都要用上電,以電代柴、代煤,改變農村燃料結構,根據多年試點經驗,單這一項每年的用電量每戶2000-2500 千瓦時,人均年電量400-500 千瓦時。
2. 農村電氣化標準。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農村電氣化分會受原能源部農村能源及電氣化司委托,于1990 年開始組織進行《農村電氣化標準》的起草工作,于1991 年7 月1 日起實施,其考核標準如下:
--通電率:鄉(xiāng)通電率100%,村通電率100%,戶通電率95%以上。
--供電保證率:排灌用電供電保證率100%,鄉(xiāng)村居民生活用電供電保證率90%以上。
--用電水平:全縣人口年均用電量達到300 千瓦時/人以上;全縣農業(yè)人口年均農村用電量達到160 千瓦時/人以上;全縣農業(yè)人口年均農村居民生活用電量達到50 千瓦時/人以上。
--電網與電源建設:農村電源和電網結構合理,達到多供少損安全合理。
--電壓合格率達到90%以上。
--縣獨立電網頻率合格率達到95%以上。
--設備完好率:電站主設備完好率達到100%,其中一類設備為70%以上;輸配變設備完好率達到100%,其中一類設備為70%以上;低壓配電裝置完好率達到95%以上,其中一類設備為60%以上。
農村電氣化標準,頭一個標準明確是小康生活水平的標準,指標比較少,但都比較含糊,如95%以上的農村得到電力供應,究竟是指鄉(xiāng)、村還是農戶不明確;農村用電量的綜合平均值達到每人每年200 千瓦時的水平,究竟指全縣、全縣農業(yè)人口也不明確;至于部分農戶實現(xiàn)家庭電氣化則更含糊,可多可少,沒有任何約束力。而后一個標準,缺乏時限性,也只能說在某一階段初級農村電氣化的標準,隨著農村經濟的發(fā)展,這個標準必然要突破。另外,電氣化程度主要講需求側的問題,農村電氣化標準中將供應側的許多要求都列進去了,顯然不合適。中國農村1998 年鄉(xiāng)通電率已達99.2%,村通電率達98.1%,戶通電率達96.87%,應當說已經達到了很高的通電率,通過近年的農村“兩改一同價”,農村電力供應已經基本普及,不必再提通電率。其實設備完好率、電網及電源建設結構合理化等問題,不必另立指標,都可以在供電保證率上反映出來。所以,有人主張電氣化指標中,最好能增加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兩項指標,加上前面講的4 項指標,共有6 項指標比較合適。
電氣化鐵路
電氣化鐵路,亦稱電化鐵路,是由電力機車或動車組這兩種鐵路列車(即通稱的火車)為主,所行走的鐵路。電氣化鐵路的牽引動力是電力機車,機車本身不帶能源,所需能源由電力牽引供電系統(tǒng)提供。牽引供電系統(tǒng)主要是指牽引變電所和接觸網兩大部分。變電所設在鐵道附近,它將從發(fā)電廠經高壓輸電線送來的電流,送到鐵路上空的接觸網上。接觸網是向電力機車直接輸送電能的設備。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38KB
頁數(shù): 6頁
評分: 4.6
1 關于高唐縣“電氣化村”工程的調查 前言 近年來,農民收入迅速增長,農村生活質量隨之提高,加之國家“家電下鄉(xiāng)” 政策的落實,農村的家用電器越來越多,用電量越來越大 ,對供電質量的要求也 越來越高。農村用電經常出現(xiàn)電壓過低, 電壓不穩(wěn)的情況,尤其是在供電高峰期, 甚至出現(xiàn)限電、 停電情況。為了響應國家電網“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農電 發(fā)展戰(zhàn)略,提高農村用電水平和電能質量,高唐縣自 2006年加入“電氣化村” 改造工程,對農村配出線路進行了大批改造, 至今已完成全縣 700多個自然村中 70%的改造,供電質量明顯提高,為率先步入“電氣化縣”邁出堅實的一步 作為一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在校大學生,暑假期間,我跟隨高唐縣匯 豐電力工程公司的工程人員, 參加“電氣化村”的改造工程,并對農村用電的過 去和現(xiàn)在做了調查,深深體會到了電氣化村工程給百姓帶來的便利。 在近一個月的實習過程中,我認真工作
格式:pdf
大?。?span id="r4iepur" class="single-tag-height">38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8
近日,由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電氣化公司承建的津秦沈鐵路天津至山海關段(北京鐵路局管內)電氣化工程開通并投入運營。津秦沈電氣化鐵路始于京山線天津站東咽喉,自2005年5月份開工以來,為確保施工期間的鐵路暢通,電氣化公司項目部先后制定了干部盯崗、“封鎖點”的點前點后“雙會”制度、安全獎懲等41項安全管理辦法,在兩年多的施工中,項目部安全生產實現(xiàn)零事故。
電氣化就是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人民生活廣泛使用電力。世界各國和地區(qū)的用電規(guī)模及不同發(fā)展階段的電氣化水平,受技術、經濟、社會和自然因素的影響,呈現(xiàn)出不同的電氣化水平。
就是帶有接觸網的鐵路就是電氣化鐵路,可以給電力機車提供電能的路段.
對電氣化有多種理解??偟恼f來,電氣化就是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人民生活廣泛使用電力。電氣化似乎沒有終極目標。因為,還沒有人能預見到第四次能源大轉變。我們更難預測電氣化將達到什么樣的程度,例如當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枯竭之后,電力的應用會發(fā)展到何等地步。世界各國和地區(qū)的用電規(guī)模及不同發(fā)展階段的電氣化水平,受技術、經濟、社會和自然因素的影響,呈現(xiàn)出不同的電氣化水平。
影響電氣化水平的主要因素:①經濟發(fā)展水平。②國家的能源平衡結構,特別是電力工業(yè)發(fā)展的條件和結構,相應的電能與優(yōu)質燃料成本之比,在經濟增長因素中資源節(jié)約重要性的提高。③技術進步的加速,生產技術結構的改善,新的電工技術的掌握,新型材料的制造,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提高,都會促使電氣化水平的提高。④人口的集中,居民點的布局和建筑標準的提出,居民居住條件的改善。⑤居民收入、教育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對勞動條件、生活水平和環(huán)境保護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標準。⑥國家和地區(qū)所處的氣候條件。由于電氣化還在發(fā)展過程之中,可以預見,電氣化還會繼續(xù)向以下深度和廣度發(fā)展:一是人工操作將廣泛地實行電氣機械化;二是更換所有低效率、不易控制的低速蒸汽驅動和壓縮空氣驅動的機械;三是農業(yè)中固定作業(yè)廣泛實現(xiàn)電氣化;四是黑色和有色金屬熔煉、優(yōu)質金屬軋制前的加熱過程、其它形式的塑料成型工藝都將積極采用電力,以及廣泛地用電力進行熱處理;五是發(fā)展電氣干燥;六是鐵路電氣化、城市交通電氣化、輸氣輸油管線加壓站改用電力;七是為家庭生活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家用電器,包括低溫取暖設備等等。可以預見,用電氣技術代替燃料技術,能源效率可以提高,現(xiàn)有的用電技術的效率也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所有的事實都證明,在各個經濟部門更加廣泛地應用電氣技術,進一步提高電氣化水平必將獲得成功。2100433B
《農村電氣化》刊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原總理李鵬題寫。
《農村電氣化》為供電企業(yè)、電力科技工作者和農電員工服務為主旨,以實用性、指導性為原則。
論文格式:標題、作者、作者單位(名稱、省、市、郵編)、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
正文要求:語言通順,邏輯清晰,用詞準確,標點符號使用正確,量和單位的使用符合中國國家標準;線條圖必須清晰,圖中各類點、線、符號、字母必須符合中國國家標準;表格須簡單明了,易于排版;公式盡量少用;引文須在正文中標注清楚并與參考文獻列表中對應。
據2020年5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農村電氣化》出版文獻量13537篇。
據2020年5月25日萬方數(shù)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農村電氣化》出版文獻量5556篇,基金論文量為7篇。
據2020年5月25日維普網顯示,《農村電氣化》發(fā)文量11863篇。
《農村電氣化》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被中國知網、萬方數(shù)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網收錄。
《農村電氣化》曾獲中科雙效期刊獎。
據2020年5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農村電氣化》總被下載次數(shù)514683次、總被引次數(shù)10844次,(2019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122、(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071。
據2020年5月25日萬方數(shù)據服務平臺顯示,《農村電氣化》被下載量12908次、被引量7394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shù)據顯示(農業(yè)綜合刊均影響因子為0.64),《農村電氣化》在全部統(tǒng)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6763名。
據2020年5月25日維普網顯示,《農村電氣化》被引量為6435次,H指數(shù)為20,影響因子為0.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