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運放品種很多,不同品種的參數(shù)有的相差甚遠,但從總體上講可將集成運放分為通用型和專用型兩大類。通用型集成運放的技術指標一般化,但價格便宜,常應用于無特殊要求的場合,如μA741就屬此類。專用型集成運放是一個或少數(shù)幾個技術指標特殊,在某一方面電路性能突出。根據(jù)技術參數(shù)特點,專用型集成運放又可分為高壓型、高阻型、低功耗型、高速寬帶型、高精度型和低漂移型等。
在實際應用集成運放設計電路時,要想從紛繁的集成運放產(chǎn)品中準確選擇出適合工作要求的產(chǎn)品,必須要遵循相關原則。
為了滿足某些場合的特殊要求,專用型集成運放對某些技術性能有所側重。
1、 高輸入電阻型集成運放
高輸入電阻型集成運放采用超B差動放大輸入級,提高輸入電阻并兼有失調小的優(yōu)點。超β管在10~20μA小電流的工作條件下,β值可高達1000~5000。因此,從信號源吸取電流極小。高阻型運放的另一種類型是采用FET作為輸入級。BJT與MOS工藝兼容,可以在同一芯片上制作高性能的BJT和FET。該運放輸入電阻可達106MΩ。
2、高精度集成運放
高精度集成運放是指直流和低頻性能參數(shù)更加優(yōu)良的運放。其中,小失調、低溫漂和低噪聲尤為突出。要提高精度,關鍵在于設計、制造高性能的差動輸入級電路,提高輸入級電路的對稱性和溫度一致性。高精度集成運放的另一種類型是自動校零運算放大器。在電路設計中采用了自動校零技術,周期性的對失調電壓進行自動補償。高精度集成運放的失調電壓都在10μV以下,其溫漂小于0.1μV/℃,而失調電流小于10nA。
3、高速寬帶型集成運放
高速寬帶型集成運放的高速、寬帶性能,主要是通過新型工藝和電路設計來提高其特征頻率實現(xiàn)的,如采用雙極互補工藝、高頻組合電路等。近年來,電流模電路設計技術應用于高速、寬帶電路中,使高速寬帶集成運放迅速發(fā)展,出現(xiàn)多種類型和結構的高速集成運放。它們的轉換速率高達幾千伏/微秒,單位增益帶寬可達幾百兆赫。
4、高壓集成運放
為了滿足高輸出電壓的要求(如某些顯示設備,要求運放輸出電壓大于100V),必須提高晶體管極間反向擊穿電壓。因此,在電路版設計中,除了采用靜電屏蔽措施克服反向擊穿外,還要制作高耐壓BJT,以滿足輸出高電壓的要求,如超高壓型集成運放3583,其電源電壓可達±150V,輸出可達±140V。
5、低功耗型集成運放
此類運放要求靜態(tài)功耗特別低,并在低電壓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動態(tài)性能,如CF3078集成運放,工作電壓可低到1.5V;在±6V電源時,工作電流只有20μA,靜態(tài)功耗僅為240mW。
6、低輸入偏流型
運算放大器的輸入偏流為零時是理想情況。當環(huán)境溫度T=25℃時,不同結構不同類型的低輸入偏流型運放,其偏流值應在以下規(guī)定范圍內(nèi):
雙極型運放:25nA~1μA
場效應管輸入型運放:1pA~50pA
MOS輸入型運放:0.1pA
CMOS輸入型運放:0.1pA
這類運放主要應用于小電流測定電路、電流-電壓轉換器和高阻抗轉換器等。
7、可編程序型
對這種類型的運算放大器,通過調整控制端電流,使輸入電壓、輸入偏置電流和靜態(tài)功耗等參數(shù)達到給定的值,如LM4250等。
集成運放的開環(huán)差模電壓傳輸特性 集成運放在開環(huán)狀態(tài)下,輸出電壓UO與差模輸入電壓 Uid = U- - U+ 之間的關系稱為開環(huán)差模傳輸特性。理論分析與實驗得出的開環(huán)差模傳輸特性曲線如圖Z0609所示...
一、集成運放的開環(huán)差模電壓傳輸特性 集成運放在開環(huán)狀態(tài)下,輸出電壓UO與差模輸入電壓 Uid = U- - U+ 之間的關系稱為開環(huán)差模傳輸特性。理論分析與實驗得出的開環(huán)差模傳輸特性曲線如圖Z0609...
集成運放的開環(huán)和閉環(huán)指的是什么,什么意思?
集成運放的開環(huán),是指運放電路中沒有用輸出來控制輸入的反饋電路。集成運放的閉環(huán),也叫反饋控制系統(tǒng),是將系統(tǒng)輸出量的測量值與所期望的給定值相比較,由此產(chǎn)生一個偏差信號,利用此偏差信號進行調節(jié)控制,使輸出值...
格式:pdf
大?。?span id="mij4api" class="single-tag-height">2.5MB
頁數(shù): 14頁
評分: 4.6
裝 訂 線 實驗報告 課程名稱: 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 指導老師: 成績: 實驗名稱: 集成運放組成的基本運算電路實驗 實驗類型: 同組學生姓名: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實驗內(nèi)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儀器設備(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實驗步驟 五、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和處理 六、實驗結果與分析(必填) 七、討論、心得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 1. 研究集成運放組成的比例、加法和積分等基本運算電路的功能; 2. 掌握集成運算放大電路的三種輸入方式。 3. 了解集成運算放大器在實際應用時應考慮的一些問題; 4. 理解在放大電路中引入負反饋的方法和負反饋對放大電路各項性能指標的影響; 5. 學會用集成運算放大器實現(xiàn)波形變換 二、實驗內(nèi)容和原理 1. 實現(xiàn)兩個信號的反相加法運算 2. 輸入正弦波,示波器觀察輸入和輸出波形,毫伏表測量有效值 3. 實現(xiàn)單一信號同相比例運算 (選做 ) 4. 輸入正弦波
格式:pdf
大小:2.5MB
頁數(shù): 9頁
評分: 4.3
. . 實 驗 報 告 實驗名稱 集成運放基本運算電路的分析與設計 課程名稱 模電實驗 院系部:控計 專業(yè)班級: 學生姓名: 學號: 同組人: 實驗臺號: 指導老師: 成績: 實驗日期: 華北電力大學 . .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 1.掌握使用集成運算放大器構成反相輸入比例運算電路、同相 輸入比例運算電路、反相輸入求和運算電路、減法運算電路的方法。 2.進一步熟悉該基本運算電路的輸出與輸入之間的關系。 二、實驗設備 1.模擬實驗箱 2.數(shù)字萬用表 3.運算放大器 LM324 4.10K、20K、100K的電阻若干 5.模擬實驗箱上有滑動變阻器可供同學使用 三、實驗原理 實際運放具有高增益 、低漂移、高輸出阻抗、低輸出 阻抗、可 靠性高的特點 ,可視為理想器件。運放的理想?yún)?shù): 1.開環(huán)電壓增益 A vd=∞ 2.輸入電阻 R id =∞,
與分立元件組成的放大電路相比,具有體積小、質量輕、功耗低、工作可靠、安裝方便而又價格便宜等特點。
集成電路就其集成密度而言,有小規(guī)模、中規(guī)模、大規(guī)模和超大規(guī)模之分;就其所用器材來分,有雙極型(NPN、PNP管)、單極型(MOS管)和兩者兼容的三種類型。
在集成電路中,相鄰原件的參數(shù)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1.1集成運算放大器
簡稱集成運放,是具有高放大倍數(shù)的集成電路。它的內(nèi)部是直接耦合的多級放大器,整個電路可分為輸入級、中間級、輸出級三部分。輸入級采用差分放大電路以消除零點漂移和抑制干擾;中間級一般采用共發(fā)射極電路,以獲得足夠高的電壓增益;輸出級一般采用互補對稱功放電路,以輸出足夠大的電壓和電流,其輸出電阻小,負載能力強。
集成運放廣泛用于模擬信號的處理和產(chǎn)生電路之中,因其高性能、低價位,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已經(jīng)取代了分立原件放大電路!
集成運放一般由輸入端、輸出端、偏置電路和中間集四部分組成。2100433B
LM324集成運放簡介
LM324是四運放集成電路,它采用14腳雙列直插塑料封裝,外形如圖所示。它的內(nèi)部包含四組形式完全相同的運算放大器,除電源共用外,四組運放相互獨立。每一組運算放大器可用圖1所示的符號來表示,它有5個引出腳,其中"+"、"-"為兩個信號輸入端,"V+"、"V-"為正、負電源端,"Vo"為輸出端。兩個信號輸入端中,Vi-(-)為反相輸入端,表示運放輸出端Vo的信號與該輸入端的位相反;Vi+(+)為同相輸入端,表示運放輸出端Vo的信號與該輸入端的相位相同。LM324的引腳排列見圖2。
LM324的封裝形式為塑封14引線雙列直插式
第1章 集成運放應用電路設計須知
1.1 集成運放簡介
1.1.1 集成運放的內(nèi)部框圖、分類和圖形符號
1.1.2 集成運放的引腳功能、封裝及命名方法
1.1.3 集成運放的參數(shù)
1.2 理想運算放大器
1.2.1 運放的理想?yún)?shù)及理想運放的電路模型
1.2.2 簡化設計的基本準則
1.3 選擇電阻器須知
1.3.1 電阻器系列及溫度系數(shù)
1.3.2 常用電阻器的結構與特點及參數(shù)
1.4 選用電容器須知
1.4.1 電容器容量系列、損耗及絕緣電阻
1.4.2 常用電容器的類型、特點及規(guī)格
1.5 集成運放的電源
1.5.1 集成運放電源的選擇
1.5.2 各類電源系列
1.5.3 集成運放電源使用注意事項
第2章 集成運放調零、相位補償與保護電路的設計
2.1 偏置電流補償電路及調零電路的設計
2.1.1 偏置電流補償電路的設計
2.1.2 調零電路的設計
2.2 相位(頻率)補償電路的設計
2.2.1 一類相位補償電路的設計
2.2.2 二類相位補償電路的設計
2.2.3 三類相位補償電路的設計
2.2.4 其他相位補償電路的設計
2.3 集成運放保護電路的設計
2.3.1 電源端保護電路的設計
2.3.2 輸入端保護電路的設計
2.3.3 輸出端保護電路的設計
第3章 運算電路、放大電路的設計
3.1 反相比例放大電路的設計
3.1.1 基本反相比例放大電路的設計
3.1.2 高輸入阻抗、高增益、增益可調反相比例放大電路的設計
3.1.3 單電源反相比例放大電路
3.2 同相放大電路的設計
3.2.1 同相比例放大電路的設計
3.2.2 電壓跟隨器的設計
3.2.3 同相放大與反相放大轉換電路的設計
3.3 加、減運算電路的設計
3.3.1 加法運算電路的設計
3.3.2 減法運算電路的設計
3.4 積分、微分電路的設計
3.4.1 積分電路的設計
3.4.2 微分電路的設計
3.5 對數(shù)、反對數(shù)、平方根、乘法、除法電路的設計
3.5.1 對數(shù)、反對數(shù)、平方根電路的設計
3.5.2 乘、除法電路的設計
3.6 應用集成運放組成專用放大器的電路設計
3.6.1 低頻放大器與高壓放大器的設計
3.6.2 電荷放大器與電流放大器的設計
3.6.3 數(shù)控增益、步進增益放大器的設計
3.6.4 模擬開關與集成運放構成放大電路的設計
第4章 信號處理電路的設計
4.1 電壓比較器的設計
4.1.1 過零比較器、單值比較器及窗口比較器的設計
4.1.2 遲滯比較器的設計
4.2 有源濾波器的設計
4.2.1 低通濾波器的設計
4.2.2 高通濾波器的設計
4.2.3 帶通、帶阻濾波器的設計
4.2.4 三階濾波器、移相濾波器、音調控制器的設計
4.3 整流電路的設計
4.3.1 半波整流電路的設計
4.3.2 全波整流電路的設計
4.3.3 平均值及有效值電路的設計
4.4 峰值檢波器與限幅器的設計
4.4.1 峰值檢波器的設計
4.2.2 限幅器的設計
第5章 波形產(chǎn)生電路的設計
5.1 正弦波發(fā)生器的設計
5.1.1 文氏橋與T型橋正弦波發(fā)生器的設計
5.1.2 移相式、間接式正弦波發(fā)生器的設計
5.1.3 正弦波/余弦波變換器、正交振蕩器的設計
5.2 方波、三角波、鋸齒波、矩形波發(fā)生器的設計
5.2.1 方波、三角波發(fā)生器的設計
5.2.2 矩形波與鋸齒波發(fā)生器的設計
5.3 多諧振蕩器與壓控振蕩器的設計
5.3.1 多諧振蕩器的電路設計
5.3.2 壓控振蕩器的電路設計
第6章 測量電路的設計
6.1 電子測量的電路設計
6.1.1 電壓表、電流表的電路設計
6.1.2 電阻及其他電參數(shù)測量電路的設計
6.2 非電量電測量的電路設計
6.2.1 溫度測量電路的設計
6.2.2 應變(e)測量電路的設計
6.2.3 力、壓力及其他參數(shù)測量電路的設計
第7章 電源電路及其他電路的設計
7.1 恒流源電路的設計
7.1.1 由集成運放與三極管構成恒流源的電路設計
7.1.2 電壓/電流變換器的電路設計
7.2 穩(wěn)壓器與基準電壓源的電路設計
7.2.1 穩(wěn)壓器的電路設計
7.2.2 基準電壓源的電路設計
7.3 集成運放其他應用電路的設計
7.3.1 接口電路與邏輯電路的設計
7.3.2 驅動器與衰減器的電路設計
7.3.3 阻抗變換電路及其他電路的設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