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器簡介
雨量器測量在某一段時間內的液體和固體降水總量的儀器。一般為直 徑20厘米的圓筒,為保持筒口的形狀和面積,筒質必須堅硬。為防止雨水濺入,筒口呈內直外斜的刀刃形。
雨量器有帶漏斗和不帶漏斗的兩種。
雨量器,整體結構采用圓桶金屬件無銹跡、內壁應圓滑、呈正圓形,承水器刃口不得有毛刺或碰傷等缺陷,造型美觀大方、耐候性好,使用壽命更長。
常見的雨量器外殼是金屬圓筒,分上下兩節(jié),上節(jié)是一個口徑為20厘米的盛水漏斗,為防止雨水濺失,保持容器口面積和形狀,筒口用堅硬銅質做成內直外斜的刀刃狀;下節(jié)筒內放一個儲水瓶用來收集雨水。測量時,將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內讀出降水量毫米數(shù)。降雪季節(jié)將儲水瓶取出,換上不帶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內,待雪融化后再讀數(shù),也可將雪稱出重量后根據(jù)筒口面積換算成毫米數(shù)。
由承水器、漏斗、儲水筒、儲水瓶和量雨杯組成。在儲水筒內有一玻璃儲水瓶,以收集雨水。量雨杯為特制的有刻度的玻璃杯。降雨后將儲水瓶中的雨水傾入量雨杯以讀取雨量(毫米數(shù))。雨量器是用來收集降水的專用器具,并...
看看傳感器上有沒水垢,有的話清除了就可以
雨量感應式雨刷器上使用的雨量傳感器大多是光學式傳感器。光學式傳感器是根據(jù)光的折射原理工作的。在光學式傳感器中有一個發(fā)光二極管,它發(fā)出一束錐形光線,這束光穿過前擋風玻璃。當擋風玻璃上沒有雨水、處于干燥狀...
格式:pdf
大?。?span id="xwr4lut" class="single-tag-height">71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7
忻城觀測站自使用不銹鋼雨量器以來,發(fā)現(xiàn)所量取的雨量偏少。本文通過2008~2012年不斷地觀察對比分析,查找出其偏少的原因。
格式:pdf
大?。?span id="4ew4mvy" class="single-tag-height">71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7
對尚德站JDZ02-1型翻斗式雨量器的安裝、調試、維護經驗進行了總結,為其應用提供借鑒。
最早的雨量器 我國南宋時,就已經有了用于測量降雨量的雨量器。這種雨量器的構造和計算方法已經失傳,但南宋秦九韶著的《數(shù)收九章》一書中,有一個計算雨量器容積的算題。從這道算題可以推測那時的雨量器,并不是上下一樣大小的圓筒,因為從雨量器里測量出來的雨水,還要經過計算才能求得降雨量。
我國明朝永樂末年(公元1424年),國家制造了規(guī)格統(tǒng)一的雨量器,發(fā)到全國各州、縣,要求各州、縣按時報告降雨量。 這種雨量器曾傳到國外,在朝鮮就曾發(fā)掘出我國明朝的雨量器。它是一個銅質的圓筒和石臺組成的,圓筒高為一尺五寸,口徑為七寸。這種雨量器與現(xiàn)在氣象臺站使用的雨量器相仿。
根據(jù)歷史記載和考古發(fā)掘,證明雨量器是我國最早發(fā)明的。在西方,直到17世紀才開始應用雨量器。
(1)雨量器。在雨量站、氣象站或水文站等地面觀測站點,用于測量雨量的儀器稱之為雨量器。雨量器測量落至其邊緣劃定的水平面上的雨水的體積,除以雨量器的表面積,便得到降雨深度。雨量器有兩種類型:自記的和非自記的。自記雨量器能自動記錄累計降雨量,其時間分辨能力可細到一分鐘或以下,往往配有遙測設備,以便實時傳送記錄并為水管理所用。自記雨量器有三種主要類型:稱重式,浮筒及虹吸式、傾斗式。
(2)天氣雷達,雷達降水遙測技術在全球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近年來多普勒雷達技術的發(fā)展大大提高了降水的測量精度,大概目前雷達遙測技術可以達到5分鐘的時間分辨率和1km2至10000km2的空間分辨率。
(3)衛(wèi)星遙感,它并不直接測量降水,而是降雨率能夠通過測量云頂亮度和云頂溫度來間接推斷 。
雨量計結構
雨量器由承水器(漏斗)、儲水筒(外筒)、儲水瓶組成,并配有與其口徑成比例的專用量杯。